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回顾一下上次谈的关于观呼吸和虚空结合的问题。
观呼吸这方面牵扯的内容非常多。咱们对观呼吸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观呼吸,世界上第一个实证的人,就是在休息中、在体验呼吸的过程中,然后证入一定层次的,一步一步提高的。他的实证过程是从低到高去实证的,因此在实证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就是证入虚空。这一个,咱们群里面有的同志是学过道家这方面的知识的,应该了解这一个过程,先通过观呼吸,然后发现身体的微观物质,就是气机,气机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渐地解决了思维方面的问题。气机运行的过程,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它和思维的这一个过程是一一对应的,气机的问题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思维问题,因此通过调理思维,然后解决了气机的问题。这一点大家在道家方面可以看得非常地多,凡是气机方面问题统统都是通过思维上解决的,并不是从气机方面解决的,都是通过调整思维去解决问题的。
调整思维是怎样调整的?调整思维,虽然中间有很多很多的说法,但这所有的说法归根到底,全部都是用一个字,那个“虚”,就是“还虚”来表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还虚的,与虚相应,记着“虚”这个词。在调理气机过程中就逐渐、逐渐地就形成光团,就发现光,发现光之后,又证入了一个层次,就是物质的自由状态,前面的气机状态是不自由的,是在身体内的,后面光的状态是自由的,光是没有宏观物质的这种界限的,它是一种自由的物质的状态,所以你觉得有突破身体的这种表现,但是一切物质状态统统都是一种低级的。咱们上次谈过,物质是在思维形成到一定状态之后、进入一定状态之后,也就是执着心力发展到一定状态之后,物质才形成,也就是说,只要有物质的相、物质的表现,无论这种物质是什么样的物质,它一定是和执着心力联系在一起的,即使是光也是这样的,虚空也是这样的,我们可见的虚空,这里指的是可见的虚空,光和可见的虚空,它们也是这样的,也是和执着心力联系在一起的,也是执着心力发展到一定状态才产生的。
执着心力有个特征是什么?就是波动性特别大、不稳定。所以就是刚开始证入意生身状态,就是在道家里面出阳神这个阶段,仍然是不稳定的,仍然是容易退失的,因此最后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就是“还虚”的过程,就是一个粉碎虚空的过程。粉碎虚空过程就是达到一个非物质的一个状态,就是完全思维的状态,就是咱们说的虚空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深邃的心境,达到这种状态,只有深邃的心境,不再见一切物质的境界。这就是从低到高去实证的一个自然实证的过程,不是依靠经验主义这样去进行的。
那么咱们反过来再推这个过程,最终我们要证入一个高级的、深邃的、虚空的状态,就是咱们说的一个禅定中的这空的境界、虚的境界,这是一个根本的目的。要证入这样的境界,我们怎样去证入?那么就是我们和虚空相应。我们大家看天空的时候,天空有三个特征,就是:光感、光色和深邃的心境。其中深邃的心境是这三个特征中的一个本质的特征,其它两个特征全部建立在深邃的心境这个基础之上的,深邃的心境是高级禅定中的一个状态。物质和思维的状态,在条件论看来都是逐步叠加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可见的虚空,就是在深邃的这种心境上建立起来的,深邃的心境在这个虚空里面它就表现为:我们在看虚空的时候,我们在看天空的时候,会感到有一种内吸的、被吸引进去的感觉,陶醉那种感觉,在文学方面我们经常用“陶醉”这样的词来形容,用醉人的蓝天这种词语来形容,这就是一种“深邃的心境”。
在这虚空的三个特征中,深邃的心境是本质的特征,因此我们在与虚空相应的过程中,就必须抓住这个特征。我们以前在谈到观呼吸的时候是把呼吸转移到虚空进行观察,现在我们了解到,在虚空的三个要素中只有“深邃的虚空”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此所谓的转移到虚空其实就是用这种深邃的心境去体验呼吸,呼吸和这种深邃的心境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并不是说和那种“光明感”或者是“光色”这样结合,因为那两个都是次要的。一定要抓住根本、抓住关键,一定要了解怎样和虚空结合。
咱们从上往下发展的时候,要与虚空相应、融入虚空。但是虚空它没有这种物质的形象,因为咱们要观的虚空是连云朵都没有的,没有物质的形象,这个时候你是不容易观的,没法观得住的,观不住你就和虚空融不到一起,无法和虚空融为一体。那么这时候怎么办?这时候就采用两个手段,一个就是呼吸,一个就是气机。但气机又是在呼吸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现的,所以二者是一回事的。就是用呼吸和气机去和虚空结合,呼吸是我们经常体验到的,气机是我们平常人的一般人不容易发现的,因此它是一种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观察对象,呼吸和气机都是具有一定波动性的,容易被掌握,也就是能够吸引注意力,它都是一种运动的,对运动的事物我们往往能够产生注意,这样把呼吸和虚空结合起来,就能够让我们对虚空的体验继续进行下去,向深处发展。
