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思维现象基础研究_讲座17

《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讲座17

  • 2014年07月21日
  • 主讲:清凉月老师
  • 听打:水晶 红袖 芸庭 大白 愚蠢如我
  • 复核:芸庭
  • 审核:野鹤

咱们上一次谈到怎样解决思维运作的问题,谈到了思维运作中重点是一个分别观念,分别观念形成之后,思维就自动运作。有的同志不了解,就是:怎样解决这个分别判断的问题。他总是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不让自己分别,直接去破分别判断。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这是不了解该怎样去解决这个分别判断问题。

怎样解决分别判断问题?

这个我们要从思维的形成过程,了解思维衍生演变过程,从这个地方去掌握。从如来藏状态证入思维衍生状态,进入思维衍生状态的时候,首先升起的是一对一对对立分别念,也就是这一对一对“对立分别念”,它是自动产生的、是自生自灭的,没有加入我们任何的主观观念的,也就是说,它是执着心的一种表现,是执着心最低层次一种功能。当这一对一对念形成之后,然后又产生了一个一个的念头,先产生一对一对念头,然后产生一个一个的念头,这一个一个的念头是和具体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具体化的念头。这些念头形成之后,思维开始产生选择性思维,也就是我们开始选择某一个念头展开联想,当联想展开之后,紧接着会有一个境界,那就是说呼吸开始形成,也就是说一下子打开呼吸,呼吸形成之后,身体的觉受开始形成,然后我们才能下座,回归到现在这种状态下座,这就是思维整个演变的过程。

从这个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一对一对成对出现的念头,也就是分别念头,这些分别念头是执着心力最低层次的表现,也就是执着心力最基本的功能,只要有执着心力,这一对一对念头就一定有。反过来只要有这一对一对念头,那么执着心力也一定存在,二者是一一对应的,是不可消灭的。如果你主观认为你现在能消灭这一对一对念头,那是错误的,它是执着心力对应的,除非你消灭执着心力,要不然是不可能消灭这一对一对念头的。

那么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对立分别观念?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它的运作的规律,我们平常生活在这种相续性思维状态,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这种相续性思维状态,因此,我们大家都知道一点就是:先产生判断,然后产生运作,解决问题就是要解决判断的问题。但同时反过来,判断这种功能,也是就对立分别念又是执着心力的最基本的功能,这个又是不可能直接破的。那么这时候我们怎样才能解决思维的运作?不让它展开运作?那么就必须在选择性思维这个地方,要了解选择性思维是后来的功能。同时,我们还要了解思维运作的另一种规律,那就是说,当我们认识到某种事物存在的一种危害或影响的时候,那么我们将自动规避这种不良的倾向,这就需要我们从思维的运作上认识到思维运作这个规律,认识到判断性思维形成之后,选择性思维就会自动运作。

当我们了解这一个之后,那么我们怎样解决分别判断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只要“觉知”就行,只要你“觉知”到你现在在分别判断就行,你同时“觉知”到分别判断形成之后,思维会自动运作,在选择性思维的作用下就自动运作,当你了解到它的运作的规律之后,那么它将不可能真正展开运作。所以,就是怎样破除判断?也就怎样破除思维的运作?我们只需要“觉知”。“觉知”这种观念的产生,那么思维就无法展开运作了。所以,我们要明白这里面的原理。总之来说咱们对上面进行一个分析。

总体来说,第一,要掌握这一对一对自然产生的念头这种分别判断的观念只是执着心力的最低功能,只要执着心存在,这一对一对观念是一定会产生的,这种判断行为一定具有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寄希望于现在能够彻底地断除这一对一对的观念,也就是说你不要在生活中埋怨自己,又起这种分别念了,我不要有这种分别念,怎样才能破除这种分别念等等,如果你直接这样去做的话,破除这种分别念的话,那是错误的,因为第一是不可能破除的,第二当你起了观念,你要破除这种观念的时候,那么你事实上是住于破除分别念这种观念了,是住于思维的内容了,是思维展开相续性了,这是第一要了解这一点。

