师兄:打瞌睡我可以设置观呼吸为观察对象么?观呼吸也可以形成专注么?
老师:对对对,观呼吸的过程是不断的形成专注的过程。专注形成了,瞌睡就打破了。观瞌睡,有时候是直接观这个困倦的过程,打瞌睡的过程,有时候这个身体,处于瞌睡的状态,干脆不管他,不用去感知这个打瞌睡的过程,直接设置一个观察对象,设置一个动态的观察对象,专门去观。只要你这个能观得住,睡眠一下子,就解决 。这是两种方法,因为瞌睡是身体的反应,要么你直接观察,以身体作为所缘,以身体的睡眠相作为所缘,观察身体睡眠的过程,专注去观;要么就设置身体外的一个观察对象,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看哪种你觉得容易掌握。
师兄:观瞌睡是观整个躯干睡觉的过程吗?
老师:对,观睡意,也就是睡意到来的过程。睡意到的过程咱们以前谈过了。有那一个表格,然后到时你也给他发给看一下。(师兄:好)专门有一个表格,那上面有。
师兄:以前我看书看得少,有一句话有问题,我也看不明白,慢慢去渗透。去操作,完了以后再渗透。
老师:对,你这个非常好。对对对,边操作边去看。
师兄:昨天你给我讲的那些,我昨晚寻思了一下。跟我以前看的书对照。意思很多都是一样的。但是你表达方式这种方式,他的表达方式是那种方式。
老师:对,事实都是一样的,观法这是分几个阶段。前面在瞌睡睡意没到来那个阶段,那个是观心的,观心必须观得非常好,专注力很强,然后睡意到来马上就觉知,然后这睡意就作为一个念头了,这就观得住了,他就明显一个界面处,然后你在观不住的时候逐渐逐渐进入昏沉,进入昏沉则是又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就改变观法了,要么观这个身体,睡眠的过程,因为睡眠是身体的事,和思维不是一回事的。咱们的思维根本状态,如来藏状态他是永远清明的,永远没有睡觉的时候,仅仅是身体在睡,所以你观这个身体睡眠的过程一是观它的睡意,你觉得昏沉,另一个是随着睡意的到来,这个身体发生了变化,比如说低头了,或者身体歪斜了。对这个过程要观得非常的细。这是观察身体的过程,另一种观睡眠的方法就是利用睡眠作为一个平台,因为睡眠,因为昏沉,昏沉意味着是静,静是非常非常稳定的,这个静是不容易打破的,所以这时候就设置一个专注的观察点,设置一个身体外的观察点。比如树叶的飘落啊,等等。设置这样的观察点去专注地去观,在动态中这样去观。然后这个观得住的话,睡眠马上就被打破了,所以就两种观法。对平时出现的白天的细昏沉,上一座和下一座之间出现的细昏沉,要么去活动,用动去打破静,要么就用观烦。用苦受去破这个昏沉。因为昏沉建立在静的基础上,苦受是建立在动的基础上,用苦受去打破昏沉。观烦,或观其他的,身体或者腿的疼痛啊等等,都可以的。
师兄:今天的感觉,跟昨天好像也差不多。主要用的方法都是拉合,用动中来观感觉不太明显,明显持续时间也不长。就觉得这个时间还可以,延续的时间比较长。
老师:那就可以。
师兄:感觉还是以麻,整个手掌的麻为主。
老师:这就行,专注地去观的话,观这个麻的增强或减弱。体验它这个过程,因为在这个麻胀的过程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那种乐,这个时候乐不明显。或者麻胀感觉,向着它那个麻胀感觉比较明显,向这个方向去靠拢。逐渐去体验,慢慢的这个暖就生起了。这就需要有一个过程。你也可以和其他方法交叉进行。专注力达不到,你可以设置身体外的观察点。先练这一个专注,也可以和观呼吸交叉进行。观呼吸的时候,比如说躺着观,一天躺个10来次,每次最多就是半个小时,不需要太长时间,因为刚开始你把握不住。时间长了的话容易睡眠,容易睡过去,所以你觉得能静下来了,能观一会了,就可以。然后就起来,接着在动态中观手,观手是动态中的,这样交叉进行。因为无论是呼吸还是观手,都是在身体的物质状态上用功的,他们最终的作用点是一样的。 所以两种方法可以交叉地来。
师兄:观呼吸是观腹部的起伏?