怎样向深处发展?虚空、气机和呼吸它们三者表面上是不一致的,但它们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和潜意识相对应的,思维是根本的,一切物质的现象都是假相。所以从根本上说,三者都是同一个物质,同一回事的,只不过是呼吸和气机比那种高层的虚空状态又低了一级,这样就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就是:我们在体验呼吸和气机的过程中,让这个心境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提高。怎样发展提高?我们通过观呼吸和观气机,最多能达到的心境是柔软,就是柔软心,柔软、微细、绵长,就这几个特征,“柔软”代表柔软心,“微细”是一种专注,“绵长”是一种稳定,也就是说,这种柔软心和专注,在稳定的基础上它能够持续,没有绵长它是达不到稳定的,也就是达到稳定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时间的持续,逐渐、逐渐地将把另一种心态诱导出来,那就是深、悬和空三大特征,就是“深邃”;“悬”就是咱们说的那种内吸的那种、大家站在悬崖边所感到的那种觉受,就是大悲心的一种觉受,若有所失的那种觉受;还有一个“空”,“空”就是空洞洞的、很深邃的、内吸的,也是一种若有所失的和大悲心相应的一种心境。也就是说,这三个特征——深、悬、空,这三个特征逐渐、逐渐被诱导出来。当这三个特征被诱导出来,并稳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安住于虚空这种状态了,安住于虚空的心境,这样就成功了。
从上往下发展这样的过程,大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点是什么?就是:呼吸和气机仅仅只是一种手段,是我们为了安住于虚空、为了观察虚空所采用的一种手段,它根本就没有什么奇妙的。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把观呼吸看得非常神秘,把气机看得非常神秘,觉得体内这个气团非常地不可思议,光团更是不可思议,但这些仅仅只是一个手段,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手段,是为了达到我们最终目的所经历的一个过程,所借助的一种方法。所以,在实证中一定要牢牢地抓住一点,那就是“虚”这个字,虚是根本的目标,就是高级思维状态的一个特征,和虚空相应的这个特征,这是根本的目的。这就要求一点,就是:我们在实证的时候,在体验呼吸、体验气机的时候,都必须和这个“虚”牢牢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和天空其中的这一个特征,就是深邃的心境,和这个特征要牢牢地结合在一起,抓住这个根本。如果这个抓不住,观呼吸和观气机一定是失败的,决不可能成功的,一定要明确这一点。
有的同志在精进群里,在谈到头面部这个气机有时候一会儿绕过来、一会儿绕过去的,就是气机在身体上部不断地处于紊乱的状态、扰乱的状态。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心境不相应。心境如果相应,是一种深邃的心境,和虚空相应的深邃的心境,那么他就一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那是因为你在体验气机的时候,你并不是和虚空结合,不是和深邃的心境结合,你是和身体结合了。身体是什么?身体是物质,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执着心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身体是执着心的表现形式,只要你在体验气机的时候,和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结合,和身体的觉受结合,那你就一定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气机一定会处于紊乱的状态。
所以关于观呼吸这方面一定要牢记这一点,把呼吸和气机与虚空结合,与深邃的心境结合,同时要牢记这里的虚空指的是深邃的心境,虚空中三大要素中,一定要牢牢抓住深邃的心境这个根本特征,不能是还执着一种相,执着于这种天空的颜色、光明感等等,把这当作天空的根本,这个不是虚空的根本,虚空的根本是一种深邃的心境,一定要抓住三大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和这个最关键的要素牢牢拴在一起,那你的成功是指日可待的,是很轻松的,实证就是很快乐的,要不然就不行。
这就是咱们对观呼吸和身体气脉这方面简单谈这一点,谈这一点就是需要在实证中明白一点,实证一定要在原理上明确,原理不明确的时候,你的实证一定是非常麻烦的,无论你怎样调整都不可能成功,原理明确之后,你根本就不需要怎么实证,就自然而然成功了,因为第一个实证的人根本就没有实证观念,完全就是自然而然成功的,这就对上一次谈的咱们简单说这一点。
(有人问)什么是深、悬、空?