第二,相续性的展开、相续性的断除,只要我们能觉知到它运作的规律,那么我们只要觉察到它的运作,那么它将无法真正地展开运作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地发现自己产生了这种分别念。同时要了解,分别念产生之后,思维会自动运作。了解这一个之后,那么选择性思维将不再发挥作用。因为思维运作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个就是有分别念,第二有选择性思维发挥作用,两个结合在一起,思维才能真正运作。当我们了解到它的运作规律之后,选择性思维将无法运作,因为选择性思维是我们主动做出的,我们可以不做出这个选择,所以这样它将无法运作。这就是我们要掌握,当我们了解某种事情的危害后,潜意识会自动规避这种危害,它将无法展开运作。同时,我们了解这一个之后,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不至于在实证方面做无用功,总是在埋怨自己又起分别念了等等,总是在努力地想直接去消灭这种分别念,这是不可能的。要了解我们所谓的消灭分别念,其实仅仅只要觉知就行,觉知了,它就无法展开了,分别念将不再起作用了,思维的相续性也无法进行。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再主动去做任何事情,仅仅只是觉知,觉知思维的表现、思维的现象、思维的运作,这就是修行。如果我们主动加入一个观念,要破除这种分别念,我们加入任何观念都是错误的,最终的结果就是你将住于这种观念,住于思维内容。这就是我们对思维运作谈这一点。

在思维内容运作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掌握这个规律,要不然的话,我们平时的实证将会非常盲目;我们在打坐中的实证也是非常被动的,会不由自主地住于其中一种观念而不自知,然后就跟着这种错误的观念走,因为潜意识会按照这种错误的观念去运作,把我们带向一个错误的地方。

接下来咱们看283页:

九、思维状态的衍生与回归

对于我们生活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我们总希望进入其他思维状态,回归思维根本状态。那么这样,我们怎样才能回归思维根本状态?我们就必须了解来的时候是怎样从思维根本状态来的,了解这个之后,就能知道回去的路。在图4-4里面,把这个来来回回的路详细谈了一下,用双层灯笼来表示。

那么双层灯笼里面就是如来藏,灯笼外面就是我们现在这种状态,灯笼里面这个蜡烛的光,经过了里面和外面这双层灯笼纸,里面那层灯笼纸就代表分别念,就是对立分别观念,外面这种灯笼纸就是思维的相续性,我们就处于这种相续性思维状态,也就是一个是分别观念,一个是相续性。

当我们回去的时候,我们就首先解决这种相续性,然后才解决最后的分别观念。这就是来来回回的路。看到这个图之后,知道自己该怎样实证了。同时看到这个图之后,我们也就知道,灯笼外面的光和灯笼里面的光其实一回事的,就是即心即佛,知道什么叫即心即佛。也同时知道,我们现在这种状态也照样是如来藏状态的。

关于怎样回去的问题,先破外面这层灯笼纸,外面这层灯笼纸代表的是意,就是意的相续性,意的相续性是仅仅从思维的角度谈,因为心物是一体的,那么它相应的物质的角度就是身体的觉受,身体的宏观觉受完全没有,当然微观的气机觉受也没有,这个是必须明白这一点。有的人对气机的觉受平时没觉知,有觉知的时候觉得气机的觉受也是很美好,那么这个只要你有身体微观气机的觉受,也同样是在思维的相续性,这一点也需要明白,这就必须确保身体的觉受完全消失。

身体的觉受消失之后,开始破分别对立念。破分别对立念,有的人是在高级禅定中用观无我的方法破分别对立念,那么这种方法是无法真正回归如来藏的。必须住于思维本体,然后从根本上破除这种对立分别念,这样才能回归如来藏,这个需要了解这一点。

关于从思维根本状态出来,从灯笼里面往灯笼外面出,这一个咱们以前咱们谈过很多次了。在284页,又重新把这个谈了一遍。这个过程咱们现在再回顾一遍,因为我们的实证要想准确无误地进行,你就必须了解来时的路,不了解来时的路你是无法准确无误地回归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思维是怎样从思维根本状态演变的。

下面咱们看第284页中间这一段:在思维根本状态,我们对思维的衍生状态都清清楚楚的,这句话对应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也就是对一切境界都清清楚楚。这里举个例子就是,能了解思维衍生状态有生气这种心理,但是没法升起这种心,这一点将来大家在如来藏状态就能够体验的清清楚楚,你也能够知道以前你曾经有过生气的这种状态,比如你看到那些和你曾经不和的人,然后你们以前曾经生过气,但是这时候你却无法生气了,你虽然你也想重新产生这种生气的能力,但是你发现根本没办法生气,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是不可能的,这将没法生气的,这就是一切的境界都呈现一种概念化,无法产生真实的作用。这就是如来藏状态,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于第一义而不动”就是这些东西无法产生真实的作用,全部呈现出一种概念化的东西。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不由自主产生一种心理,那就是想重新体验这种境界,那么这样的心理就属于习气,也就是重新体验你曾经拥有的那种能力,也就是其他思维状态的这种体验,这就叫做习气。

