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思维现象基础研究_讲座16

《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讲座16

  • 2014年07月16日
  • 讲解:清凉月老师
  • 听打:水晶 红袖 芸庭 大白 愚蠢如我
  • 复核:芸庭
  • 审核:野鹤

今天咱们还是先谈一下观呼吸,因为这两天发现,就是很多同志对观呼吸还是没法准确地把握。观呼吸是非常关键的,无论在佛家还是道家等等,观呼吸都是最基础的,在佛教里任何一派,对观呼吸都是非常重视的,无论是南传、藏传还是汉传,观呼吸都是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一课。

观呼吸是观察呼吸,这样观呼吸这种方法,从它的构成来说就分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观察和被观察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观察者和观察对象这两个方面。因此在观呼吸中,对观呼吸的调整,对观呼吸的这种方法的使用也就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观察者这个方面进行调整;另一个是对观察对象这方面进行调整。咱们看下面这个观呼吸的框架图:

对观察者进行调整,之所以能够对观察者进行调整,那是因为我们在实证中,有的同志对原理比较了解,所以能够认识到我们自身存在问题,也就我们的思维功能存在问题,在观呼吸中我们必须进行调整,所以这样我们就能够主动地改造自己。

然而有的人,并不了解自身有问题,所以他还像平时生活中一样,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呼吸,这样他就没办法调整自己,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是不可能调整自己的,所以这时候只能调整观察对象,这就是两种调整方法产生根本的原因。

这里需要了解的就是:我们平时是以选择性注意这种思维功能为主导进行活动的,那么观呼吸正好相反,观呼吸必须以潜意识为主导去观呼吸,也就是我们的目的是要形成潜意识专注的,因此必须改变平时那种习惯,改变平时那种以选择性注意为主导进行活动这种思维习惯,改为以潜意识为主导进行思维活动,这就需要对我们自身进行调整,这就是调整观察者。

调整观察者分为两种:一种就是调整主导思维功能,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以潜意识为主导去观呼吸,把选择性注意做为一个辅助的功能,跟着潜意识去变化,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这种观呼吸,这种观呼吸分为两种:一种是体外观呼吸,一种是体内观呼吸,咱们一会再谈。

但是有的人习惯于使用选择性注意,他用潜意识去观呼吸他觉得不习惯,没法掌握,那么他还是习惯于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呼吸,但他又知道选择性注意是有问题的,所以这个就必须对选择性注意进行改造,改造之后,然后再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呼吸,这就是改造主导思维功能,也就是说继续以选择性注意为主导,但是必须对选择性注意进行改造。

上面那个是改变主导思维功能,就是改为以潜意识为主导,以选择性注意为辅助;下面这一个是改造主导思维功能,指的是把平时那种选择性注意改造后,然后用它去观呼吸的。这个要了解一下,前面一个是“改变”,就是调整它们的主次位置;后面一个就是“改造”选择性注意。

前面那一个改变主导思维功能,就是我们平时用的,你觉得你现在心情非常平静,选择性注意就不怎么活动了,比如说,你经常住在山里面,生活也很悠闲,没有那么多烦心的事,那么这时候就直接用潜意识去观呼吸,就像世界上第一个观呼吸的人一样,非常地悠闲,实在没什么事可做,那么他就用潜意识去观呼吸,就以潜意识为主导去观呼吸,这是第一种方法。

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人,往往心比较散乱,你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用潜意识去直接观呼吸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改造自己,让自己先放松、入静,或者就是咱们上次说的,你观身体是越来越大的、悬浮在空中,观大的身体,观身体是透明的,像羽毛一样轻盈,浮在空中等等,这些方法全部都是为了改造选择性注意的,改造你的主导的思维功能。包括你听音乐,听音乐去暗示,这些统统都是为了改造自己的,让自己能够心平静下来,也就改造选择性注意,平静下来之后,再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呼吸。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在你心散乱的时候必须这样去做。

但是有的人,虽然心也非常散乱,但是他又不知道怎么改造自己,或者说他就是认为自己就是正常的,他不希望改造自己,或者说根本没办法去改造自己,认识不到这个重要性,这时候在观呼吸中,他用散乱的心观呼吸肯定观不住的。观不住,他就认为是观察对象出现了问题,是呼吸出现问题,并不是自己出现问题,那么这时候怎么办?这时候他就唯一的只能调整观察对象,所以他就开始数呼吸,呼吸长、呼吸短,就这样对观察对象进行调整。一定要了解这几种方法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咱们先谈改变思维主导功能,最上面的这一个,以潜意识为主导去观呼吸。

以潜意识为主导观呼吸,我们知道潜意识是作用于“面”的,而不是作用于“点”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呼吸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进行观察,也就是放在某一个环境里面,对这个环境进行整体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若有若无地然后观察呼吸,也就是必须把呼吸放在一个大的环境里面,因为潜意识是作用于“面”的,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了解这一点。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把呼吸设置了一些环境,就是放在某些环境里面,具体放在哪些环境里面?因为我们平时以身体来界定身体内和身体外,也就是用身体来界定这个世界的。所以,第一种方法把呼吸放在“体外”,和虚空进行结合,把呼吸和虚空结合,也就是说,把呼吸放在虚空里面作为虚空的一部分,这样去观呼吸的,就是一边体验虚空,一边体验呼吸,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它是和呼吸结合,和呼吸合并成一个整体。

第二种方法就是把呼吸放在“体内”,就是观察体内身体的呼吸,也就是观呼吸的过程中,我们用潜意识注意呼吸的整体,也就是说呼吸和身体它的表现和身体的觉受结合在一起,这时候我们在观呼吸的时候是有身体觉受的。而前面那个和虚空结合,是不去体验身体觉受的,虽然刚才开始的确有身体觉受,但是,我们不去体验它,只是体验虚空,慢慢的就彻底没有身体觉受了。后面这个不一样,观呼吸过程中我们是刚开始一段时间是始终有这个身体觉受的,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区别:一个是和虚空结合,使呼吸成为虚空的一部分;另一个是和身体结合,使呼吸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结合,因为普遍性留意只能作用于“面”,所以我们必须把它结合,如果它是作用于“点”的话,比如,观“呼吸的某一部分”的话,比如说,观“鼻腔的呼吸、腹部的起伏”,也就是你观一个点,观“点”的时候是用选择性注意的,那么这时候你就改为用选择性注意观呼吸了,就不是用普遍性留意观呼吸了。用选择性注意观呼吸那就是干扰呼吸了,就没办法观。所以,我们有的同志在观呼吸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会观呼吸中的某一点,那么这样你自然而然就观不住呼吸,你变成了干扰呼吸,所以一定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观不住呼吸,就是这个原因。反而我们在睡眠的时候,是能够观住呼吸的,大家都会睡眠,睡眠的时候观呼吸是很容易的。平时社会上的人,根本就不修行的人,人家观呼吸就观得特别好,为什么观得特别好?因为他们睡的时候,就是用潜意识去体验整体,把呼吸放在身体外体验身体的呼吸就是体验呼吸的整体,而不是体验局部的,所以就观得特别好,一定要了解这个原理:普遍性留意是作用于整体的。