深是深邃;悬就是大悲心的那种心境,什么是悬?就是若有所失的,比如说,你有一个很喜欢的东西,突然之间丢失了,或者最亲近的人,比如说,年长的父母突然之间去世,也就是那种大悲心的心境,是悬的心境;再一个就是空,就是空洞洞的、内吸的。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表述的,也就是这三大特征是高级禅定中这种深邃的心境的特征,其它的那种柔软心、微细和那个绵长,那都是一个低级的特征,这个低级的特征在时间的保证下,一定要达到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逐渐深化,深化为这三大特征,这三大特征一旦具备的时候,你就证入那个高层次境界了。
(有人问)深邃的心景?
对,就是心境,只体验深邃的心境。如果你想体验虚空也可以,颜色也可以,只不过层次低一点,而且得来的境界不稳定,它得到的往往是一种欲界定的境界,欲界定是不稳定的。所以就是一定要和深邃的心境相应,这个“景”也行,那个“境”也行,只要是这种深邃的心理的体验就行,心的体验。
接下来咱们看172页,(5)功能和状态在运用中的唯一性:
就是物质具有很多很多的状态,很多的功能,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的,我们所见到的一切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它具有很多状态。比如:我们的身体,有这种现在感觉到的,在平时你走在大街上,你所能感觉到的,你的身体这种胳膊在哪里、手在哪里、腿在哪里,还有这皮肤的这种疼痛、瘙痒等等,只要是在运动状态,在这种明显的活动状态,在散乱状态,你所得到的一切的感受,全部都叫做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身体的整体存在感也是这样的,都叫做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
然后,在专注的静这种境界下,你只能体验到那种气机状态,这个气机状态就叫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当你体验气机状态的时候,你将丝毫不会感觉到宏观物质状态。如果你在体验到气机状态的时候,同时还能感觉到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比如:有的人,感觉到身体有一个气机在运行,同时能体验到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这说明你的思维还处于一个散乱的境界,也就是说,你这两种思维功能还没有融合为一体,你具有选择性注意,同时还具有普遍性留意,这两种思维功能同时并存,因此两种物质状态同时并存。当两种思维功能融合为同一种功能的时候,那么你将只有气机,只有那个气团的体验,而绝不会有身体宏观物质状态体验,因为心物是一体的,一定要了解这一点。我们身体有这种宏观物质状态,有这种微观物质状态,然后再向后发展,还有这种光和虚空的境界,光和虚空境界再向后发展,还有在如来藏的境界,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包含有一个一个层次,我们现在是站在最前面,像唱戏、演戏一样,你在前台,后台还有一个一个的层次。
那么这么多的层次,我们不可能同时使用的,因为我们每次只能使用一种思维状态,根据心物一体基础原理,由于你只能使用一种思维状态,因此,你只能使用一种物质状态,而不可能同时使用多种物质状态。就像释迦牟尼一样,释迦牟尼住于后面的状态,那么前面这个状态他就没办法。比如说:你使用前面的这个状态,使用现在这种状态,你能够去写作文,你能够去做数学题,释迦牟尼就没办法,但他知道数学题的结果,但他不会这样推理;他也能看到天上的飞机在飞,但他不会发明这个飞机,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不同的状态、不同的功能,我们只能使用一种状态,无法同时使用多种状态。
一次只能使用一种状态,这在某种情况下,反而是一种好事,这个尤其是对疾病治疗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现在所谓的疾病,就是这种宏观物质状态的疾病,比如说:气机方面的疾病,是我们这种状态体验不了的,你只要达到一定程度,你才能体验到气机沿经络运行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个状态是到另个层次才可以的。所以说对于身体宏观物质方面的疾病,我们只要放弃这个状态就行,就丝毫不会影响你。但是,社会上对这方面不了解的人、病人,比如说,他得了癌症,他就必须承受癌症的痛苦,他没办法去解决,所谓的药物,也是仅仅作用于这种宏观状态的,没有那种作用于微观状态的药物,所以,这些药物在宏观物质方面一旦不起作用的时候,病人就处于一种很无奈的状态、很痛苦的状态。这就是功能和状态它的运用中的唯一性。
(6)物质的自由性和非自由性(限制性):