老师:可以的,任何一点都可以。观呼吸因为是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观呼吸的这种运动过程。可以观它某一点的运动变化。这个是去改变身体物质状态。是直接达到暖或酥暖得意生身的。另一种方法是呼吸转接处用功。那个是为入定服务的。你就观呼吸的变化过程就行。就像你说的观腹部的起伏,这个就可以。那观腹部的起伏建立的前提一定是放松,放松达到一定程度,达到哪种程度,比如你现在躺下来,躺下来之后刚开始,你觉得身体还想动,位置固定不了。也就是你想动,你一会觉得你腿想动一下,一会想手脚动一下。觉得思维比较混乱,然后过一会,你觉得身体也不想动了,手也不想动了。腿也不想动了,也就是懒得动,也就是喜欢坐,也就是能够安住了。这时候思维也不会非常混乱,然后这时候你再观,一定不要养成一上来就观呼吸的这种习惯。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之后就会作意,作意导致气机整个上浮,出现严重的问题。一定要了解一点,就是观呼吸的核心,是改变呼吸的构成条件的。也就是说改变思维的,一定要让你的心达到静。达到静之后然后再去观呼吸。如果你直接观呼吸,表面上是去观呼吸,实际上不是的,因为这个时候的观呼吸包括数息,等等这些方法,全部都是在暗示自己诱导自己完成这个静的,也是在完成这个过程的,但是你习惯一上来观呼吸之后,等将来气机有反应之后,你会作意很重。追求这个境界,然后形成气痞。所以,为排除气痞,一般情况下是先上来放松,先入静,达到一个稳定状态之后,然后再观,这样以后你不会出问题。
师兄:观呼吸我有时候也观不住,晃,就是震动力,气机震动大,不稳。
老师:对,这就是直接上去观。
师兄:改变这个毛病。
老师:就是要养成一个习惯,不能一上来就观。因为你直接上来观的话,它必须经历那个静的过程,包括你说的那个数息,平时你说的那个数息,或者是观那个宇宙能量吸进来啊等等它都是一种暗示,暗示自己去放松入静。去完成这个过程。
师兄:就是你刚才说的,手直动,晃一下那种感觉。
老师:对对,对,这都是第一个阶段,心没达到静的情况,必须让它达到静,身体也不想动啦,一点都不想动啦,也不容易走神啦。
师兄:我有两三次达到那种效果,那个效果是纹丝不动,绝对不动,而且那效果特好。
老师:对对,也就是说只要你思维达到了,也就是心达到平静状态,达到平静状态了,这个身体的气脉反应立刻就达到了一个很高层次。很容易观得住,很容易产生美好的境界。
师兄:飘飘然的感觉。
老师:对,就是这样,所以一定要先完成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一个关键点,就是观呼吸事实上是在改变呼吸构成条件的,并不是真正观呼吸,因为呼吸是一种结果。呼吸这个东西是完全可以断掉的。之所以能断掉,是因为它是由条件构成的,只要你破坏了呼吸的构成条件,呼吸一下子就断掉了,也就是说你的思维在不断地转变。达到一个高层次,呼吸一下子就断。不是说我们练呼吸。练呼吸,把它练断的,都是把条件破坏了。然后就断了。所以就是一定在思维上下功夫,这个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师兄:今天就是感觉这个手,和身体,感觉十分不一样,然后我就观那个问题,然后我就观那个道观里面的东西,然后过一会我就醒了,醒来以后我感觉身体不想动,然后我就继续观,就观到外面的那个吵着,很吵,过一会就醒了。醒了就坐,不动,但是一会就睡着了。
老师:早上醒过来之后,肯定是心先醒,然后身体才会发动,心醒过来之后,就是不用急于去睁眼。先记住放松,放松然后再入睡。观你是怎样入睡的,这个时候是清明,你想昏沉也不可能。入睡,稍稍入睡之后,你的觉知比较明显,不容易真正睡过去,然后再指挥它出来,让它出,在这界面处多走几次,如果它确实睡过去了,你就不用管,这是一种习惯,将来它一定会自主的。刚开始你不能达到自主,一定要在那个界面处用功,也就是说醒来之后,你已经觉知清明了,醒过来了,然后开始再放松,放松,放松。专注这个放松的过程,观念头的过程,慢慢地放下这些念头,不让思维展开,放下这些念头。慢慢地就会再进入静的状态,只要你观得非常专注,它是不可能一下睡过去。除非你是暗示自己睡过去,你这样专注观,放下这些念头。如果这时候你做的好的话,就会从这个地方入定的。如果你做得不好,观不住,念头散乱了,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昏沉到来,你睡过去了。一种情况是散乱越来越重,因为你观的过程产生烦,出来了。这两种情况都无所谓的。这时候不是说你马上就能得到一种结果,而是说你形成这样的习惯,一醒来就这样观,一醒来就这样观。不能像平时人一样,一醒来就马上就是睁开眼。指挥身体睁开眼。等这个过程完成之后,你觉得烦了,观不住了,观不住你再去体验身体。因为这时观心,观心反而是观不住的。观不住你就开始体验身体。体验手在哪里,腿在哪里。当你感觉到腿在哪里,手在哪里的时候。然后开始放下,放下这种感觉,然后体验手没有的感觉,和身体没有的感觉。也就是说放弃这种体验。开始体验身体空的感觉。也就没有身体觉受的感觉。在这个界面处体验。像这样体验一段时间之后,你觉得又烦了,无法观了,无法观就睁眼。然后就慢慢地起床,观察整个过程,就这样。也就是说对于修行人来说是醒来那个时间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这个时间把握的不好,一般是不利于实证。这个时间把握的好的话,实证效率是非常高的。因为刚醒来的人都是很平静的。这个静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师兄:我能感觉到,感觉越坐越醒,越坐越亮?