当我们把呼吸和虚空结合进行观察,那么虚空是高级物质,这就相当于把呼吸和高级物质结合进行观察;把呼吸和身体觉受结合,身体觉受是低级物质的反应,那就相当于是和低级物质进行结合去观呼吸,所以,在层次上的高低,你也一下子能够看得出来。但是,我们对身体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和身体结合,观呼吸往往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这是二者的区别。虽然它在层次上比较低,但它毕竟容易掌握。

这个就是观呼吸整体的架构我们要了解。要了解这几种观呼吸的方法是怎样产生的,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人为的专门地去做的。即使社会上人,有的实证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学,他照样能够摸索出来的,因为它本身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定要了解它的形成的原理。在这里,关键是要了解两种思维功能。

那么在观呼吸的过程中,选择性注意在干什么?用普遍性留意去观呼吸时候,那么选择性注意是一个辅助的功能,它是跟随普遍性留意的,普遍性留意作用于面,选择性注意将被迫作用于这个面,只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它在这个面上是来来回回的一个点、一个点到处乱跑的,但是它始终逃不出普遍性留意作用的范围。比如说,普遍性留意现在作用于身体和身体周边大的环境,那么它就跑不出这个范围的,它就围绕着呼吸所作用的这一个圆,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它是作用于这样一个面。同时选择性注意本来是作用于点的,但你现在强迫它作用于面,因为它是一个辅助的功能,那么这时候,它也被迫去作用于面。被迫作用于面的时候,它就丧失它的能力,丧失它的功能,这就是我们把它降为次要的功能之后,通过改变它的作用对象,改变它的功能,迫使它失去作用于点的这种功能,慢慢地就对它进行改造,也就是说通过破坏它的功能改造它的本身,这是其中一种方法,这个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就是:破坏某种功能,然后改造它的本身。这就要了解,在这里当我们以(潜意识)普遍性留意为主导去观呼吸的时候,为什么最终能让选择性注意和潜意识合二为一,也就是为什么能改造选择性注意,它的原理是什么?一定要了解这个原理。这就是咱们在观呼吸中需要掌握的。

至于说把选择性注意放在体内去观呼吸,也就是不改造选择性注意,改造观察对象。改造观察对象怎样改造?这个太多了,到网上搜一下就行,有的是数呼吸的,呼吸长、呼吸短等等,这些全部都是改造观察对象的,这些方法都是等而次之的,都不属于非常好的方法。

在观呼吸里面,这些方法的应用,咱们还是看那个框架图,有的同志对道家的知识是有所了解的,那么你就可以结合一下,看一下道家是怎样去做的。

看这个框架图,用潜意识去观呼吸,把呼吸和观虚空结合,放在体外观,这种方法在道家里面属于一个天元丹法,也就是最高的修行方法、最好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很安全,不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第二种方法就是在体内观呼吸,但这时候是把选择性注意放在体外的,普遍性留意放在体内,这样观的,这样观它有一个过程,就是随着专注力的形成,那么选择性注意将从体外投入体内,在微观物质形成,呈现为光的特征之后,又从体内转向体外,它有这样一个过程,来来回回的过程;

后面一个,以选择性注意直接去观体内物质的时候,也就是说,选择性留意和普遍性注意同时放在体内观微观物质的时候,微观物质形成之后,也就是说气机开始表现明显了,或者光的特征出现了,它必须有一个过程,就是把气机或者光和虚空结合,就转移到虚空去,转移到虚空去,成功之后,也就是稳定之后,然后重新返回体内,就是返回宏观状态,也就是解决宏观状态,解决粗的这种气机的反应,使自己平时的这种各种的物质方面的习惯和思维的习惯全部改变。那么这个转移的过程叫做什么?就叫做移炉换鼎,移炉换鼎就是在道家里面他们把身体作为一个坤位,它是阴性的,外面的虚空这属于一个乾位,乾就是金性、纯乾(金)的,这样移炉换鼎,换鼎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这种微观的物质“气机”然后和“虚空”这种高级物质结合,然后对它进行改造,快速地提高,达到一定层次之后,然后重新返过来,从高到低向下证,慢慢地就改变身体的各方面的这些情况和思维方面的情况。所以,要了解道家在这个方面它们是怎么样去进行的。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佛家和道家的实证,在这方面基本没有本质的区别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的,原则都是一样的。

所以,对于观呼吸这一个大家只要牢牢地记着这框架图就可以了,记住这个框架图之后就知道该怎样操作了。最关键的对其中的一步一步的原理要了解,这中间就是,比如说,观身体的大,等等,像这些原理,一定要掌握。要掌握为什么要把呼吸和虚空结合、把气机和虚空结合,在这个地方是原理最关键的,原理如果掌握不了,那么在观呼吸的过程中你会不由自主地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呼吸,最终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凡是走火入魔的统统都是在这个地方出问题的,这一点需要了解一下。

另一个,有的同志要求谈一下:怎样观声音?通过声音去实证?