物质的自由性和非自由性是由条件决定的,条件越多,层次越低,越不自由。咱们举的例子,像冰山一样,海面上浮着的冰山,这个冰山和那个冰山之间,从这个冰山不能够轻易地到那个冰山,但是,冰山都是由水生成的,水和冰山相比,水比冰山更具有自由性,它可以自由生成这个冰山,可以自由生成那个冰山。就像我们人一样,人有张三、李四、王五,大家设想一下,张三、李四、王五,并排站在你的面前,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个一个层次的,在前面这个宏观状态他们是分离的,你身上的痛苦只能在你身上体验,也就是张三身体上癌症的痛疼,张三能体验,但李四体验不了,王五也体验不了;王五肚子饿了,只能他自己承受,那两个人想承受也承受不了,替不了他;但是,这三个人他们背后再向后发展,另一个层次“气机”,气机还有身体内的气机和体外的,体内的气机他们各自承受的,比如说,张三在打坐的过程中,出现气机的紊乱,气机走窜,出现问题,那他只有自己承受,李四想替他承受也不可能;那么再向后发展,到这种光和虚空的境界,光和虚空的境界大家都是一致的,没有彼此之分的;再向后发展如来藏状态,大家还是一致的,彼此是一致的。这就像那个海水上那个冰山一样,冰山大家各是各的,你是你的冰山,他是他的冰山,但海水是一致的,也就是我们大家表面上是不一样的,但我们背后的因素根本都是一样的。
所以说,哪是你?哪是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从本质上、根本上是没有这种区别的,只有在前面的状态,在这浅层次状态是有这种区别的。所以要了解物质的这种自由性和非自由性,物质当它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时候,是非常自由的,得到自由的状态。我们为什么要得意生身,道家为什么要出阳神使用阳神这种物质层次?因为它是自由的,比较自由的物质。
8. 宏观和微观:
宏观和微观是在不同世界都有这样定义的,在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宏观就是大家使用平时这种思维状态所能见到的、体验到的一切的境界都叫做宏观,因为心物是一体的,只要你使用这种思维状态,你所体验到的一切,就叫做宏观;如果你所使用的是其他的思维状态,你所体验的那种境界那就叫做微观。一定要掌握这一点,宏观、微观的定义并不是说我们用显微镜去定义的,不是有个尺寸让我们定义细菌和病毒一样,用具体的这种标准去定义的,不是这样的,它是按着心物一体这样一个观念去定义的,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即使你说的细胞、分子,它也不叫做微观的,因为它还是和这种思维状态对应的。咱们所说的微观必须和思维状态对应的,因此,只有量子力学里面所能观察到的层次,才可以称得上微观,它是和思维紧密关联的,“测不准”这样的理论,“波粒二相性”这些才可以称得上是“微观”的。因为它属于一个过渡的阶段。
9. 微观物质:
(1)微观物质的定义:这个上面谈了。
(2)微观物质的分类及其关系:
①分类:分类它就是层次,分类比较多,在最低的层次,也就是和我们这种宏观状态最靠近的一个层次是“气机”,气机再向上发展,就是一个光和虚空,光和虚空再向上发展,就是一个深邃的心境。光和气机再向上发展这个阶段,这个是一个禅定的阶段。在光和气机这个地方如果是从思维本体这个状态讲,它可以回归如来藏。也就是说,从如来藏出来之后,我们先经历这一对一对念头,然后一个一个念头,然后盯着这些念头再去发展的时候,就可以经历光和虚空的阶段,并不是说你现在得到了光和虚空一下子就能回归如来藏,不是这样的。这就是我们了解那个深邃的心境它产生的一个过程,深邃的心境并不是说在最高层次的禅定的状态有的,而是最高层次的禅定状态下来之后,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就是那种深邃的心境。我们从如来藏状态出来也是这样的,在如来藏状态并没有这种深邃的心境,只有在如来藏状态出来之后,你才能体验到刚才的心境是深邃的、若有所失的,我们说大悲心,大悲心是出来之后才体验到的,在如来藏状态并不可能体验得到。一定要了解那个深邃的心境它的发展过程,要不然你往往把那个深邃的心境当作一个最根本,而事实上在道家出阳神之后,到一个深邃的心境,深邃的心境上去之后,还有一个阶段,那就是一个一个具体的观法的阶段。这个就是咱们大致了解一下就行。
②不同层次微观物质之间的关系:
低级微观物质由高级微观物质构成,一切物质都来源于根本微观物质,咱们用的是“根本微观物质”不用“原始”,因为原始这个词带有时间观念,如来藏是没有时间观念的,所以不能用原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建立在这种时间观念上的,我们建立在是“真假”的观念上。时间观念是一种虚幻的,时间只有和真实结合,它才能称之为时间,要不然时间就是虚幻的,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咱们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以真假来区别,不是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是用这种因果相续性来定义的。