老师:对,这个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一定要把握这一点,把握住了这个入睡前和入睡后醒后这个阶段,把这个阶段一定要练的非常的扎实。练成习惯,以后你将会在这个地方突破的。
师兄:今天,我主要是上午散乱,散乱比较重,散乱之后然后坐了一段时间,下午第一次坐是昏沉比较重。后来下午第二座是,我主要是观走神嘛,然后我慢慢地我发现走神确实不会走很远,只会走多了也就一两步,然后也是效果挺好的,但是好像一个走神就发现感觉上眼前是亮的,但是我当时没带眼罩,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第一次亮的时候,我就想,我就不管它,然后继续观就行,然后后来可能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又走神一次。眼前又亮了,然后感觉就是额头有点紧。然后我就想,如果这个光是真的话,我就观这个光,我就想和这个光融为一体。试一试,但结果效果不是特别好,后来亮就没了,然后心也跟着散了,我确实还是挺喜欢这个,觉得这是一种境界,就追求了。下次我到这个我有点不明白怎么办,就是不管这个光还是?这是一种走神是吗?
老师:光不算走神,光说明是专注,专注形成才有光。
师兄:但我主要是为了观心啊。
老师:但观心的过程中达到专注了。然后境界,身上的境界出现,这时候你应排除它,把它作为一种干扰因素排除,你可以继续专注的观心。另一种方法你就可以转为观身体,当然观光也是一种方法。观光需要一个练的过程。练然后通过这个光达到一种稳定。稳定之后然后开天目,这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不容易掌握,不稳定,所以还是转回来观心。你不用去管,就把身体上所有的觉受全部排除,就专注地观心。
师兄:还有就是,我在走神不是走得特别远的时候,然后我就开始反观了,好像有点早。这个反观是自然的反观吗?
老师:对,自然反观的。反观一定是自然的,如果你觉得你现在有一个作意,说我现在要反观,那肯定是静。这个阶段一定是静的。然后到那个将近欲界定的寻伺那个阶段的时候,反观是完全是自然的,自自然然的,没有加入任何主观的观念。因为它是一种专注。只要你加入一种判断的观念,希望的观念,你希望怎样怎样的。那一定是在静中。在静中的阶段,因为只有这个阶段才有这些思维状态,在上一个阶段,这些状态都没有。这些心都没有。
师兄:就是我以后再也不用去主动去反观了?
老师:对,不用主动反观,不用管它。你就专注得观就行,不用判断,就这样观,它没念头出了,然后你就去观察这个所缘。如果它有念头,就继续观念头,不断地观,不断地观。
师兄:那还有刚才那个光,是静的光还是专注的光。
老师:也不用管,静本身也能达到这种光。专注的光一般破那个静,所以有那个闪烁的过程,不稳定的过程,同时那个静光升起之后,因为那种光感,也会破那个静,也会出现一个不稳定。只是说他们二者光感不一样。静的光一般不是非常强。一般不怎么刺眼。然后到那个专注将开天目之前,欲界定之前这个地方,闪烁的光,这种光比较强。
师兄:感觉额头发紧,反正下次排除就好了吗,不管就好了吗
老师:对发紧就是专注开始提起,但是它还有伴有作意的。对,排除,不用管。
师兄:老师就是还有个问题,观那个慢动作是为了改变时间的觉受是吗?那就是说,我一直观这个慢动作,观到一定程度就入定了,那另一种就是说观到念头起处再观心
老师:对。念头起处再观心是另一种方法,这个观那个将动未动就可以。在那个慢,越来越慢,越来越慢。然后这个就似于将动未动。就是逐渐逐渐与它融为一体,它想往前进,继续向下一个,下一帧照片走。也就下一个运动走。在这个地方,开始拉开距离。
师兄:不大明白这两种方法怎么用心,应该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用心不同走向不同
老师:只要你观到将动未动处的时候,基本接近于观心,但他还有一个住心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只有你达到高级禅定下来之后,因为对这种境界不执著,因为刚开始你观心就一定建立在作意的基础上。作意的延续性,你观将动未动你也是这个作意的过程。作意心比较重,而且不稳定,等你将来从高级禅定回来之后再观这个过程的时候,一般不作意。就是很自由地安住这种状态,然后这才属于观心。境界开始变为念头,它自然而然地这样运动,这样的慢动作,不是刻意地让他将动未动。
师兄:我没体验过直接观这个将动未动,就是比较困难。
老师:那是因为有作意的过程,刚开始都是这样的,你不用管。困难还是继续这样观。
师兄:那走那条呢,和定中相应,就是改变时间,比如说观慢动作,那种和这个比?。
老师:一样的,
师兄:一样的?