只要观呼吸你会了,观声音自然也就会了,观声音和观呼吸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观呼吸它可以诱发身体的气机反应,其它的声音不容易诱发身体的气机反应,它是直接通过声音这一个入定的。观呼吸这一个,如果在体外虚空进行观的时候,它也是可以直接通过声音去达到入定的,在这个方面它们是一致的。所以就是先掌握好观呼吸,观呼吸的几种方法一个一个都掌握,关键是必须使潜意识达到连续,潜意识连续后,自然就能够形成专注,也就是入定的前提就是——潜意识的连续,一定要牢牢地抓住连续这两个字,绝不能打破它。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需要了解它为什么不连续?那因为选择性注意干扰。也就是说在实证的过程中,无论是观呼吸还是其他的方法,必须解决选择性注意的问题。

怎样解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有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它的选择性活动,第二是它的注意力。因此对选择性注意的改造,也只有这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就是改造它的选择功能,使它无法选择,这种方法需要我们通过潜意识化改造,因为选择功能是建立在刚强心基础上的,所谓潜意识改造,就是用柔软心去改造,因为潜意识和柔软心相应的,所以,就是用柔软心去改造选择性注意;那么,另一种方法就是在注意力这个方面下功夫,就是让它能够专注,这就是置心一处。只有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改造之后,那么它就能够达到连续。

在实证过程中,我们之所以觉得实证非常难,好多人就是实证几个月、几年都没有入定的,根本的原因,就是你不了解原理,不知道必须靠潜意识连续,然后才能形成专注。凡是在实证过程中,你不停地使用这个有意识思维,潜意识就没法达到连续。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打坐过程中,你的腰已经酸了,你这时候本来应该是弯下腰的,但是,你觉得坐得非常直,这是正儿八经的实证的,弯下腰就不是实证,所以,你努力地强迫自己去坐直,那么这就是用有意识思维了,就没有使潜意识连续。

怎样才能使潜意识连续?身体的任何反应,身体的任何要求,就是身体在坐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直起来,有时候需要弯下去,它自发的表现出来的这些需求,统统都是潜意识的表现。因此,对于身体,你必须顺应它,它需要弯下来,你就弯下来,要保持潜意识的连续性,它要坐直,就坐直。对于我们刚开始打坐也是这样,我们刚开始打坐的时候,你没必要一下子保持非常标准的姿势,你无论怎样坐,也不可能真正做出一个标准姿势的,所以,刚开始打坐的时候可以用舒适的方法,你也不一定就马上去做那种高难度的动作,盘腿呀、双盘等等,这些都没必要的,你坐在椅子上就可以,因为没腿的人照样成佛的,并不是没腿的人就不能成佛,也不是说你摆一个标准的姿势就属于真正的实证,那不过装装样子,吓吓别人,有时候其实是唬唬自己的,没有多大意义。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一般的姿势就行,你要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实证成功的人,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姿势的,就是这样在舒适的情况下,然后自然而然成功的,依靠休息的方式、休息的原理,然后成功的。对于刚开始实证的人,没有入过定的人,你认为入定是一个非常不得了的事情,但其实对于经常入定的人来说,入定无非就是休息,和睡眠一样的,无非就是休息的方式不一样,你是通过睡眠去休息,人家是通过入定去休息,它仅仅只是一种休息的方式,所以,不要把入定看作是稀奇古怪的,要正确地理解它,这样你就可以用休息的心情去练入定,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不会去造作,你就能够使潜意识保持连续。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在打坐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你用有意识思维了,要立刻放弃,一定要保持潜意识的连续性,绝不能让它断了,一但断了,你就永远不要指望能够入定了,只有它连续,它才能够深刻,才能够建立起潜意识专注,才能够入定的。如果连续做不到,你将始终不可能成功。

潜意识的连续其实也是非常容易做的。我们大家都有一种能力,那就是想入非非的能力,你不要认为想入非非就真的不好,浪花都是海水的表现,只要你会利用就可以,这时候就需要使用这种联想的能力。比如说,你要让潜意识连续,那么你就可以设置一个观察对象,这个观察对象就是连续的发展的过程。我们以前举过一个例子,就是树叶的飘落,你就观想那个树叶的飘落,它飞呀、飞呀的,就这样的,一会儿飞这儿,一会儿飞那里的,只要没入定,你就一直让它这样飞,或者落到那个水流里面,随着那个河流去流,流到湖里面,湖里面再到下一条河,下一条河还没入定的话,再流到下一个湖,下一个湖还没入定,再流到下一条河,就这样,你就这样设置,展开你的想象力,无非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觉得自己散乱的话,那你就观整体,观整体、观美好是有利于入静的,如果你觉得你已经入静了,也就是你把选择性注意改造了,它不会这样再散乱了,这时候就开始观微观、观专注,如果你观专注,专注能打破静,观的过程中,你觉得你又散乱了,没法观下去了,那这时候,就再观整体、再观美好,观那个树叶慢慢地流啊、流啊,流到湖里,流到湖里随着那个波纹碧波荡漾的,这样飘动,飘动的时候非常美好,这是培养静的,当你觉得已经很静了,已经很稳定了,那这时候就慢慢地去观它飘动的这种慢动作、微观,就这样观它的微观运动状态,观这个慢动作,就这样交叉进行,展开相续性,一定要注意这个连续,始终保持这个连续。在观的过程中,你觉得身体腰酸了,那就弯下来,弯了一会儿,你觉得腰又想直了,那就直起来,随着它而运动,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实证这个连续必须有一定时间的保证,一坐就需要几个小时的。所以,如果你之前,单盘或双盘什么都没有基础,那就不要去盘,直接坐在椅子上就行,坐椅子上你是可以坐几个小时的,防止这中间出现腿的疼痛,然后打破你的这个连续,一定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连续这两个字。只要你能做到连续,你就一定能够入定。在一个月之内你没有入定,你就一定有很大的问题。找一下自己的问题。一定要告诉自己,牢记这一点,只要你能掌握原理,只要你能做到恰到好处,是绝对一个月能入定的。凡是一个月不入定的,一定有根本的问题,也就是原理方面没有掌握住。

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千万不要把实证看得非常、非常地难,实证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现在具备入定的一切的要素,无非就是你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

之所以咱们反复地谈基础理论,就是要掌握原理,原理掌握之后,你的实证就是很简单的,真正实证的方法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原理掌握不了,你学了一个方法没法成功,简单的方法你又觉得这太简单了,这个肯定是不可能成,所以你就不由自主去追求那些稀奇古怪的方法,凡是稀奇古怪的方法往往都是用有意识思维的,夹杂了有意识思维,因此你就更不能成功。所以这样,你一辈子就在这样不断地找方法、不断地找方法,处于一种严重的恶性循环的状态,越是不能入定,你越觉得这个入定高深的不得了,所以你更加要用一种特别的心态去实证,那么这样就永远不可能成功了。