基督教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是这样的,它认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所以就是现在世界是怎样产生的,这样一步一步往前推,推到前头一定能找到个第一因。第一因是谁,第一因就是基督、耶稣的,他们说的就是上帝了。基督教不了解,耶稣基督他们究竟什么关系,他们不了解。总之就是上帝,就是有一个人创造的,它就是第一个人,找到第一因,之所以说第一因,那是因为它把这一切当作真实的,所以它能找到个第一因。
对于佛教来说,只有真与假,没有第一、第二的。因为什么,世界都是一次一次的毁灭,成、住、坏、空,一次一次的,所以没有第一、第二,没有一个永远的上帝,没有一个永远的那种创造性,也就是第一个人创造的,没有这样一个。
所以对这个,物质这方面,咱们在命名的时候,不用原始来命名,只用“根本”。根本就代表真实,这样就符合佛教的最根本的意义。如果使用原始的话,就背离了佛教的宗旨。所以,我们对“根本能量”这样一个命名,大家了解到这一点。
不同层次微观物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水”和“冰灯”的关系来比喻。就是它的关系还是一个生成的决定性,高级物质能够决定低级物质,同时它在低级物质里面以功能和特征形式表现出来,生成的决定性,然后高级微观物质对低层次微观物质拥有形态的自由性。这个简单看一下就行。
这一个重点是,在实证中应用的时候,实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高到低实证;一种是从低到高实证。既然有生成的决定性,我们就可以完全跳过去,先证入高级阶段,从高级阶段再向下证,然后就容易得多。也就是说,举例来说,在身体方面,从低向上证的时候,比如说,你先观呼吸,然后得到气机,但是思维具有习惯性,你从现在这种状态向上证的时候,那么这种习惯性思维就会在气机方面表现,也就表现为散乱的状态,那么就出现气机的紊乱,你就必须经历这个气机紊乱的这个过程,这就出现了气机在体内不沿经络运行和沿经络运行两种形式。沿经络运行的时候,又会出现很多、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那统统是由思维的习惯性决定的。因为我们从低往上证,思维具有习惯性,这种习惯就被带入了气机的状态,所以就出现这些问题。那么反过来,思维具有习惯性并不一定是坏事,我们也可以利用。比如说,我们先证入高级状态,从高向下证,那么先证入禅定,由禅定往下证,往下证的时候,我们再去证入这种气机状态的时候,因为我们有过那种禅定中的经验,所以思维(心)就非常稳定,有过那种深邃的心境经验,那么自然就能与之相应,那么这时候,思维的习惯性就会发生决定性作用,身体的发展就非常地快速。比如说,我们观呼吸的时候,直接就把呼吸定在体外虚空去观,而不在身体内观,也就是我们观呼吸的时候,体验深邃的心境,这样身体宏观状态马上就消失。因为我们有过禅定的经验,所以深邃的心境很容易就达到。那么这种境界很快就会发生一种质的变化,就会出现什么?就会出现光和虚空这样的境界。光和虚空形成之后,我们反过来,再带着这种境界,重新去体验身体气机,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来,这个光开始进入身体,进入身体之后,因为思维具有习惯性,所以这时候身体气机方面发展就会快速地解决。身体方面的一切问题,包括疾病都能非常快速地解决。
这就是两种实证方向,一种方向是从低向上证,另一种方向是从高向下证,两种方向,它的决定因素,统统都在于思维的习惯性。当你从低向上证的时候,思维的习惯性发生了一个不好的作用,所以从低向上证非常、非常地难,能够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从高向下证的时候,思维的相续性会发挥积极作用,这样实证非常地顺利,非常容易成功。那么在道家里面,就属于一个南派和北派纷争,全真派是从高向下证,有这样的一个分别,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就是对物质的实证方面,我们要了解这一点。
同样的,在微观物质的实证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只要有这种物质的体验,都是一个低层次的,还需要向上发展,所以实证就必须经历两个过程,一个就是物质的自由,先获得物质的自由;第二个获得思维的自主。也就是一个是物质的自由,一个是境界的自主。也就能够自主,就是最后的一个粉碎虚空、还虚的一个阶段,就是证入禅定的状态。
③微观物质的基本特征:
微观物质的基本特征就是:麻,涨,热,暖,酥暖,这几个特征是它的物理学特征。另一个就是形态学的特征,形态学的特征就是气机。