习气和习惯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平时所谓的习气,其实往往只是习惯,而不是习气。习气只有在回归如来藏之后,以后在生活中你才能破除习气,而不是破除习惯,二者有一定的不同。因为习气是仅仅只对能够回归如来藏来谈的,不能回归如来藏是谈不上什么习气的。

下面咱们看:所有思维状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希望体验无法体验的境界,那么如来藏状态也是这样的,在如来藏状态你没有这种能力,所以你希望体验思维衍生状态的一些功能,对这些功能进行体验,这一点就相当于我们平时说:诸菩萨平时的活动是干什么呢?就是游戏神通。在他们看来,思维衍生状态这些功能都是一种神通。我们大家平时容易把那个神通定义为稀奇古怪的东西,其实是所谓的神通无非其他思维状态它有,我们这种思维状态它没有,这就叫神通。

那么在如来藏状态,你没有生气这种功能,没有平时的这种各种的情绪化反应,那么在如来藏状态重新希望拥有这种功能,所以希望体验这种境界。在这种体验心理的作用下,我们就开始与生气这种状态相应,这样才能回归现在这种状态。也就说在这里使用的方法是什么?用相应的方法,我们要牢记一点,从如来藏状态进入我们现在这种状态只能用相应的方法,而不能用破坏的方法,因为如来藏是不可破坏的,所以从如来藏状态回归我们这种状态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相应。那么从我们现在这种状态回归如来藏状态,是用破坏的方法,当我们以后能经常回归如来藏状态之后,就可以通过相应的方法回归。也就是说,回归如来藏状态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要了解二者的不同。

相应怎样才能相应?那就必须与背离如来藏状态的这种心力相应才可以出离如来藏,那就是与生气这种状态相应,与这些状态相应才能出离如来藏。这就是在如来藏状态我们必须去体验那些生气的状态,也就是刚开始你升不起这种心,升不起这样的心怎么办?你了解思维衍生状态的一切的境界,也就是说“能善分别诸法相”,那么这时候你就与这种相“相应”,比如说,你体验平时人们生气的那种状态,就这样专注地体验,一定要这样持续地、专注地体验,和你从现在这种状态进入禅定是一样的,一定要和那种形象先“相应”,由形似做到神似,这样不断地相应、不断地相应,当然,你想马上通过相应出来是不可能的,无论你怎样这样去体验生气,却是始终无法真正生气起来的,这时候就一定要耐心地、专注地、持续地让时间延长,持续地去体验,只要这样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突然产生执着心力,这时候你会体验到一种心力瞬间升起,从无到有瞬间升起,而且一下子是向上的、很显著的提升,有这种向上提升的表现,这种波动性非常强,这就是心动,用“心动”“动”这个词来形容,这个是非常准确无误的,经典中能够用到这个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在这个地方只有这个词才能准确地概括这种心理状态。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从如来藏状态出来,是通过与背离思维根本状态的这种心力相应出来的,并不是与回归如来藏状态的那种心力相应出来的,与那种心力相应是不可能出来的。我们平时说过来人是乘愿再来,那只是从现在这种角度这样谈,如果他发了一个愿力,说我要现在进入一般的状态去弘法、去普度众生,他要起这样的心力的话,那他将永远不可能出离。所以他必须去保留这样的心态,去与背离如来藏状态这种心力相应才能进入这种状态,这就像我们在《大智度论》上谈到的,就是初地以上的人、八地以下的人,他需要从如来藏状态进入现在这种状态,他需要保留一丝烦恼,怎么样保留一丝烦恼?难道说初地以上的人还有烦恼吗?不是这样的,他使用这种能力,并不是说他还有这种咱们说牵挂啊这些一般人才有的这种状态,不是这样的,他是把它作为一种能力去体验、去使用,是使用,而不是被动地跟着它走,要明白这一点。