所以,经常实证失败的同志一定要好好的检查一下自己,如果你跳不出这个怪圈,你的这种观念根本改变不了,那你就不要指望这一生能够解决生死问题,这个是不可能的。如果是你的观念能改变了,这些你很简单、很容易成功的,因为浪花是海水,所以它就一定能够成功。关于这个就谈这些吧。

接下来咱们谈书上,看262页:

二、思维功能的演变(专注是演变)

思维功能事实上是指的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自己每天在思维,每天都在用这个思维功能,这就涉及到我们自己这些功能状态它的演变过程,这是谈我们自己的。

1. 演变过程:

我们的实证是必须借助思维功能去进行,如果思维功能不了解,思维功能的演变过程不了解,那么实证也是谈不上的。看263页这个思维功能演变图(图4-3):

图上最左边的这个圆是代表如来藏的;后面的,这个箭头的演变, 就代表在两种心力作用下,思维不断地演变过程。

从如来藏的角度来谈,执着心是一种功能,就像那个电机一样,电机静止的时候是电机本身,电机的运转是电机在做功、电机在发生功能。也就是说,从大的方面来说,这种思维功能是包括执着心力在内的,执着心工作和不工作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在看电机的时候知道电机不工作的状态同样是电机,电机工作的状态还是电机,也就是对于电机来说,它有工作和不工作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统统都是电机。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使用执着心的时候是如来藏,也就是电机不运转的时候是电机,是如来藏,电机运转的时候,我们使用执着心的时候,同样是如来藏,还是同一个东西。也就是说,当你回归如来藏的时候,你就知道,我们平时这种状态也是如来藏,也是佛的展现,魔就是佛,无常就是真常,烦恼就是菩提,也可以把它叫做广义如来藏。但是你站在平时角度的时候,你认为只有它不工作的那个状态,就是去执着心的那个状态叫做如来藏的,使用执着心的状态不叫如来藏的,这是从我们现在这个角度去谈的,从如来藏的角度谈不是这样的。所以,这是从功能来说,大的方面,就是以执着心为界面去界定我们思维状态具有两种状态。然后,我们平时这种状态,有选择性注意、普遍性留意等等这些,这些都是在思维衍生状态的它所具有的一些功能,它是由执着心和柔软心互相作用的结果所形成的。这些功能的了解,我们还看图4-3:

在如来藏状态,它是一种稳定的普遍性专注,也就是如来藏状态的时候,可以离一切相,以纯思维的方式存在,这是一种高度专注的状态。

然后在如来藏状态进入高级状态的时候,因为还保留着这种如来藏状态的特征,只要你能回归如来藏,那么在高级状态你能保持一种稳定的普遍性专注,对一切境界的普遍性专注,那就是即一切相,一定要了解这一个,所谓即一切相就是对一切境界的普遍性专注,这种专注没有能所,是心物一体的。我们平时的专注,你专注地看东西,这叫专注,它是有能所的,要掌握这一点,虽然我们用“专注”这个词来表示,但你要了解,这里事实上不存在什么专注不专注的,因为是能所双亡的,是一体的。

对于没有回归如来藏的人,他在高级禅定中的时候,他也是一种普遍性专注,但它是通过一种观法,通过观无我或者等等这些观法,然后达到了心物一体,那么这种观法是不稳定的,是不稳定的普遍性专注,要了解这一点。这一点和从如来藏出来之后,你再证入高级禅定中这个境界是有点区别,虽然都可以是普遍性专注,但它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性,表现在这种整体的心物一体的状态容易退失,第二就表示它想形成整体心物一体状态是不容易的,需要有一定功夫,然后必须采用一定的观法才可以做得到,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它表现为只是和局部心物一体,只不过这个局部范围比较大,它能保持心物一体的状态。

随着执着心力的增加,那么选择性思维开始形成。在这个选择性思维刚形成的时候,它是具有一定的自由性的,就像蜜蜂一样,从一朵花向另一朵花,很轻松地自由地脱离这朵花飞向另一朵花。我们现在这种状态不行,你从你的身体想脱离,你想到别的一个地方,不可能的,很难的。所以,你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解决身体生死。在高级禅定的时候,虽然刚开始有选择性思维,但是这个时候是一个自由的状态,也就是说,你可以自由地以大树为身体,也可以自由地以石头为身体,也就是说你可以自由地使用一种物质状态,也可以自由地脱离这种物质状态,非常地自由。对于高级禅定状态的这种境界,简单了解一下。

随着选择性思维的不断发展,你将进入一种非自由性选择性专注,也就是这时候自由性已经没有了,盯着一件事开始展开,这个阶段属于置心一处的阶段,我们平时说:“置心一出,无所不办”,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从这个过渡阶段再向下发展,就进入我们平时一般的这种状态了,这时候思维功能开始分裂为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所以,我们要了解“置心一处,无所不办”只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它向上发展还有一个层次,最起码要进入自由性选择性专注这个阶段,要更高的层次的话,就进入那种普遍性专注这种状态了。这个是我们看着这个图,简单就可以把它了解了。

主要那两个箭头,看那两个箭头,大家就可以知道思维功能它的演变。如果你使用上面那个箭头,就是执着心力它越来越强,那么整个思维功能向下演变的。向上演变的时候,那么柔软心是越来越重的。所以,你想恢复原来的功能、上级的功能,那就必须使柔软心越来越强,在柔软心上下功夫。

然后看267页:

2. 稳定性普遍专注和不稳定性普遍专注:

这个特指我们从如来藏状态出来之后,也就能够回归如来藏,然后你在一般高级禅定的时候,你和不能回归如来藏的人,虽然他也能进入高级禅定,但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1)二者都能和一切境界保持心物一体状态。对于不能回归如来藏的人,他也能保持,但是这一个比较不稳定。

它的具体的表现,(在267页下面那一段),在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状态,虽然也具有普遍性专注,仍然受执着心力的作用,这种普遍性专注将出现以下变化:

①不能自由呈现一切物质的形象:也就是说,不能够自由地和一切物质状态保持心物一体,必须采用于观法;

②不能自由安住于和一切境界保持心物一体的状态:那就是容易退失的;