我们很多人往往是把气机当作一种物质,这一点一定要从根本上有所认识,气机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只有一种物质,那就是如来藏。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一个是真实的物质。气机仅仅是如来藏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头一样,它也是如来藏的一种表现形式。浪花是海水的表现形式,一定不要把气机当作一个物质、究竟的物质。如果你把它当作究竟的物质,就像练气功的人那样,它整天就在那个气机上绕,那么这就麻烦得很,因为一切物质状态都是低层次的,一切物质都是和执着心联系在一起的,一切物质都是不可自主的,都是波动的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对气机有所认识。气机是在这个阶段,物质的一种形态学的特征;麻,涨,热,暖,酥暖,是这个阶段物质的一个物理特征。所以要了解物质是分一个一个阶段的,气机仅仅是这个阶段的一个形态学的特征。麻、涨、热、暖和酥暖与气机,它们具有不同的表现,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功能。
我们在实证中的时候,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思维的,就是心地法门,解决心的,但解决思维的问题,并不是说完全靠思维就能彻底解决的,它必须借助一种物质去解决。那么在这里,就是借助物质的特征。这些不同的物质特征,对我们思维的辅助作用,也就是说,实证中的辅助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暖,这种温度的感觉、暖的体验,暖的体验能让我们快速地解决身体的觉受,比如说,身体的觉受经过暖的体验,到酥暖,还要到清凉,身体觉受能够快速地消失,也就是身体整体的存在感没有,这就是暖它具有这样的好处,它一是种跳跃性的发展。
但是气机就不一样,气机无法跳跃性地发展,所以在大家将来有气机的反应之后,气机的运行,沿经络的运行和不沿经络运行,它都是非常复杂的。在气机处于紊乱的状态就和我们现在这种散乱的心相应;气机处于不沿经络的运行状态,但又不是非常紊乱的状态,它是和习惯性思维相应的。尤其是在经络方面、大小周天方面,它完全是与习惯性思维相应,因为习惯性思维是潜意识的表现,我们平时的散乱习惯是沉淀在潜意识的,所以这时候就会在气机方面反应。
一定要了解我们的散乱心,散乱心具有平常这种散乱的状态;第二个就是,这种散乱形成了一个习惯,它沉淀在潜意识里面,在潜意识里面发挥作用。一定要了解散乱心这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平时的这种严重的散乱状态;第二个就是散乱习惯,潜意识里面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这种在平时实证中,在厌坐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平时这种散乱状态,这个状态容易排除。然后到了一个暖的阶段,或者气机的阶段的时候,你会发现不由自主地就会出现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的不由自主出现问题?那是因为潜意识的问题,这种散乱习惯在潜意识发挥作用。所以散乱心包括两种:一种粗的散乱心;一种细的散乱心。细的散乱心属于一种潜意识的散乱的习惯。
那么大小周天的意义是什么?气机沿经络运行它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借助气机作为一个镜子,照出你的散乱习惯,照出你埋藏在心中的那种潜意识中的散乱,咱们说除习气,除习气是怎么除的?不是说,你平时说,告诉自己我要除习气呀、除习气,这个是根本不可能的,是做不到的,这仅仅只是一种心理学的方法,这可以说是在除习气方面是隔靴搔痒,基本是没有大的意义的,你怎样除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借助气机就不一样,借助气机之后,这些潜意识中的散乱习惯会被发现得清清楚楚,会一点一点除掉的。然后你经常住于这种气机状态,那种散乱的习惯,它再也不会发作,它没办法发作。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张三和李四,两个人并排走,张三是一般的人,根本就没有任何气机反应,李四是达到一定功夫的人,气机的反应达到一定的层次,那么李四在走路的过程中,体内腹部这个地方,他就有一种微小的气团,经常处于这种状态,外界的任何声音,都是对这种气团的冲击。但对于同样一个声音,对张三来说,这个声音就是对他的一个扰乱,他不由自主地就会去看啊、到处跟着跑啊,寻找这是什么样的声音。但是李四不是这样的,李四他会体验这个声音对气机的冲击、对气机的影响,所以他能始终安住于这种气机的状态,不会去随着外界的境界这样随便地跑。这就是二者不同的地方,能安住于那种状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习性的问题,要不然是不容易的。
