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19天暑期闭关资料_11

Day11

师兄:观心的前提不是专注力和放松这两个么?他俩是什么关系?

老师:首先放松是专注的放松,是非常专注的放松。放松有两条路,一是放松身体,它的结果就是一个静。先达到一个静,整个放松过程是非常专注的。身体方面,你觉得哪些肌肉群都没法放松了,都不紧张了,你还让它放松。思维肯定还在走神的。只要身体不空掉,它始终是走神的,它放松一段时间,你觉得身体某些部位又紧张了,那再反过来放松身体。这样专注的来来回回的进行,这个过程就是培养警觉心和专注心的过程。专注心警惕的觉知当下在干什么,四念处的根本就是体验,体验就是一种清净的觉知,高度清明的觉知,觉知身体,觉知思维,觉知就是一个警觉心的过程,保持警觉心就是练习专注的。

师兄:有的时候能觉得紧张了,但是不容易放下。

老师:不好放下的时候从身体走,如果还不好放下,干脆就设置一个境界,观境界,如果再不好放下的话,就打瞌睡,打瞌睡虽然容易引向昏沉,但是当你保持清明觉知的时候,他是最容易解决散乱的,你最容易轻松的,也是最容易入定的,咱们每个人都是要睡眠的,所以对打瞌睡是最熟悉的,因为打瞌睡是解决散乱的问题的,你对这个瞌睡过程保持觉知就行,当你觉知到通过打瞌睡已经很静了,已经很放松了,可以坐的下来了,心也不乱,身体也没有不舒服的,然后你在观心,或者观其他的,因为最高效的放松就是打瞌睡,没有别的。

师兄:但是坐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念头总往腿疼那里跑,总走神,疼得受不了。

老师:疼的时候不叫走神,你还是觉知心,警觉心,真正的走神是跟着念头走,这叫走神。觉知不叫走神。也就是你观这个疼痛点的时候,你发现这个念头跑马上就发现,这不叫走神。走神就是跟着念头走,走了一段时间然后才发现,这才叫走神。这说明一点,你能及时发现说明这个觉知力非常强,因为这个阶段就是住于觉知力阶段,也就是培养专注,你专注达到了,你才能觉察到走神。

师兄:后来腿疼的我很烦啊,我觉得是作意重了。

老师:对,就是作意重了,你从那个时候开始放不下来.干脆绕过去,要不然你通过观苦受去坐的话,观的时间长了容易烦。连续的强迫自己容易退,观一会乐受,乐受观一段时间之后,你得到一种很美好的境界,始终是观苦受的话,容易被本能牵着走,因为被痛逼的。所以你一直坐着很痛苦没法突破,痛苦的心会让你厌倦打坐。因为打坐会给你带来痛苦,无法突破。对打坐逐渐恐惧,想逃避。经常打坐没突破的人他是害怕打坐的,因为他知道这次打坐又是面临失败,面临痛苦。所以这就是渐渐的本能就会发挥作用。一定要用境界引发精进。通过观烦观一段时间,比较痛苦的话,那你就先观乐受,苦乐受交叉进行,保持精进心,不精进自然会散乱的。所以只要你精进达到,境界来了,想散乱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散乱心很重的时候也是没境界的时候,有境界你一个人实证也就是这样,有的人为什么能在十字街头去练禅定,如果得不到那种境,十字街头早把他拉走了,十字街头还有其他的乐,所以就是一定想办法及时保持法喜,法喜充满。实证中证得的,不是宗教信仰的那种。

师兄:平时保持觉知算是精进,还是打坐上保持觉知算是精进?

老师:都算精进的,主要是心精进。

师兄:我一打坐就散乱。

老师:那是因为你平时就散乱。

师兄:那放下自己觉知呢?

老师:放下是因为平时细的走神你观察不到,平时能观察到的话是一定不可能散乱的。因为在放松的过程中他是一个静,微细的念头还在持续地发展,觉知力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因为你在使用这个身体,只要你在使用这个身体,相续性就不可能被打断,你最多就是放掉粗的散乱,细的散乱根本就排不掉的,因为是不可能排掉的,因为你在使用这个身体,除非你使用意生身,要不然是不可能的。平时你只要使用身体,你所有的放松,观心,最终只能达到一个静,因为你在使用身体。所以,真正的功夫就是平时保持这个静,用静不扰乱你坐上,在坐上很快的以静为基础得到突破,学佛的人,学的时间长了,有时把放松当作了很有修行,很多学佛人就是那样,觉得在生活中什么事情都能看得开,能保持一种恬淡虚无,保持一种清净,独立于物外的清净,这个只是佛教心理学,也就是说在这方面能达到一定静,这个不算在学佛方面有多大进步的,社会上很多人也能得,儒家的人,包括社会上一般的搞心理学的人,社会上很多很多搞绘画搞美术的人,都可以的。实证,一定要打坐的。因为如果你不打坐就在使用这个身体,使用这个身体就始终处在这种思维状态,处在这个相续性中。不解决思维问题,心的问题不解决就不叫实证,因为实证是解决心的问题的。有的时候你用般若三昧等等的方法使用这个身体,是在折磨这个身体,把身体折磨成一定程度,让它达到一定状态,让身体不发挥作用,这种方法和等死的方法是一样的。有的人是在临终之前,身体也不会发挥作用,因为死亡的人都是进入欲界定的,般若三昧的方法就是折磨身体,让身体不发生作用,再看一下般舟三昧的要点,实证是一定要打坐的,达到意生身那种境界是不需要打坐的。那种境界不是说现在这种状态是能达到的。