③普遍性专注的异化形式:就是它自由选择的状态;

④无法脱离一切物质形象:最关键的是第四条,就是虽然你能够和一切境界保持心物一体,也就是高级禅定你也可以通过一定观法和山河大地保持心物一体,但是你不能脱离一切物质形象,也就是你不能单纯以思维的形式存在。在高级禅定的时候,有时候是以一种观念存在,但是你是住于那种观念的,在那种观念状态,还是有物质境界的,只不过它是非常微细的、执着心非常弱,一般的天眼看不到,所以你认为没有那种物质境界。但只要有执着心,就一定有物质的境界。只不过在欲界定的人和一般禅定的人,天眼根本看不到,所以你认为是在高级禅定没有物质境界,只有思维。但是我们要了解物质的构成,它是由执着心形成的,所以只要有执着心,就一定有物质。也就是说对于一般禅定境界,你是无法离一切相的。什么叫做离一切相?这个地方我们要明白,就是:单纯以思维的状态存在。什么叫单纯以思维状态存在?就是一切的天眼,就是一般的这种天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它没有这种物质的境界,也不以一切相为相。

(2)整体心物一体和局部心物一体。这个了解一下就行。

(3)专注度。我们平时说专注,专注指的是哪个方面?指的是:一个是深刻性,一个是稳定性。我们平时的那种在行住坐卧中的这些专注都是很一般的专注,在深刻性和稳定性这两个方面都达不到的。入禅定的时候,必须是在深刻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同时能达得到。

所谓的稳定性,就是时间能够自主地把握、自由地掌握。深刻性就是能不能达到观察微观了等等这些。这两个方面在欲界定和禅定,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欲界定的境界,它的稳定性是达不到的,没有禅定中这种稳定性,也就是欲界定的时候,你看到的境界,你不由自主就会高兴,所以它马上就退失,一高兴马上就退失,打破这种境界。

禅定中不是这样的,禅定是一种专注,专注不存在高兴的。凡是你觉得境界美好,那么你一定是作用于整体的。专注是不会去体验美好的,一定要了解,在欲界定是能够体验到美好的,在禅定是不可能体验美好的,禅定是为了专注的,就像我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非常专注,这时候你是不可能去体验美好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去写毛笔字的时候,你写的非常、非常地专注,这时候你是专注于一笔一画的,那么一笔一画下功夫的,对于它的整体的美好,你是不怎么关注的。欲界定不是这样的,欲界定是关注于整体,所以你能体验到美好;禅定它是体验到微观,对物质境界是体验微观的,专注于它的微观的运动状态、微观的构成,它不侧重于整体,所以你是无法体验到那种美好。刚入禅定的时候,在未到地定这个地方,那种美好感它是出离身体,离开身体之后,得到那种轻盈、清凉,那种美好状态是这个心境,这个地方有这种美好,是脱离之后出现的这种美好,但很快的将进入两条路线:一条路线就是体验物质境界,那么你就侧重于微观,那么美好感马上就排除;另一种就是,你开始觉察到念头对你的干扰,高兴也是一种念头,然后就甩开、离开了这种美好,就是舍离这种美好,有这样一个过程。因为未到地定这个地方,仅仅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在过渡阶段,它含有两种思维状态的特征,任何两种思维状态之间的这个过渡阶段,都含有两种思维状态特征,未到地定就是这样的,它含有前面欲界定那种美好的体验,有那种乐感,过了这个过渡阶段之后,就没有这种乐感,就要舍弃这个过程。如果不舍弃这个过程,将无法进入真正的禅定,无法稳定地住于禅定。这一个要明白一下,就是禅定和欲界定它们之间有这些区别。

同时我们要了解,欲界定因为它是观整体的,所以它的空间改变基本没有,就是你现在看远处的那颗树,那么在欲界定的时候,你同样还是看这颗树,这个距离感没有大的改变,仅仅只是在欲界定的时候,你看这颗树的时候,那个美感不一样的,美感要远远超越我们平时这种状态,当然那颗树的形状还是完全一样的,只是觉受方面是非常非常的美,不可思议的美,就是有这种美好的觉受,清晰度、美感,在这两个方面是不一样的,和一般的状态不一样。但是空间的感觉,也就是远近这个距离,和对这个物质的整体的观察和我们现在是一样的,没有这种明显的空间的改变,它也是观察整体,观察这整棵树。

但是在禅定中不是这样的,禅定中同样是这棵树,他一下子能观到那个树叶微细的脉络,那个树皮,树皮上面的那个非常、非常微细的脉络,同时他有一种觉受是什么,就是和这棵树要合二为一,也就它有一种拉近感,也就是说距离明显地拉近,有那种自己想融入那棵树的感觉,不是说我们去把那个树拉过来,而是说我们有一种融入那棵树的感觉。这一点一定要了解。并不是你去改变这个世界,而是我们改变我们自己的,改变我们自己把我们融入进去,这一个也有一个故事,就像伊斯兰教一样,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有一次对人们说,“你们过来,今天我表演一下,让你们看,我把那个山拉过来”,人们都来了,然后要看他表演怎样拉过来, 然后表演拉不过来,拉不过来,然后他就说,“拉不过来,我就过去,我和它融为一体”,也就是说禅定就是这样的,伊斯兰教那个禅定功夫也是相当高的,所以他就是自己过去和它融为一体,我们要了解禅定正是这样,禅定并不是说我们把环境怎么、怎么改变,变成我们自己,不是这样的,是我们融入它,也就是禅定中你将体验到,你越来越向那棵树靠近,这种融入进去的感觉,和它合二为一的感觉。这就是禅定中我们对物质境界这几种体验、这种觉受,要了解它和欲界定之间它们有这种不同。

3. 选择性思维

(1)“选择性思维”的形成和演变

(略)

(2)普遍性留意、选择性注意、选择性专注

在一个就是看271页,普遍性留意、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专注这几个概念。

①选择性注意:就是我们平时在大街上,你也在选择、不断地选择,因为你在一件事物上持续时间比较短,所以深刻性和稳定性达不到,它就是一般的注意,所谓注意就是专注的深刻性和稳定性达不到,选择频率比较高,选择频率降低之后,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它专注,也就是注意力的深刻性和稳定性达到了,这就叫专注。在两个方面:深刻性和稳定性。