老师:对,刚开始慢的过程,逐渐逐渐就会住于将动未动的过程,他是一个不同阶段的,刚开始你观这个连续的过程,慢慢这个过程越来越慢,越来越慢,逐渐逐渐他会盯于某一点,向下一个动作移动的时候出现将动未动。会定在那里。
师兄:那还是一回事啊?
老师:一回事,只是阶段不一样。观的阶段不一样,就功夫的高低不一样。就是这样去的。
师兄:就是去定中的层次也不一样。
老师:对,如果你观的是连续的境界的话。在这个地方开始达到平静,你觉得这个境界很好,然后你开始体验这个境界,那你将住在静定中,静的阶段。如果你观这将动未动处,你将因为这个地方而达到定中。和观呼吸一样,你观呼吸是观呼吸平静的过程。那你是在练身体气脉的。如果你观到呼吸的转接处,那你将入定,也就是功夫点不一样。
师兄:还有今天下午第一次观的时候,开始的时候是比较散乱,但慢慢,因为散乱到一定程度了,就是走神了,走好远,然后才回来,然后后来我就想,那既然走神挺有意思,那我就把它续一段。但是这个慢慢的我就困了,困的不行了
老师:困就是因为他走神你控制不住。所以才困。
师兄:下次我是不是不应该再续一段了。
老师:对,你就关注他就行。
师兄:还要再拉回来?
老师:对,观察住它,你也不用刻意地拉,只要盯着它的变化就行。它走神走到哪,你就观到哪。
师兄:哦,走到哪,观到哪。这个其实我觉得还是挺难,因为你发现走神,它就停住了,除非你主动去续一段?
老师:主要是这个方法你就跟着走神走了,形成习惯了。
师兄:那这方法就是不对。
老师:对
师兄:就像做梦一样,做好梦,迷糊的还能续一段,还能往下做。
老师:对,不要去跟着它,只是观着它,客观的观着它,它走神了,你觉知就可以,你知道走神了,这样就行。有时候走神控制不住的,它不断地走神。那你就准确地觉知它的每一步变化。也就是走到哪,马上觉知,走到哪,马上觉知。然后这样专注提起之后就再也不会走神,就把它打破了。
师兄:都是我说。你看我说这么多年吧,因为也没有师傅指点,我就看资料,你们说的就是我所犯的毛病,我身体毛病多,我胆囊炎,有时候坐的时间长了,就像我观呼吸,越观呼吸,气脉震荡越大,胸部的地方往上拱,特别明显。有时候吃饱了坐在那就胃疼,有疼痛感。再一个你说的观瞌睡那个挺关键,那个是个挺难过的过程。如果这一关要是过了,下边就好走了。
老师:没事,这个专门去练也很容易做得到的,那个图你到时候看一下,按照图去一步一步做,因为观瞌睡这个过程是分几步去走的,那个把它练熟之后就可以解决,因为入定是一定要断睡眠的,(师兄:这是一关)这个也很容易解决,只要整个过程把握得好,很容易就断的。
师兄:可是这个问题我还是没有理解上,我感觉是必然得躺在那寻思这是怎么回事,然后自己再练,得渗透它,为什么进步那么快,现在我还得渗透。
老师:主要你以前没有这样专门地练过。
师兄:没有,就是看资料,说白了就是瞎练,虽然说是瞎练,但是我感觉健康情况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方向不清。
老师:没事,一个点一个点练,先练打瞌睡,然后再练观走神。然后再练其他的。都一节课一节课地去练。
师兄:应该这样。
老师:对,每一个路都把他搞熟,这样你将来自己去证的时候,就轻松得多了。把这个方法练得非常熟。
师兄:每天坐在那观,意念放到那。
师兄:昨天晚上坐了一下,就是有点困,想睡,没有什么效果,当时觉得打瞌睡太难了。然后今天早上起来。活动一下,上去坐了一下。坐了一下,刚开始上去以后,我想观稍微暗一点的东西,能引起走神的,能引起昏沉的,当我观了一个那种茶杯是深红色的。然后观那个深红色,想它暗一点,然后就开始走神。走神看不住,刚开始,就是走了一会,发现了,拽回来。然后你拽过来同时,你以为开始察觉了,但是已经开始另一个走神了。然后就它必须走一会才能发现,所以觉得第一个走神和第二个走神之间有间隔,然后后来渐渐的它就开始成画面了。而且走神,可能因为太想往那个茶杯上拽了,它就开始以茶杯的形式开始走神。这个茶杯就开始动。后来我就想,这就不对了。应该先住在警觉心上,最后住在茶杯上,然后特别作意地去调整。然后一调整,就呼吸紧张了,紧张了就燥热。然后我想放松,放松,慢慢来。结果这样一放松,就彻底跟着走神走了。