同时,我们要知道,不能因为他是使用这种心力,然后你就命名这个不好,因为对于这种状态来说,他是使用我们平时的状态,也就是你能回归如来藏状态了,以后你就使用我们这种状态,这是一个使用,不像平时人一样,是被动的、是不良的,也就是不良好的,不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不能把它定义为好和坏,因为我们平时人都是生活在这种分别观念的,对事物的定义总是从好与坏这两个方面进行定义的,如果你定义与这种背离思维根本状态心力相应这个不好,也就是与烦恼相应不好,那么这种不好应该是产生不良的后果的,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在从如来藏出来之后,仅仅是借用这种工具,出来之后,还是因为这种烦恼的根已经断了,因此不会沿着不良的行为去发展、不良的倾向去发展。如果你认为从如来藏出来在现在生活中去弘法的人,他就是起的这种非常好的愿力,通过与这种愿力相应然后出离的,那这又是错误的,因为与这种向心力相应是根本不可能出来的,所以你没办法给它定义为好与坏,没办法用我们平时的这种分别观念去定义这种出离如来藏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那么怎么办?怎样定义这种行为?那就只能用无明,无明其实并不是不能命名,只不过是不能用平常人的这种观念去命名,无明这个观念也是从一般人的角度这样去谈。不能把无明理解为平时理解的那样,就当作莫名其妙的东西,无可名状的、莫名其妙的东西,不是这样的。它是真真实实的,是完全能够去命名的,只不过是如果从一般人的角度去命名的话会使一般人产生那种错误的观念,所以就借用无明这个词。这里要了解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看:从如来藏状态进入我们现在这种状态之后,执着心力开始产生一对一对的念头,也要了解是一对一对的念头,这个是执着心力所具有的一种最低层次的功能。只要执着心力还存在,那么这种功能就存在,这种功能是不可消灭的。消灭了这种功能,就标着执着心力消灭了。也就是说,我们平时,你不要寄希望于现在能把念头全部消灭,这个是不可能的。必须消灭执着心力,然后才能消灭念头。反过来,你消灭了念头,就消灭了执着心力。我们不可能用一个观念去消灭另一个观念的。

第一对念头,我们要了解第一对念头是我与他。也就是说,你从如来藏状态进入我们现在这种状态,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你从如来藏状态进入到我们现在这种状态,你将通通见到的第一个念头都是我,而绝不可能是其他的念头。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一次,从如来藏状态进入我们现在这种状态,你必将见到第一个念头都是“我”,产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绝不可能是别的念头。

同时,以后其他的念头都是建立在这个念头的基础上,你总是以“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受这个念头的影响。因为按照条件论,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条件是逐级叠加的。以后的思维统统是建立在前面这些思维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都是建立在“我”这个念头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平时说我执,都是以“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那就是从如来藏出来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我”,所以才会产生这种情况。这就需要了解念头的产生,“我”这个念头的产生。同时要了解,思维是逐级叠加的,条件逐一叠加,逐渐演变形成的。了解这之后,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平常总是以“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同时也能够了解,什么是“我执”,我执是由“执着心力”加上“我”这第一个念头而形成的。

这也能了解一点,就是我们平时不想让思维展开相续性,那就是使用“我执”这种观念,也就是说,看到任何事情的时候,然后告诉自己是:我在看见、我听见、我走路等等,始终住于我,住于这个观念之后,你将无法展开相续性,时间长了之后,这种方法经常应用的话,然后就无法再展开相续性,你将慢慢、慢慢地就住于思维本体。这时候,你将只有体验、觉知,也就是体验到一些境界,但不随境界走。这就是我们要掌握这一点,通过这种方法,最终将破除我执,住于思维本体,然后在外因的作用下就破除我执了。

如果像在有的地方,把这种破我见混淆为破身体的执着,比如说,自己看到任何事物的时候、听到任何声音的时候就说身体听见,或身体在运动等等,那么这些是不可能破除我执的,同时也是不可能破除身见的,无论身见和我见都是不可破除的,这种方法是不行的。

身见的破除,必须是思维的相续性被打断,然后才能够破除。我见的破除,是必须证入如来藏才可以。如果是通过观“无我”这种方法去破除我见,那是用“无我”这种观念,代替“我”这种观念,还不算真正地破除我见的。但是通过观“无我”这种方法,是可以看见一对一对念头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见这种观念。

再看285页倒数第三段这个地方,从这个地方开始的下面一段,就是谈到念头的演变。念头的演变咱们前面谈了,这个地方又按照思维演变过程又谈了一下。

念头的演变,就是:前面是一对一对的念头,一对一对念头产生之后,慢慢地就会出现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念头。这个就需要了解念头的演变。这些念头的演变形成之后,慢慢地就出现物质的形象。物质的形象是怎样产生的?在这个地方,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地方,因为这个对我们修行影响非常大。这个咱们好像以前谈过吧?再谈一遍,这里面好多内容好像以前都谈过了。