注意力和选择这两种功能它们是相反的。选择频率越高,那么注意力将越差;选择频率越低,注意力将越高。一定要掌握这一点。为什么是这种情况?我们要了解,选择性思维是建立在执着心力的基础上的,是执着心力的表现。而注意力是建立在柔软心基础上的,柔软心越强,专注力越强,大悲心自带定,专注的根本就是柔软心、大悲心。一个是本体,一个是功能,一定要了解这一点。

那么这个选择思维,它正好相反的,它是和执着心力成正比的,所以一定要了解,选择性注意它的两个构成成分,它们是相反的关系,选择频率越高,专注力将越低,选择频率越低,专注力将越高,这就是说,我们平时为什么要置心一处,像过去一位师傅用了一个比喻一样,他把观察和观察对象比喻成用一个绳子把那个小鸟的脚拴住,小鸟飞了,就用绳子把它拉回来,它不断地飞,就不断地拉回来,就这样,逐渐、逐渐它就不飞了,那么这时候就成功了,形成专注了,这个就是改变那个选择性,把它选择频率降下来——置心一处。只要选择频率降下来,专注就一定能够形成,因为二者是相反的,因为什么?执着心力降下来之后,选择性思维不选择了,那么代表执着心力降下来了,执着心力降下来,那么相应的就表示柔软心提起了。

而事实上,前面我们已经谈过,执着心力和柔软心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柔软心是始终没有变化的、是极其稳定的,不存在这个变化的,仅仅只是执着心变了,执着心变了导致柔软心和执着心对比这个比例发生变化,一定要了解,这里并不是说柔软心加强了,不要有这种观念,要不然你很多的问题你解决不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但是我们平时总认为,我们把柔软心练得加强了、加强了,柔软心越来越强,这个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执着心越来越弱,是它弱了,所以显得那一个强了,一定要掌握这一点,否则的话,将来用的过程中你将会出现一些困惑,有的问题你解决不了。这就是刚强心越来越弱的时候,它和柔软心对比的过程中,与柔软心相比,柔软心的成分越来越强,这样专注力就越来越强了,所以这里要了解,掌握一个原理就是:只要选择性思维它不怎么选择,那么专注力就一定能提起,专注力之所以能提起,那是因为柔软心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柔软心开始发挥主导作用,要掌握这个基本原理。从这个原理你就会了解,什么叫做“置心一处,无所不办”?就是为什么要置心一处?指的是这一个。

②普遍性留意:所谓普遍性,就是作用,就是我们说的潜意识的作用,它是和柔软心相应的,但是由于选择性思维不断地破坏它,不稳定,所以导致普遍性留意无法连续,无法处于这种连续的状态,也就是无法连续作用,那么这样它就没办法专注。你要想入定,就必须保持潜意识的连续,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③选择性专注:选择性专注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选择性专注,另一种是无意识的选择性专注。

有意识的选择性专注,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你专门去专注一件事,做数学题、做作文题等等;无意识的选择性专注,那就是走神、潜意识,你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本来是到甲地的,不由自主到了乙地,或者你坐在那里,一边去抽烟,一边思考别的问题,陷入这种沉思中,这就是走神,潜意识在发作,逐渐逐渐这个走神越来越稳定、越来越稳定,慢慢地你就形成专注,比如说,你一边抽烟一边思考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专注力越来越强,慢慢地你就不再抽烟了,这个烟就烧着你的手,然后一下子你就从那个状态退出来,这就是潜意识的选择性专注。要掌握这一点。

而潜意识的选择性专注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必须要掌握的,我们就要学习那个边抽烟边思考问题的人,慢慢地就形成专注,我们对在实证中的训练,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刚开始你还能够一心二用的,逐渐逐渐在专注形成之后,你将不可能一心二用,你将必须专注于一点。这个我们要了解一下,要了解这个无意识选择性专注,一定要掌握这一点。

要了解选择性专注这两种,了解这一个之后有个好处就是怎么?我们刚开始修行,都是用的有意识选择性专注,你故意这样去专注的,这个专注必须发展,发展成无意识的选择性专注,就是潜意识专注,然后才能成功的。

怎样发展成潜意识专注?刚开始我们用有意识专注的时候必须反反复复地进行,这样才能形成潜意识的专注。这里需要了解一个基本原理,很多人为什么始终入定不了?那就是我们平时是以有意识思维为主的,潜意识思维是辅助的,但是实证必须相反,实证必须以潜意识为主,以选择性注意为辅,最后彻底的消灭那个选择性,让它形成专注,把两种思维功能合二为一形成专注。这就需要把这种主导的思维功能改变,把平时那种以选择性注意为主导的思维功能改变为以普遍性留意为主导。

要知道一种习惯的改变是非常难的,你必须在生活中去不断地训练,然后才能改变这种习惯,这就是为什么实证要和生活结合起来。该怎样结合?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一点,要抓住每分钟的时间,哪怕极其、极其短暂的时间,你都要牢牢地抓住,举例来说,坐公交车,或者在走路的时候,边走路,你边放松,骑自行车的时候,边骑自行车,边放松,或者你开车的时候,用放松的心理去开车,这时候虽然你还在用选择性注意的,但是你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使用潜意识了,也就是说你开始故意使用潜意识,故意要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实证了,一定要这样去做。然后就是稍稍有点空闲时间,马上就闭上眼放松,暗示自己放松,这样有个好处是什么?就是逐渐、逐渐的,你能够让潜意识发挥主导作用,你能够熟练地掌握让潜意识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我们很多人为什么打坐失败,那是因为你平时根本不这样训练,你就习惯于用选择性注意。那么上座之后,你必须首先改变这个习惯,但习惯根本就不是那样容易改变的,你平时就没这样的基础,所以你上座的时候,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你都是这样在散乱中不断挣扎,虽然你也坐了那么长时间,但这个过程基本是无效的,它在不断地挣扎的,这就要求我们就是:一定要掌握这一点,平时就要培养以潜意识为主导进行活动这种习惯,只要这个习惯能够形成,实证成功容易得很。大多数人失败就失败在这里,上座的过程他仅仅指望上座那段时间去成功,这个是完全是一种妄想,是不可能的。