然后就开始困,但还没困到昏天暗地,然后就下来了。下来以后中午,活动活动,破个昏沉。下午又去坐,下午刚上坐,还是继续观茶杯,就像上午那样,刚开始走神,走了一会才发现。下午刚上坐第一件事我先做一个放松。放松后开始观,然后它开始走神。走一会才能发现,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可能好像已经放松得差不多了。然后有一小段告诉自己除了这个茶杯觉知到的一切都是假的。然后就听到声音,假的,回来观茶杯,然后想要东西假的,身体感觉假的,什么什么都假的,那一段还行。但是比较累。当时心里有一个想法是觉得自己心力不够了。然后慢慢开始有点弯腰,然后走神也开始间隔变长。变长之后就想通过观慢动作保持柔软心。开始一点点体验这慢动作。但是那时候也有个疑惑,我由观瞌睡,现在挪到观慢动作。这不属于换方法的么,当时犹豫了,犹豫了一会继续观瞌睡了。反正身体觉受也是念头嘛,就继续排除,然后后来又开始成相了。从这第一个开始成相开始我觉知到我就想,晚了,走神开始严重了,然后我就想尽力地挽救一下,挽救不成功。我就能感觉到越来越困,随着困呢,走神间隔时间就越来越长了,然后就越来越困。然后就困得已经,我觉得坐着睡着一样,但是还没睡着,你还能知道,但是控制不住了。已经意识模糊了。那个时候手突然间动了一下,腿也动了一下。然后我才意识到,腿的存在,这样一对比,刚刚确实已经困到没有身体感觉了、 然后那个时候你就根本想不起来要起观。然后后来起来以后我再回想一下打瞌睡的理论,好像就是比之前更清楚一点。然后就是说,之前那个过程是完全为了培养觉知心。让觉知心成为一个习惯。然后等到那个界面了,如果觉知心战胜了昏沉。那就是清明。或者是入定,如果觉知心没有战胜昏沉,但是觉知心形成一个习惯,带到昏沉里。也是有可能突破的。然后下午坐的过程中,有一小段还有一点点算是清明的,清明以后我想,忽然不困了。我想要不要下坐。但是有点不想下坐,我觉得好不容易升起清明了。必须努力一下,不是说这是个循环的过程么。一循环,就循环睡过去了,然后坐在那开始打晃,几乎后来就坐在那睡了一觉,然后不行,太昏沉了,然后就退下来。退下来在屋里走了一圈还是特别困,就开始放一些吵点的音乐,就渐渐破了昏沉了。然后开始散乱。然后开始上网弄一些东西。
老师:把一天打坐的过程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记下来,记下来之后,拿出一个红笔然后自己分析,任何一点,没有突破的地方,都对照咱们这个理论框架然后开始分析。任何一个问题,你都能找到它的原因在哪里,能解释得通,找到它的原因,同时你能找到对治的方法。只要你经常这样找,经常这样找。然后上座之后,你就一定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法。所以对每次打坐,保持一个写实证日志这样的习惯,经常这样分析,下座这样分析。经常这样做的话,对你未来的打坐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在坐上就不会手忙脚乱。不至于在茫然中你选择错误的方法,不至于出现问题了你不知道怎么样分析。有时候虽然分析对了,但又不知道怎样采取合适的方法,所以这个是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养成习惯之后找出合适的方法了,就要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然后对着方法去努力地去做,每一个方法,当你觉得不想坐了。一定要坚持一会,不是稍微遇到困难马上就下来。因为不可能是任何一种方法一下子达到高级阶段的。因为现在所有的方法都建立在作意的基础上。都是你这样想,这样做,然后必须有一个破作意的过程。