师兄:放松也要清静。

老师:对,放松时觉知,而不是你说的清静,觉知可以带来一个结果,一个阶段是静,但觉知和一般的静是不一样的,因为是觉知导致的。一般的静是和外界产生一个隔离,因为外界是一种噪扰,所以你和外界产生了一种分离,你保持一个清净的心,你在自动的排除外景,佛教不是这样,佛教是对这些境界保持清醒的觉知就行。任何一个境界过了,你就知道有一个清楚的觉知。大雁在空中飞过,就清楚的觉知大雁飞过,过就过了,不留任何联想,过的过程又清清楚楚。外界在吵架,你可以对声音保持觉知,境界保持觉知。而不是说你说那些人很吵架啊,恬淡虚无啊,对那些境界产生一种隔离,那是不一样的。保持觉知可以带来一种清静。但这种清静是觉知的清净。就像放松一样,佛教的放松是专注的放松,而不是社会上人的放松。社会上催眠的放松是非专注的放松。四念处的本质是觉知,清醒的觉知。非常清醒的,专注的,警觉心非常强的觉知。

因为咱们学佛都不是从基础学起,所以四念处都不是从基础开始练。如果咱们将来形成一个基地,有了这样一个从低级班一步一步到高级班的,就像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样,那就需要从四念处做起, 一个课程一个课程做,讲哪一个课程,今天讲一个,讲四念处某个课程,然后就是专门的,这一个星期可能都专门练这一个,把基础打牢,基础打牢,实证就快。基础不好就在这绕来绕去。社会上很多学佛的观念为什么错误,那就是因为不真正从基础做起,没有突破。掌握基础。大家这几天坐的好的都可以见的到。佛教其实很简单,要点掌握了就是这些,简单的很!最难的就是因为把社会上的很多观念加进来了。生活中的观念加进来了。加进来就发生了作用,就无法突破。

师兄:在观心的时候,假如说听到外面的声音,但是听到后没有去分别,这时候放下觉知力还是放下听。

老师:听就是体验,觉知这一个,不用放下听,也不用排斥,听到就行。知道心在干什么就行,知道听到就放下。

师兄: 放下觉知力吗?

老师:对!觉知这个景,觉知这个景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一个心放下。因为这种境界不可能不产生放下这个心的。觉知的过程,觉知的目的就是为了放下的。你自然产生这个潜意识,潜意识发生作用,因为第一个阶段你不可能不产生任何的思想,因为只有在那个过渡阶段,欲界定那个地方,才是不处于外界的。这个地方一定是住于某种思想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师兄: 那后来有一段时间就是昏沉?

老师:好多方法的,你也可以用动的方法去破,因为困倦和昏沉都是一个静,静就用运动的方法去破。这种方法就是,困的过程,你就保持那个觉知,觉知困的过程,因为困都是觉知力不强才困,觉知力强不可能困的。所以你可以直接观察困。再一种就是你可以观心,在一种设置一种光明的景,或者干脆把眼睛睁开一条缝看光,或者直接观光,光来破那个昏沉。昏沉的境界都是阴性的境界,所以在心中设置一个蜡烛或者设置一个灯泡发光的物体。

师兄:是散乱了还是?

老师:那就你觉得有哪些觉受,或者有哪些感受。

师兄:开始就是让自己静下来,先把自己一步步放下,身体觉得已经比较柔软的时候,感觉柔软的时候,听到心跳。

老师:是看心在想什么,观心要观心在想什么,观心在想什么的过程中会有其它的境界插进来。这和你的境界处于干扰的境界。

师兄:比如说在坐中想到什么东西了。

老师:那说明属于一个干扰,属于观心的干扰,干扰你的观心。

师兄:那就是比方说我听到声音了,但是觉知听到了它立马就拉回来。

老师:对,拉回来,它是排除那些干扰。

师兄:对,但我又听到是当时我在听。

老师:也排除,因为观心是观思想的,观心要观心当下的活动。

师兄:如果过一会又有别的境界了?

老师:再排除。

师兄:哦,慢慢就觉知到那个,插进去的把他排除掉。

老师:排除掉,不要让它插进来,要专心的观心。如果你要始终体验外景的话,那变成观外景了,观外景排除外景,那就和一般人的放松一样。慢慢的专注。

师兄:还有一个等于是比方说下去了,活动,等下再打坐。

老师:也可以,你用那个活动去破昏沉,你那个活动第一要有运动量,它能够让肌肉调动起来,破除你那个细法,就是排除体内的酸性物质导致的困倦,一定的活动量;第二个活动的过程中不能让柔软心丧失,心情的柔软还是要保持,不能用打架来破昏沉。

师兄:用形体和心理来破昏沉。

老师:对,破昏沉一定要保持柔软心,身体动心不动。也就是说你可以拜佛,拜佛可以发起柔软心,同时可以让你的身体动破昏沉。

师兄: 就是说我想破昏沉,观想打架是不行的。

老师:要保持相动心不动。相动心不动是整个实证过程都要保持的。

师兄:就是动和静之间有没有间歇?就是活动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或者我活动了,等于这个量够了,就再去坐。

老师:对,没有界定。

师兄:昏沉的界定是什么?