先产生一对一对念头,一对一对念头产生之后再产生一个一个的念头,这一个一个念头是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的念头,接下来才产生选择性思维。选择性思维产生之后,才产生这种对立的观念,也就观察和被观察的观念。在量子力学里我们都知道,观察和被观察的观念形成之后,就会产生物质,物质是观察和被观察关系的描述。也就是说,在选择性思维产生之后,才形成物质。这里就是我们要了解物质形成的过程。在这个选择性思维没形成之前,物质是没有产生的。

了解这个之后,我们就知道:选择性思维一旦盯着某一个念头展开相续性之后,思维就进入相续性阶段了。只不过刚开始的这个相续性阶段,它是盯着一个具体的念头,某一个念头,也就是说是置心一处的,这是一个专注的过程。这个过程过了之后,思维才开始进入散乱状态,它开始不再盯着一个念头、一个观念,而是在很多观念之间来回地跳跃性地运动,就是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这就是一个严重散乱性思维状态。

那么,前面的那一个选择某一个念头、盯着某一个念头去运作、置心一处的时候,那么这个属于一个过渡的阶段。过渡阶段就是介于欲界定和禅定中的这个阶段。要了解这个地方,既然物质是由选择性思维形成之后产生的,而选择性思维盯着某一个具体观念形成,也就是置心一处的时候,这是一个过渡阶段的话,那么很显然,一切物质的境界,都属于欲界定,也都属于由欲界定向禅定过渡这个阶段的。那么我们同时也可以明白:只有禅定的最低阶段,最低层次是见物质的,禅定的高级层次是不见物质的。

所以,从这里我们也要了解,从思维的演变过程,从物质演变情况,我们将来要掌握自己修行的路究竟该怎样走。因为我们的修行,有的是通过斩断思维的相续性去修行的,有的是通过从物质的角度去修行的。如果从物质角度修行,那么你必须证入没有物质的境界。如果你始终还有这种物质境界,那么就在欲界定向禅定过渡,最高就是过渡阶段。这就是欲界定这个天道为什么分为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它的最高层次仍然是无法脱离物质,因而仍然是不稳定的。这就需要必须有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与深邃的心境相应,必须安住于深邃的心境。这就是在道家里面,为什么在出阳神之后,还必须有一个还虚的过程。我们了解了基本原理之后,就知道这个路究竟该怎样走。要不然的话,你只知道这中间怎样操作的,但不了解原理。不了解原理,潜意识就没办法朝这个方向运作。所以,在实证中,了解原理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潜意识就是按照原理去运作的、按照暗示去运作的。不了解原理,你就没办法去正确暗示,你的暗示就是乱其八糟的。就像我们在实证中,很多人,观呼吸不知道为什么观呼吸;四念处,不知道四念处为什么这样观;入欲界定,不知道怎样入欲界定;入禅定又不知道是怎样入禅定的,该入禅定的,他用了入欲界定的方法,该入欲界定的,他用了入禅定的方法。那么潜意识就这样被乱七八糟地暗示,跟着这种暗示就胡乱运行,这样就无法把你带向一个准确的地方。同时,会使你的实证效率非常、非常地低。有时候我们总觉得入定非常地难,那是因为你根本不了解原理,潜意识没办法朝着这个方向暗示,因此你怎样证你都没办法入禅定,你总觉得这个入禅定难得不得了。但是,如果你知道原理是什么样的,该朝着哪个方向去运作、暗示,那么入禅定是非常容易的,一点都不难。原理不了解,你的实证将变得非常地痛苦。然而实证,其实是非常快乐的。

世界上第一个实证成功的人,我们说就是在享受中去实证成功的。因为什么?追求乐是人的本能,它不可能去追求痛苦的。痛苦的东西它会自动地规避的。自动规避的东西,是不可能去达到的。因此他不可能通过痛苦这样去实证的。要了解第一个实证的人就是通过追求乐去实证的。因此实证的过程是快乐的。如果你觉得实证是痛苦的,你一定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地分析自己,分析实证中的问题。然而我们的实证往往是一片茫然,没办法分析自己,所以实证往往都表现得非常地痛苦,效率非常地低,成功率非常地低,很多很多人都在实证,但是这么多的人又犯同样的错误,同样的错误发生在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身上,在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都在重复地发生同样的错误,那么一定有一个根本规律在后边支配,我们大家都违反了这种同样的根本的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原理,了解是什么样的原因,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在作用,导致我们都在这样艰难痛苦地实证,导致我们的实证效率非常的低,成功率非常的低。