破作意的过程是最容易出现烦的。所以就是一定要努力地去坐。如果确实烦升起来了,就直接观烦,因为观心它必须经过一个路,路口就是烦。因为你能感觉到烦的时候,标志着你开始升起专注,没有专注的人是不烦的。社会上的人没几个烦的,走在大街上东张西望的人都不烦。所以就直接观烦,越烦的时候,意味着越专注。所以就在这种烦上下工夫。专注地去观,过了这个阶段。就把走神这个过程打破了。把思维连续性打破了。然后专注力就会提起。所以一定不能心里一烦,马上就下坐。一定要形成一个习惯,就是烦来了,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点。这个观察点就像腿的疼痛一样。都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就是不能因为烦一到马上就停止。
再一个就是昏沉问题。昏沉还是按以前的观法,要么你是制造一种苦受去观。直接去破,要么你用动去破。要么就是设置专注的观察点。只有这几种方法。一种方法设置出来之后,就一定全力以赴地去观,因为昏沉它的一个特征是静非常的稳定。这种静是很难打破的,所以这时候,你要提起很强的作意。又不能像平时观的时候,观这种慢景,你观得很随意,这个一定要非常专注去观,一定要努力地关注它的一举一动的变化。同时观这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宜在那个将动未动处用功。因为那个地方你没有专注力形成的时候,刻意去观的时候容易导致睡眠,所以就观察着一举一动的变化,一定要在微细的变化处用功,就像水滴滴落一样,水滴滴落在空中,这个水滴是一闪一闪的,不是在空中的时候一点不动的,一点一点位移,不是这样的。它每移动一点,这个水滴就有一个闪烁。你比如说水滴从这个房檐滴落的时候,刚开始是一个椭圆形的,拉长的,椭圆形的,等它下降一点,这个椭圆形开始收缩。收缩为成为一个扁圆形。就是这样,椭圆形,扁圆形,椭圆形,扁圆形。不断地变的。也就是说这时候你一定要关注它的变化。它是怎样由椭圆,一步一步变为扁圆的;然后再下一个过程中怎样一步一步由扁圆变成椭圆的;然后下到水面的时候,它是怎样挨着水面逐渐逐渐下沉;然后激起波纹;然后波纹激到一起它是怎样跳起来,反复的几个过程。一定要把这个过程观得非常非常细。如果你昏沉还是很严重的时候,你就把这个水滴设置成泛着太阳光的,光感非常强。用这个光去破昏沉,因为昏沉带着的境界是昏暗的,昏沉的境界,就用这个光去破,让这个水滴开始闪烁太阳光。闪烁太阳光,然后这样去破,这样子能把它破了。一定要对境界进行设置。
师兄:那这个就是说对当时我在座上困得昏天暗地的时候,通过这三种方法,那我在最困的时候怎么办?
老师:最困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想象的时候,因为困倦建立的前提是思维的连续性展开了。你无法觉知,然后你就开始困,所以这时候就刻意去做,你怎样做,你设置,设置一种境界,是在晴朗的天空,湛蓝色的,太阳光也很好的。比如说你可以观空中一个水晶球,在空中这样飞。水晶球中闪着太阳光。或者说里面一些境界。这样都可以的。你试试这个境界怎样在飘,怎样飞,然后一点点动。也可以设置其他的境界。很多境界的,一定要设置一种光明景,在这种光明境界里,第一是这种光明景,第二是设置的观察点,它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因为动态连续的过程能够观得住。只要这样去观的话。你那个昏沉很容易就破了。
师兄:破了昏沉以后结果是?
老师:破了昏沉,你要么是观的过程你是住在那个过程连续性上。它是一种静景。还是一种静。所以你得到一个清明。要么是你观得比较专注,破了昏沉之后很快达到定中。就这两种结果。
师兄:专注就入定,我们现在都是静。
老师:对。
师兄:所以我的专注点是在毛笔和纸的那一块儿。交接点,特别细,特别细,那一块那一丁点。
老师:那就可以
师兄:如果专注于字的粗细的话,应该是细微处?
老师:粗的笔画是培养静的,细的笔画是培养专注的。不专注的人是观不到细的,非常非常细,越来越细,越来越细。然后越来越慢,越来越慢。当你观到细的时候它不是把那个静打破了,观不住了,就是观的比较难,观不住了你再观粗的笔画,和笔尖逐渐压下去。压下去之后又重新变粗,慢慢地变粗。然后再观。
师兄:这一个过程都要体会,就是笔尖的那个压下去的那个感觉,和纸上边出现的那个笔画,都要出现在脑海里?