咱们可以看过去的人在修行中,就是稍有空闲时间,立刻回光返照,什么叫回光返照?就是以潜意识为主导,使潜意识发挥主导作用,不再是使有意识思维去坐。所以,实证是不是能够变得轻松愉快,就看你平时该怎么样了,平时在这些方面你不注意的话,那么你的实证过程就会变得非常地艰辛、非常地曲折。一定要了解,实证其实是非常非常快乐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实证过程很艰难、很痛苦,这个一定存在很多问题。要掌握一点,就是:实证是快乐的,实证是轻松的,实证是很容易突破的,如果这几点你从来就没有体验到,那是一定存在很大问题的。

④选择性专注的重要性:

选择性专注是我们证入高级思维状态的必经之路,也就是入禅定的必经之路,必须经过选择性专注这个过程。反过来我们从高级思维状态向下退的时候也是要经过这个过程的。举例来说:从高级状态开始往下退,你是先盯着一个念头开始展开联想,也就是一个念头展开联想,只要你还是这一个念头,那么身体的觉受将不可能恢复。只有思维开始从这个念头摆脱,开始追逐于其它念头,开始散乱的时候,身体的觉受一下子产生,一定要了解这个恢复的过程。

反过来,你从现在这个状态向定中走的时候,如果你想达到真正的这个一心不乱的状态,那么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就是身体觉受全部消失,如果你连这个都做不到的话,是根本不可能一心不乱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从禅定中退下来,它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同样的,在禅定中,你还处于专注这个阶段,就是盯着一个念头还没有真正散乱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同样呼吸是打不开的,也就身体觉受恢复之前,首先打开的是呼吸,呼吸打开之后身体觉受才恢复,身体觉受恢复之后你能感觉到胳膊在哪里、腿在哪里,然后这时候才可以下座的。也就是先打开的是呼吸。

呼吸的打开并不是从呼打开的,而是从吸打开的,也就是深深地吸气,而不是呼气的。从这一点你也可以了解到,在观呼吸的时候,你通过观呼吸去入定,是通过呼气而入定的,而不是通过吸气而入定的。通过吸气而“入定”的情况都是在欲界定下面出现的,有时候你感觉到好像闭住呼吸了一样,就像咱们说的那种胎吸啊什么什么的,这些大多数是借助吸气这个过程,慢慢地达到一种静。但是向上,想到禅定的时候,必须借助于呼气,呼气——呼是一种放松,放松是一种专注,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你想借助观呼吸去入定的话,你就必须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你就可以想一下,从禅定中退下来就是怎么样的,它先发起的是吸气这个功能。

选择性专注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真正地引导我们进入高级状态:

a专注度:专注度一定是深刻的、很连续的;

b潜意识:是潜意识的,一定不是有意识专注;

c单一相续:就是相续性单一相续,不是复杂的,不是像那种走神那种复杂的相续性思维,它的思维内容方面是比较单一的,比如说,念佛号,就盯着一个佛号,再比如,我们观树叶飘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始终是观树叶飘落的,如果你中间不断地穿插了很多、很多的观察对象,这个往往是不是很容易。

这就是我们的选择性专注只要能满足专注度、潜意识和单一相续这三个条件就可以入定。依照这三个条件来衡量社会上的人,再衡量科学家们在专注的时候,他们就是因为这些方面没做到,虽然专注的深刻度他们也能达到,但潜意识这方面他们也无法使用潜意识专注,他们是用意识的,有的人虽然也能达到那种潜意识的,比如在梦中,去专注地去做,他也能发现很多东西,得到一些灵感,但是他不是单一连续的,所以他最多、最多就是接近欲界定,这样能使用灵感,但他无法达到禅定中。

三、乐的演变

乐受的演变和专注力的关系,它们和柔软心之间的这种表现,这个简单了解一下。

四、心物一体的演变

“心物一体”作为一种能力,我们说在现在这种状态,你已经脱离心物一体状态。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心物一体属于一种能力,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一种演变的过程。这种演变是和柔软心与执着心相关联的,看图4-3,它和那个图中思维功能的演变它们是一致的。

五、视力的演变

视力的演变,不仅要了解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视力的演变,也要了解低层次鬼道的人等等他们视力的演变,要了解天道的人、禅定中的人他们视力的演变,这些演变都是不一样的。

这些演变,因为视力是对光的,所以这就牵扯到一个光的演变,事实上与光的演变相关联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在高级状态的时候,你看到这些光是由光珠然后慢慢变成一个光团,再到一个彩色的;然后又变成这种弥散的光,各种颜色弥散的光;随着层次再降低,这种光的强度越来越弱,彩色变成了灰色;再向下的时候,光的强度更弱,甚至看不到光了。这就是光的颜色和光感这些方面的变化,以及这光的形态学的变化,就是光团、光珠和弥散的光它们的变化。

这里就需要了解,开天眼它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欲界定开天眼和禅定开天眼在层次上有一定的区别,因为稳定性的问题。对于一般的天眼,包括甚至禅定中的天眼,在当诸佛以他们那种微妙的身存在的时候,以报身存的时候,往往其他没有回归如来藏的人,没有这种能力的人,是不容易看得到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实际的能力,也就是天眼的能力,它是由执着心决定的,在执着心无法真正地伏下、无法真正地解决,这个天眼始终不可能达到一个高层次,所以要了解天眼是分一个一个层次的。在佛的层次,是其他的底下的层次不容易达到的。

六、能量(物质)的演变

能量的演变就是物质的演变,这个我们需要掌握的就是:只有思维根本状态就是如来藏状态的这种能量才是真实的,在思维衍生状态的一切物质形式统统都是虚幻的。这是了解一个真实性。

第二个就是了解,对我们实证意义最大的,就是,前面那个我们说的是,只有如来藏状态这种能量才是最根本的、真实的,这一个有利于破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这种物质的观念——物质是真正的观念,有的练气功的认为气功是真实的,这些统统都不是真实的,有的认为出阳神是真实的,这些也不是真实的,唯一的真实只有如来藏,其他的全部都是虚幻的,其他全部都是一个过渡阶段,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过渡阶段,了解这一个有利于我们转变观念。第二个就是对我们实证帮助比较大的,就是我们要了解:有形可见的物质它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样演变的?这就牵扯到虚空的产生过程和光的产生过程,这一个我们以前谈过了,这里就不再谈。