下面看286页,思维的相续性与选择性专注:

需要注意的是在念头成对出现的思维状态,我们的思维是无法展开相续性的;只有当念头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形成具体化、形象化念头,这时候在执着心作用下,我们才会选择(执着)其中一个足以让我们更加专注的念头展开相续性思维,展开联想,进入现在这种相续性思维状态。这一个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就是从禅定中我们该怎样退下来,进入我们现在这种状态,对于没入禅定的人觉得这一个好像还需要专门学习一下,也就是说,究竟该怎样从禅定中退下来。其实对于入禅定的人,这个根本就不需要学习,因为这些自动出现的念头,心力都是比较强的,当你看到它自动出现的时候,这些念头出来的时候,你将马上体验到它是对这种境界的破坏,这一个是自然而然的、明显的体验得到的。如果你想退下来,你只要跟着它走就行。所以就是,对于这一点,对于我们没入禅定的人来说,你可以仅仅作为知识去了解一下就行了,不必要再去想在禅定中究竟该怎样做。禅定中完全就是自动化的,全部都是自动化的,不需要现在专门去学习。禅定中自动退下来,它也是自动化的;禅定中能够上去,不退下来,也是自动化的,当我们看到这些念头出现之后,你就明显体验得到它的破坏作用,这时候你想上去,那你自然会使用一些观念去排除这些念头,你所使用的那些观念就是观法,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观法——止观,止观就是先止后观,止了之后进入定中,定中有问题,有问题,有问题我们才观,有观就有所住,就是住于这些观念,为什么要住于这些观念?因为这些观念能够破除那些自动产生的念头,在心力上比那些念头弱,所以它能破除那些念头,住于这些心力比较弱的观念这些观法,我们自然就能够住于禅定中。一定了解这一个原理,了解这个原理之后,知道我们平时实证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并不是说为了告诉我们在禅定中该怎样做,不需要告诉自己在禅定中该怎样做,一定了解一点,禅定中一切都是自动化的,一切都是准确无误的,只有我们现在这种状态才具有这种选择性思维,我们总是判断事物的发展有几种可能,哪种可能是比较大的,会朝着那个方向运作,在禅定中没有这样的,禅定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准确无误地判断,准确无误地运作,完全是潜意识作用下自动化进行。这一个我们简单了解这一点,这些东西可以作为知识去了解,没必要去学习。与实证基本没有任何意义。对实证意义比较大的,就是对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了解。

下面再看,选择性专注与普遍性留意:

这个咱们在前面那个阶段也谈过了,这里需要了解的就是:它是由同一个思维功能分裂的,由潜意识专注分裂的,在什么情况下分裂的?就是在“置心一处、一心不乱”结束之后,也就是说我们先产生一对一对念头,一对一对念头产生之后,产生一个一个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的念头,然后这时候选择性思维选择其中一个念头展开相续性,在这个阶段过了之后,思维才开始分裂,分裂为两种思维功能,就是选择性注意,就是到处选择,不再选择盯着某一个事情,就是到处选择。在这种情况产生之后,注意力下降,不再是专注,而是改为一般性的注意,这就是选择性注意。同时高级思维状态那种普遍性的专注,不再具有那种专注的能力,不再是普遍性专注,而变成了一个普遍性留意。要了解这两种思维功能的演变,了解这两种思维功能的演变之后,我们将来在重新回归之后,它的过程就是把这两种思维功能重新合二为一,然后再回归高级禅定中。它合二为一的过程也必须先经历那个置心一处的过程,置心一处的过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这个止,就是止观中的止,通过止的方法,然后置心一处。置心一处的最后发展的结果就是普遍性专注,对一切境界的自由自在的这种觉知,而并不是说我们实证的结果也是置心一处的,比如说,你观树叶的飘落,观树叶的飘落最终发展的结果就是对一切境界的专注的觉知、普遍的觉知、均等的觉知,并不是始终住于观树叶飘落。所以要了解这一点,就是:我们无论从现在这种思维状态进入高级思维状态,还是从高级思维状态退入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都必须经历那个选择性专注的过程,就是置心一处的过程。这个就像咱们画的那个图一样,中间的那个柱状就是专注的柱、过渡的柱。(思维衍生状态演变剖面图):