老师:刚开始是这样的,但最后只落于笔尖的。最后是一定得盯着一点。一定是紧紧盯着一点。
师兄:还有一个问题是,其实就是观走神,然后慢慢就是转为观心,然后在观心过程中出现一个念头,没看住,就变成了观瞌睡。
老师:跟着念头走了,就观瞌睡。
师兄:但老师你经常说直接上来观瞌睡。有点不明白
老师:直接观瞌睡的人是散乱的人,因为白天做别的事,或者说参加一个晚会。今天非常高兴,那这种上来打坐根本坐不住的。还在想着这些场景。所以一下子坐上来观瞌睡,观瞌睡,观睡意到来,到来之后你觉得昏沉到来了,然后再培养专注力。
师兄:直接上来观瞌睡其实走的还是这条路线,就是观走神。
老师:对对,直接就让它开始困,你就想象着怎样困,然后身体放松,让身体开始变得沉困。暗示自己,你学下催眠,催眠书上也有,先放松,放松告诉自己,暗示自己。腿现在开始沉困了,胳膊开始沉困了。眼皮开始沉困了。就这样暗示自己,慢慢地昏沉就来了。睡意就来了。睡意一来。白天的事情就不会去关注,不会走神了。这时候你再慢慢地培养专注点。
师兄:那我明白了,其实那种直接上来打瞌睡先让自己感觉像睡觉似的。那种观走神一定要很努力地去观。
老师:对,不一样的,就是你所采用的方法都是为了对治的,也就是上座之前你要判断现在处于哪种状态。你是非常散乱,还是一般散乱,还是比较静,还是比较昏沉。把这个过程判断完了,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去打坐。打坐是为了对治的,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用处。和药物一样。
师兄: 我今天看量子理论就是想到了另外一个,我之前的一个疑问。平行宇宙的理论。这个理论有没有这回事,量子理论不是有不确定性吗。就像抛银币一样,抛了之后我手按住,可能有两种情况。然后量子理论,有一个理论薛定谔那个理论,它是把那个叠加在不确定态,你看了之后你才能确定。就是观察着对这个结果会产生影响,这是一个理论。那另外一个理论就是平行宇宙理论,平行宇宙意思就是这个银币啊,掀开之后都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结果就是现在我看到的,我看到正面,这是一个宇宙,同时,也会产生另外一个宇宙。掀开是反面,它会产生两个宇宙,在这个地方分离,从我们宗教宣传来说这个理论应该是怎么回事?
老师:它是研究的微观的。宏观的东西是由大家共同的思维状态决定的。微观的东西,你专注于某一点,这一点只有你在专注,其他人观察不到的时候,它就受你个人因素干扰了。所以它严格地受个体的观察者的影响。也就每个观察者,就是你观的时候,对它的影响就大。微观是一种专注,是个体的专注,是个体的不确定。但在宏观上来说,是由大家共同的因素所决定,共同思维状态决定的。宏观的东西,可以是共同的特征把握的,它有一种客观的标准。微观的东西没有,微观的东西是属于入定的东西,你比如说你一个人,你这样观的时候会得到你自己的那一个世界,比如说你住于静,然后你一个人就得到一个世界,比如说你几个人,共同的思维,共同这样去想,然后共同的朝着这一点去观的话,你们几个人这就可以拥有一个世界了。拥有一个状态。
师兄: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个平行宇宙的理论呢就是?
老师:看你是怎样观的,也就是说你的共同的思维状态还是你们个体的,单体的思维状态。还是以思维为基础的。因为量子力学研究都是微观的。所以它的测不准理论都是建立在微观的基础上的。宏观基础上没有这样的。
师兄:我看了一下测不准理论,理论的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就是观察者,因为我们观察需要借助这种光来观察,光子对微观粒子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时候就会导致这个对此产生比较大的干扰。就会导致测不准。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更深的。 我看到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那如果说我观察,我不需要光的话,那粒子应该是能够确定的?这只是我看到的一个,应该它背后还有一个比较深的一个理论。看的东西有点多,有点理解不了。
老师:咱们不用管,咱们只管这个物质存在状态和思维的关联。就只要知道这一点就行了。不用管其他的因素,因为形成物质有很多因素的。
师兄:对,是这样子,但是老师,我看看了大家找的资料,和量子理论。讲的薛定谔的猫,做的一个著名的假设,就是什么呢,就是我能够决定这个猫的生死。 他在做这个假设的实验
老师:他在把微观转移到了宏观了。微观的理论到宏观是不起作用的。因为宏观是大家共同的思维状态决定的。比如说他说的,他不观察月亮的时候,月亮就没有。这个是错误的。因为这是宏观状态的。宏观状态是由很多条件叠加的。微观状态属于一个专注。比如研究电子的人都是一起高度专注的。所以他对微观世界因为专注有一个干扰。定中的人就是这样的,他就有这种能力,他为什么能够随意地神通变化。因为就是这种专注,他在微观上直接发生作用,然后随便就可以完成神通变化。但是同样这个东西放到宏观上是不行的。比如说神通变化的人,假如他现在就处于这种散乱状态,他一定会丧失这种变化能力的。他一定处于定中,然后才拥有这样的神通。所以你也不用管它,那是个体的影响。
师兄:那师兄整理那一段,我问你那段嘛,我觉得那一段有问题,
师兄:现在人不知道这个理论,所以他拿那些东西放到宏观上。
老师: 对,咱们给他解释。
师兄:老师我想我们应该写一些文章来解释它。
老师:对,然后我们引导人们去证,然后解决这个问题。亲自去试验,然后他就知道这个问题的是怎么回事。
师兄:就像平行宇宙这些理论,我觉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思维角度来能够把它证伪的话,能够证伪。我意思是,包括这个量子理论,师兄整理那段儿,那段话的话,如果能够证明它是错的。通过写一些文章,我觉得通过这种方式,稍微严密一点的话,能够在国外的话,引起关注。
老师:在咱们眼里,物质的世界和思维是一体的,在咱们这里都没有分离的。 是一回事的,然后就是既然是和思维是一体的,那么思维是因人而异的,就是有几个人共同这样愿望,共同的思维状态,然后他们就可以决定一个物质世界。
师兄:那,像那个比如说组成意生身这个最高的能量形态嘛,这个能量,因为我又看到的超弦理论,我在猜想,用我们这个重新的角度来看,这个超弦理论和这个能量,根本能量是不是,这个超弦理论有没有描述到这个能量,这个地方?