老师:昏沉界定的其中一点,下坐之后第一你的头脑不能清醒,第二你觉得身体比较困倦,第三你还想去坐。由坐变成了睡,也就是一个人刚从睡眠中出来的时候他还想躺下去睡,就这几个点,你掌握一下。然后你经过活动之后觉得很清醒,身上轻松。身上轻松你感觉得出来,然后呢,你经过活动你上座觉得头脑还是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容易走神,那还是想办法。让专注力提起来,有的人绘画,训练的人绘画。因为导致昏沉的前提是走神,走神破不了话那你下一坐还是走神。

师兄:这个我有经验,我自己觉知我昏沉了,我想等一下下一座再精进,我下一座坐的时候还是昏沉的,就像还是延续前面那一条路,那这个时候还是再起来,一定要把这个昏沉破了重新再坐,或者是干脆就下坐。

老师:对,一定破,破到你头脑觉得非常灵敏,眼睛炯炯有神,你觉得眼也调动起来,不是看着别人就走神了,一般你身体活动起来,但那个头脑还不是很灵敏,还容易走神。

师兄:有时候早上起来坐就昏沉。

老师:干脆就用凉水洗脸,再就是下坐之后凉水洗脸然后按摩,这样敲敲头啊,网上有,几种按摩的方法。

师兄:肯定是昏沉反弹了,延续时间长,因为一段时间比如说我早上坐过了,活动了,工作了,中午再去坐,肯定昏沉又起来了,你要是坐一会起来活动但是没有活动透了,还是昏沉,所以这个质量是不够的。所以对下一坐警觉度不够就是延续那个梦嘛。

老师:对,这个时候就是一定要破,破到头脑非常灵敏,清醒的状态下,然后才去坐。

师兄:有时候看起来坐了多少时间,但是没有质量。

老师:你说的对,确实是这样,这个是苦受和乐受之间,乐受最容易导致昏沉的,乐受你观不住的时候他就昏沉,这就用苦受去破,走神的人都是很快乐的,蛮舒服的,走神的人都是享受走神的。

师兄: 这个时候就是说我知道自己走神了,我就用痛感去破。

老师:对!用痛感去破。或者你直接观心,观心观的很累很烦,然后这个就破了。

师兄: 就是说我本身就很烦躁,我就让它去烦。

老师:对,就让它烦,观这个烦恼,专心的去观。整个闭关,在这个方法不熟练的时候是不让闭关的,咱们闭关的过程就是摸索,通过这几天摸索一个方法,回去之后大家实证的时候可以整夜的打坐,整夜的精进。方法掌握了然后才可以闭关,闭关要经过考试,考试过了才行,咱们是直接进行。通过这个阶段那么大家去摸索一下,这几天有一点好处就是大家在一起,在一起虽然有时候管不住自己散乱心来了,容易散乱,但一个好处如果大家都能管住了,非常精进,一起能学习很多东西。

关于自咨的重要性

老师:晚上吃过饭之后,然后二十分钟的自咨时间,像是佛学院一样,严格的自咨,大家围坐在一起,然后大家主动的,先找自己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发言,都找一下自己的问题,都找过了之后,有的问题你自己不觉知,有的问题你自己不觉知,发现不了,包括你生活中的问题,实证中的问题,你自己根本发现不了,因为这是习气的作用,习惯的问题,然后别人给你指出来,别人指出来是帮你,是帮你解决生死,没人给你指出的话,你这一生就完了,白来了,所以就是自咨是必须的。在寺院来说纠察是非常重要的,纠察都是很有修行,对寺院的这些规章制度等等都非常了解,咱们就在这里慢慢摸索。明天开始,在闭关的过程中,大家都摸索闭关的经验,工作应该怎样去做,怎样保持相变而心不变。然后就是每天中午的时间和晚上的时间在一起交流。昨天,今天大家明显地感觉到散乱,应该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的,找一下问题,主要在哪里,和前两天相比错得很远,前两天明显精进,而且实证做得都不是很好。

大家发现问题,各自向内看,每个人找一下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形成习惯之后,每天自己找问题,然后互相找问题,大家都非常高兴的,这就是都互相帮助,这是一个过程就是互相帮助的过程。你们给自己制定一些做的方法,怎样管住心,给心设计一个观法,真正的闭关是心的闭关,先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把对治方法落到实处,具有操作性。第一发现不了问题,第二个发现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对治,那个是不行的。

19天暑期闭关资料_11.txt · 最后更改: 2017/03/05 19:26 由 huang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