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是在观心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导致我们实证失败的常见因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烦躁,深入研究并且充分利用烦躁进行实证
原理
对烦躁的认识
烦躁是刚强心的表现:
烦躁从性质上来说是刚强心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果。
烦躁是一种痛苦:
而追求快乐是我们的本能,痛苦可以把追求快乐的本能逼迫出来。最烦恼最痛苦的时候,也是追求快乐这个本能最容易被逼出来的时候。
高级思维状态是快乐的,因为追求快乐这种本能能引导我们进入更为高级的思维状态。
只有在本能(潜意识)的引导下,我们的实证才能取得根本性突破。
烦躁是一种专注:
最烦躁的时候也是最专注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是不可能走神思考别的事情,是不可能昏沉的。
虽然这种专注是选择性思维的高频活动,但毕竟也是专注,因此只要能善加引导利用,就能使之转化为有利于使之的专注。
观烦躁有利于破除我们当前思维状态
当前思维状态是由思维本体和思维内容构成的,只要我们能破除其中之一的构成条件,当前思维状态就会被破除。
‘观烦躁’中,烦躁是观察对象,是思维内容,当我们破除了这种思维内容(烦躁),我们也就破除了当前思维状态的构成条件,这样我们就能摆脱这种思维状态。
烦躁是一种情绪
情绪是我们当前这个思维状态中特有的心理现象。情绪是一种相续性思维的现象,烦躁,也是一种相续性思维的现象。在烦躁这种情绪形成之前,我们的思维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演变过程,也就是说在烦躁形成之前,已经有很多念头连续发生,但是由于我们无法发现这些念头,结果产生了烦躁这个结果。
反过来如果我们能通过‘观心’准确掌握思维的演变,能够观察到各种念头,包括各种细微念头,我们是不会产生烦躁这种情绪的。
在烦躁形成之前,以下几种念头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正是这些念头导致我们产生烦躁,因为我们要了解这几种念头
希望的心:希望新的观察对象能够培养起持久的专心;希望能快速专注。
判断的心:不断的判断现在是不是专注了。
失望并自责:无法达到希望的结果,自然会失望,自责。
其他念头。
只要我们能全面的深入认识这些念头,那么这些念头就无法展开相续性运作,就无法产生烦躁。
利用烦躁实证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烦躁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烦躁是一种结果,因此只要排除烦躁产生的原因就能解决烦躁;另一方面,烦躁是可以利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烦躁的产生的原因和积极意义,深入研究并熟练掌握烦躁产生前的思维演变规律,这样就不仅能破除烦躁,甚至利用烦躁进行实证,不至于在烦躁产生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我们知道烦躁是选择性思维的高频活动状态,这个时候念头非常多,非常显著,非常频繁。对实证来说,这并不是坏现象,因为这时候的念头是很容易发现的,同时由于念头特别多,我们必须高度专注才能一一发现,稍一放松念头就会溜走,因此这时候有利于培养高度专注的专注力。
这种情况与静相比刚好相反,静中的念头很细微,很难发现,同时我们再静中容易沉迷于静境的美好,这样比如导致专注力下降,因此静中不并不利于培养专注力。
另一方面,烦躁的时候是无法形成昏沉的,这对实证是比较有利的,因为昏沉容易呈现为相续性,对实证的危害远远大于散乱。
操作+现象
第一个阶段:有意识专注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高度警惕的观察烦躁,观察烦躁中的各种念头。只要每一个念头我们都能敏锐发现,烦恼将逐渐减轻,并且悄然退失。随着烦恼的消失,我们的专注力讲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同时念头的产生频率也将逐渐降低,这个时候我讲进入‘专注的静’。
‘专注的静’虽然是一种静,但我们却不会有静的体验,想法我们将处于专注状态。当然这个时候的专注是警惕心的专注,我们再警惕地观察念头。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最烦的时候是专注力最强的时候,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专心是‘选择性思维’的高频活动,‘选择性思维’在专注的寻找突破口。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引导,让选择性思维吧突破口放在对念头的观察上要高度专注的观察每一个念头。
我们要耐心,持久的观察念头:我们的实证比较完成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而这种转化是以时间作为保证的,因为我们必须耐心,持久的观察念头,最忌急功近利,焦躁莽撞。
第二阶段:‘潜意识专注’阶段
‘专注,耐心,持久’是这个阶段实证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只要我们能够专注,耐心,持久的观察念头,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意识专注讲逐渐变成潜意识专注,我们将能够滋润的安住于潜意识警觉心,我们将潜意识地,自然地,专注地观察念头,这样就能证如更为高级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