老师:没有去看,超弦理论我也没有详细看。
师兄:它就是一个理论模型。把它那个称为弦嘛,是能量振动
老师:觉得这个物质像音符一样
师兄:对对
老师:那你可以把弦理解成一个思维的。思维的状态决定了物质的状态。
师兄:像李四深教授的研究中,思维就是一股波,这个能量弦震动嘛,也是一种波动,是吧,那这个我之前理解这个和佛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就可以结合起来了。
老师:也可以这样想,因为思维本身具有能量属性的。因为它是心物一体的,而不是思维仅仅是空无,社会上的人把思维理解为空无 ,就把身体作为自己,认为思维是身体产生的。但事实上思维就是思维者本身。思维具有这种物质属性。解释它的物质属性时候,这种思维的变动,直接导致物质的产生,物质的形成,你也可以把弦理解成思维的状态。他的不同的震动就是不同的思维的状态。不同的思维状态形成不同对应的物质。然后可以这样理解。然后这样就可以组织。咱们到时候网站上有专门的思维本体学与自然科学。可以把这些整理一下。因为现代科学,包括西方的那些科学现在都在向这个方向靠拢。都在研究这个。因为量子力学已经点明,物质它不是独立于思维之外的。它仅仅是一种关联的描述。所以都在向思维这方面靠拢。都在研究这个佛理的,所以研究这个咱们有这方面的优势,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然后就是通过这方面组织一些文章,然后引导。
师兄:我之前有这个想法,但是呢我现在就对超弦理论,因为这个理论出来并不被大多数的很多的前端的物理学家接受。我就想搞明白。这个超弦理论在我们这个角度看的话。这个理论模型,是否,在一定成分上是否正确?我不敢说绝对的,在现在我们的人,能够观察的物质世界的极限里面它是否正确。如果这样子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去看了,然后就毕竟这个方向它不会错,要不然的话,我们自己写篇文章,它理论本身就有问题,
老师:咱们给他这个引导的方向,比如说这个东西它是不完备的,科学现在肯定是不完善的。它怎样才能完善,咱们只是给它通过这样一个方向去引导,引导的目的是让它研究思维的。通过研究思维,它反过来,科学家再去研究他们自己的科学,那是他们的事,咱们只是给他提供一个方向,一种可能。这种结合也可以作为一种假说。仅仅是告诉他这是一种推导。这都不算什么的。可以进行一些联想,推导,然后文章里用这些词语。因为任何科学它刚开始都是一种假说,假说然后慢慢地验证。逐渐逐渐成为科学。这样给他提供一种思路,提供一种可能。让他知道有这回事,有这东西。然后他们自己就会做。他们有办法解决的,科学家聪明得要命。有时候就是那思路卡在那里,
师兄:我的想法是啥,因为本身我们就是业余的,业余的业余,
老师:但是在这方面是专业的。科学家在科研方面专业但这方面几乎是文盲。
师兄:问题是啥呢,因为我们对他们这个东西理解得不正确。然后呢
师兄:肯定他们不正确,如果他们是错的,把咱们再勾过去
老师:这是一个引导,因为为什么,他学的那个弦,那个弦就是一个物质态,物质态都是和思维一体的,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师兄:就是往这个方向走
老师:往这个方向引
师兄:就不说他们对错,引导他们就行。
老师:对,因为它是物质态,它产生另一种物质,无非是一种物质产生另一种物质,物质的振动产生另一种。无非它把那种物质作为一种虚幻。把弦作为真实的。但咱们推导心物一体理论。真实只有一个,所以就慢慢地给他这样引导。
师兄:老师那种飘飘然的境界能不能出现一种偏差?
老师:首先来说,实证中如果出现乐受,一定不会偏差的,所有的偏差全部是苦受。不用担心。
师兄:师兄那时候说了,我一回想起来,没了,看不到自己了,
师兄:身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