了解这样一个物质的演变过程,对实证有帮助,这个实证中怎样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发展的?比如说,闭上眼,现在什么都看不见;然后闭上眼能看到一些光;然后闭上眼还能看到一些彩色,当然看到彩色不代表你就开天眼,因为颜色和光感必须结合才可以,能看到彩色,但光感不强,这个也不行,因为光感代表专注的,彩色其实是一种美,它是和静紧紧相连的,光才是专注的,和专注相连的,因此彩色必须和光结合,然后才表示开天眼,也就是光感达到一定的层次,又见彩色,这才是开天眼的,有的人是在这个过程中见彩色了,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只要光感达不到,这都不算的;然后是你见的这是彩色、光感等等,这些都属于弥散的光;再向上发展,还能见到光团,光团是比较大一点的,但它也是彩色的、有颜色的;然后,逐渐再向上,就是光珠,光珠是很微小的,不是这种彩色的,明白这一个就行,光珠一般是必须到高级禅定或者是你从如来藏退下来,从如来藏到我们现在这种状态,哪怕你就是稍稍入静,或者稍微进入欲界定,就不需要很高的层次,那么光珠就可以展现,这一点是和没有回归如来藏的人不一样的,它们二者是有这种区别的,所以为什么我们强调回归如来藏非常的重要,就是这个原因。

七、念头的演变

念头的演变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个是我们在实证中,尤其是进入禅定,所必须了解的。

念头的演变包括念头内容的演变,比如:刚开始在高级禅定中,它是一些抽象化的念头;那些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念头,这些念头的心力它们是不一样的,代表不同的执着心力;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说的是自动出现的念头和不是自动出现的念头,也就是你主动使用的念头,它们之间的执着心力也是不一样的,在高级禅定中,凡是自动出现的念头,它的执着心力都是比较重的,比你所处的当时的心境的执着心力都要重,凡是你主动去采用的念头,那么执着心力就是比较轻的,因为你要回归高级状态,你使用的是执着心力比较轻的念头去破除这些执着心力比较重的念头,因此你想退下来,那你就跟着那些自动出现的念头走,然后就自由退下来了,你想升上去,再住于禅定中,那么你就必须使用一些观念,主动去使用一些观念,这样你就能够住于禅定中,因为那些观念它的执着心力比较弱,柔软心比较重,所以你就能够住于禅定中。

也就是说,禅定是能够退失的,但是退失是可以主动去把握的,也就是说,你发现退失了,你可以采取措施不让它退,住在那种状态,它能够退,但你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点和欲界定是不一样的,欲界定是没这个能力的,欲界定退的时候,你就根本都没法遏制的,一定要掌握这一个。这就是说大家学道家的知识的时候,就是出阳神这个阶段,还要完成最后一步,就是粉碎虚空,就是要还虚,还虚这个过程,要有这样一个阶段,前面出阳神的阶段,这些光和光景、光团、光色等等,统统是欲界定的境界,欲界定是不稳定的,在这个地方必须有一个还虚的过程,进入深邃的心境,这时候才可以稳定的。如果这一步没有完成,前面出阳神的阶段统统是无效的,它是可以自动退失的,这就是欲界定和禅定它有一定的区别,一定要掌握这一点,要不然你被那些光景迷惑,最终是不能自主的。这就是牵扯到念头内容方面的演变。

1. 念头内容方面的演变:

在内容方面的演变这一个要注意一个“境界化的念头”,就是我们通常看到外界的这些物质的境界,你往往不把这些物质境界当做念头,但是因为心物是一体的,它们的确就是念头,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只不过你没证到一定的层次,所以这些东西是和相对性思维联系的,你觉得它是心物对立的境界,相续性思维的表现,实质上它都是念头。

2. 念头产生频率方面的演变:

念头的演变表现在第二个方面就是念头产生的频率,出现的频率它是不一样的。在高级状态是内容出现的频率很低,隔一段时间才出现;在住于思维本体这个阶段,你将看到念头是不停地出现、不停地出现,但是它的匆忙度,并不是像我们平时那样匆忙度非常匆忙,它是自生自灭;那么在我们平时这个阶段,是念头非常、非常地多,不过有时候你是住于某种观念的,你觉念头也不是那样多,那是因为住于某种观念了。这是念头出现的频率。

八、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就是思维的习惯性。思维的习惯性就是我们从某种思维状态出来,进入另一种思维状态的时候,会带着那种思维状态的特征,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两种思维状态必须是相互演变的,而不是截然相反的,若是截然相反的就不会这样了。

掌握这个思维的习惯性(就是惯性思维)的话,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在实证中怎样应用,比如说,你想解决身体微观物质方面的问题,如果你要从我们现在这种低级思维状态一步一步向上证,那么这种低级思维状态的习惯将会带入实证中,将不容易去解决实证的问题。就像从鬼道的人来到我们这个世间一样,他是带着鬼道的那些特征来的,因此他表现的特征就很明显,就是比较的忧愁、比较的悲观、比较的内向、比较的素质差,也就是比较的不如意事比较多,等等,各种方面都表现得非常明显。而天道的人过来正好是相反,他也带着天道的习惯,所以各种特征反应得非常地明显。在实证中的时候,我们如果想解决微观物质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证入禅定中,然后从禅定中再下来,再证入微观物质状态。

也就是说,道家的出阳神这个阶段,也就是先达到高级状态,然后退下来,这样就会把高级状态的那种思维习惯带下来,带下来就容易成功得多,这也是道家里面的移炉换鼎它用的方法。在道家的两派中间,这是先性后命,大家都了解道家是讲究性命双修的,先性后命就是先解决思维,思维达到一定的层次,然后再解决物质。对于我们这里来说就是先思维后物质,先解决思维然后再解决物质。在佛教里面来说是先开悟,解决初地的问题,然后再达到八地,八地是解决意生身的问题,意生身是要解决物质的问题,自由使用物质的问题,也就是说佛家用的功夫是先思维后物质,也就是先开悟,然后逐步、逐步证入八地,八地得意生身,然后稳定地不退。一定要了解这样这一个“思维的惯性”在这里面所产生的作用。

关于思维状态的衍生与回归这个内容是比较多的,咱们下一次再谈。

文件来源:http://www.bentifx.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1&extra=page%3D1

思维现象基础研究_讲座16.txt · 最后更改: 2017/01/30 20:54 由 huang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