从思维的演变过程,我们对这个过程了解之后,将来在实证中就可以反过来,反过来去运作,然后就进入了禅定中。了解这一个思维的演变过程之后,我们知道返回去的路是怎样走的,它的原理是什么,然后就不至于在实证中不知道该怎样去努力,始终在方法上打转。

下面看287页中间这一段,指出我们平时存在的问题:

就是我们平时选择性思维在不断地寻找,要了解这一个寻找它是什么样的意义。我们经常生活在这种状态,走在大街上,眼睛到处看,到其它的那些场所也是这样的,我们始终在不断的这样眼睛在到处看,寻找目标的,寻找什么样的目标?就是能够引起我们专注的目标,无论你在寻找什么,但最终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这个目的,就是能够形成专注。为什么要形成这个目的?那就是专注能够让你证入禅定中,它是一个过渡阶段。所以要了解这种潜意识的行为它是目的是什么,就是在潜意识中我们要回归高级状态的。所以了解这种行为之后的好处是什么?第一,是我们知道生活中的人都在实证,只不过他们是潜意识的实证,是自发的,不是我们现在是了解原理的,主动进行的,这样你就不会排斥生活中的人,你总觉得自己是实证的,他们不实证,并不是这样的。实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发地、自觉地实证;另一类就是我们这种主动的认识到真理之后主动去实证的,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是了解社会上的人也在实证之后,你就会分析,他们为什么不成功,能找出他们不成功的原因,你能找出他们不成功的原因,事实上就是在使自己也是在实证的,因为什么?你想让实证和生活结合起来,你就必须了解生活中哪些因素是障碍实证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利于实证的,了解了不利于实证的因素之后,那么潜意识自然就会向着有利于实证的方向发展,潜意识就是这样的,只要你能认识到真理,它就一定能向准确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在八正道里面就是必须要有正见,先有正见,然后才谈得上精进的问题,谈得上禅定的问题,没有正见,其他什么都谈不上,你更无法在生活中完成实证。

那么生活中的人,他们虽然也在这样不断地寻找,不断地使用选择性思维,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1. 他们总是用身体进行寻找,而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只要你使用身体,那么你就一定处于现在这种相续性思维状态。所以我们实证的第一步,就是必须不使用身体。这就要求我们刚开始实证的时候必须是在静态中的,我们为什么要打坐?就是这样在静态中的。反过来你平时在动态中的实证,它仅仅是一种辅助的方法,除非你静态中的实证、打坐中的实证能够的的确确证入高级禅定,然后退下来之后你才可能在动态中住于定的,要不然是绝不可能在动态中住于禅定的,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不要本末倒置,把打坐中的功夫,等同于平时在运动中这种实证,平时在运动中的实证仅仅只是一种辅助,是辅助的方法,真正的突破,真正的实证是必须靠打坐的。这是了解第一点。

2. 我们平时的专注是由多种念头形成的复杂相续性思维,它不是单一念头形成的单一相续性思维。这是在念头的内容方面。

在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就可以证入禅定中。这一点大家也可以从科学家们来谈,科学家们也在专注,也有专注力,非常非常专注的,有些人就是完全达到忘我的程度,但他为什么不能入禅定?那么,第一就是使用身体,爱迪生搞发明,爱因斯坦去思考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的,第一他们使用身体,第二他们使用的思维内容是一种复杂的相续性思维,复杂的选择性思维,所以不可能证入禅定。假如爱迪生不使用身体,他是静坐在那里,同时爱迪生也能够使得自己的思维处于那种单一化相续性状态,那么爱迪生就能很轻松地入定的,只要他能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轻松地入定。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你就可以去到大街上去分析人,没事的时候去看人,看他们处于什么状态,看他们在做什么,然后分析他们,分析他们为什么不能入定,当你经常这么分析的时候,那么你在生活中就能够自然的与实证相应,潜意识会自然朝这个方向发展。尤其是当你坐在那里的时候,虽然从外表看你和别人一样的,但是内心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了解这一点,所谓的实证并不是你现在摆出一个标准的姿势,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摆出一个大神的样子,那叫实证,那个还不算实证的,真正的实证是在心上的。只有了解这些原因之后,你才能够在心上下功夫,在自然而然中进行实证。

下面再看,为什么复杂相续性思维也能专注但是无法成功?那是因为复杂相续性思维都是选择性思维的高频运作,也就是说爱迪生们的专注,他是使用了选择性思维,选择性思维本身是一种专注,我们大家在大街上的时候,也在不断地使用这种选择性思维,一定要了解,这种高频率的选择状态本身是一种专注。我们都认为是散乱不好,散乱是我们这种状态明显的表现,但散乱有一点,它是一个专注,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你使用这种高频率的选择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专注,这是一种特殊的专注,所以才产生了人间。如果这种选择性思维的频率更加高,而且处于一种非常严重的状态的时候,那就是进入了阿修罗道的这种境界。阿修罗道是一种战斗的境界,在战斗中的时候我们知道都是非常紧张的,两个人在打架,是非常非常紧张的,非常非常专注的,他不可能一边打架一边走神。所以,一定要了解,他在使用这种高频率选择状态的时候是一种专注。专注就是一个比走神相对比较高的层次,如果你持续地走神就堕入鬼道了。正是因为你具有这种专注,虽然它是一种选择性思维形成的专注,但它毕竟是专注,所以它能够算作善道。人间正是这样的,你有这种选择性思维,虽然处于这种高频率状态,但它毕竟是一种专注;阿修罗道也是这样的,无论任何原因形成的这种专注,只要它具有这种专注的能力,那么它就算作善道。只不过层次的高低问题,你使用的这种专注是一种选择性思维导致的专注,因此层次比较低。所谓的禅定,就是不使用这种功能所形成的专注。所以,这就是我们要有一个正知正见,就是不要一听说散乱性思维,马上就把它排斥得一无是处,要了解这种散乱性思维它的好处在于它容易形成专注,它的不好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选择性,我们需要破除它的这种选择性状态,充分地利用它容易形成专注这个特征,我们的实证正是这样的,必须利用这个容易形成专注的特征才可以,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种高频率的选择性思维,没有这种散乱的思维,仅仅只有那种高度走神的状态,像鬼道的人一样,像生活在地底下不见阳光的这些动物一样,它们始终处于一种严重的走神状态,这个是不利于实证的。因此我们要知道人身难得,人生难得就是人间的这各种状态这是非常特殊的,这种选择性思维作为我们人的一个本质的特征,它也属于人身难得这句话里面一个含义。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散乱性思维,不能盲目的排斥散乱性思维,不能一言以蔽之,就是认为散乱性思维就一概不好,彻底否定。那么对散乱性思维要进行分析,分析它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哪些部分构成的,这些部分是怎样运作的,它的那些成分是利于实证,那些成分是不利于实证的,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认识。如果我们对这种散乱性思维没有深入的认识的话,你将无法利用。

就像我们以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就是:浪花就是海水,浪花带有海水的一切特征,我们现在这种状态带有如来藏的一切特征,所以我们必须对它进行分析,分析之后就能利用。要不然我们的实证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我们往往都是去创造的,我们很多人之所以失败,那就是我们往往总认为现在这种状态一点都不好,我们的实证就必须另起炉灶,去进行创造,这样是不对的。

要了解我们的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是从定中发展过来的,是从如来藏发展过来的,带有如来藏状态一切特征,入定的一切要素我们现在全部具备,入定的任何的这些要求我们都有,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要素,然后去组合这些要素,使它自然而然地成功,而绝不是创造,一定要排除那种创造的心理。不要去打坐了、去实证了,马上上来就是摆出一副架势,我今天要造出一种东西,而恰恰相反,上座就是要充分利用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特征,发现这些特征的优势,充分利用它去进行实证,而不是去凭空地去创造一种东西,如果你用这种心理去做的话,用这种凭空创造的心理去实证的话,将始终很难、很难成功的,即使偶尔有一次,你瞎撞的,撞到一定境界,但这种境界一定不可能重复的,也就是说你不可能经常入定的,你仅仅只是一种瞎碰一下碰上去了,但你因为不了解原理,所以最终你还将反反复复地失败。

了解了原理之后,你才能做到实证是准确无误的,实证同时能够准确无误地达到你所要达到的目标,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文件来源:http://www.bentifx.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5&extra=page%3D1

思维现象基础研究_讲座17.txt · 最后更改: 2017/01/30 20:57 由 huang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