当然,习气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还必须回归如来藏的时候才可以,因为这个时候的习气,我们平时所说的习气,其实还根本都称不上习气的,仅仅只是潜意识中的一种散乱的习惯。真正的习气是长期地生活在那种状态,对那种状态形成的一种留恋,这才叫习气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生活在这种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状态,你会形成这种生气和生气的习惯,爱和爱的习惯,那么回归如来藏你将失去这种爱恨情仇的能力,没有生气的能力,你会不由自主地怀念这种生气的能力,你希望重新生气,这才叫做“习气”,平时的状态还根本不叫习气的,仅仅只是伏下的一种境界,你住于某一种境界。这个简单了解一下。
关于微观物质我们简单了解它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将来在《实证学》里面还要详细谈,因为这些特征关键是在实证中要应用的。我们要借助不同的特征达到不同的层次,比如说,刚才的例子,有人想快速跳过身体这一关,那么你就走暖的阶段,体验暖这个特征,然后很快身体的觉受就会没有,你如果体验气机的话就不行,就解决不了这一点;有些人是想解决身体问题,同时想解决这个平时的散乱问题,那你就解决气机的问题,从气机走,这样就可以解决平时的散乱问题,走暖就不行,暖的阶段回到平时的时候,你就容易处于散乱的状态,所以你感到走暖这个阶段是不稳定的、进进退退的,但从气机这个阶段走是很稳定的。这就是不同的特征具有不同的功能,对实证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当我们想达到哪种目的,由你的最终目的来决定使用哪种物质特征。
咱们简单了解一下182页上的这个,(5)气功的辨析:
气功也在社会上非常流行,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了解:第一,气功是在气上做功的,气上的功用,气上的这种体验、努力和实证,但气是一种虚幻,是一种物质的一种状态,物质是一种错觉,因此气功全部都是在错觉上用功,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气功不值得我们去追求;另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心物是一体的,气是我们的思维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帮助我们发现思维的问题,所以这个阶段我们也需要去掌握。同时一切物质状态都是如来藏的自然表现,气也是如来藏的自然的表现。我们想了解和科学地使用各种状态,那么也包括使用气机这种状态,所以对于气功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看184页,气功在气机紊乱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
这是一般练气功的人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种浅层次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在气机沿经络运行、在大小周天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那么这个地方的问题属于一个浅层次的,这些浅层次的问题主要包括:
①无法控制的气机紊乱状态,也就是你觉得那个气机非常紊乱,你无法控制,其实不是无法控制的,因为心物是一体的,不存在无法控制不无法控制的问题,你之所以觉得无法控制,那是因为你的两种思维状态在发生作用,你的选择性注意和那个气机的反应是不一致的,气机的反应是和那种散乱习惯对应的,你现在用的选择性注意它是一种粗的散乱,二者不是一回事的,一个有意识的,一个潜意识的,所以你觉得无法控制那个气机,那个气机是一个潜意识的,你自然是无法控制它的。也就是说,现在你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物质的体验,你有不同层次的这种物质体验,是和你现在两种思维状态对应的,所以一定要了解,不存在无法控制不无法控制的问题。
②气机凝聚形成气痞,甚至出现气结疼痛:气痞这样出现气机的结聚、疼痛,有的人是结聚在腹部,有的结聚在胸部等等,会出现这种气结,气结和气机的运行二者有一定的区别。气机的这种走窜紊乱,这是一种严重的散乱;气结是一种潜意识的,潜意识的引导下作用,这个往往是静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出现的一个问题。这种气机情况它的形成都是因为我们在理论上不了解,所以得到气机之后和往往身体这种宏观状态结合在一起去体验,你总是体验气机在身体的哪个地方运行,气机在皮肤运行啊、头部啊、腹部啊,你总是和身体这种宏观状态结合在一起,身体的宏观状态是一种散乱心的表现,所以你和它结合在一起就是用散乱心在体验气机的,那一定会出现问题的。所以,需要做的就是:一旦有气机反应之后,一定要放弃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绝不和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结合,这时候就和深邃的心境结合、和虚空的心境结合,只和这个结合,其他的全部放弃,要不然就一定出问题。对于这一点一定要从原理上明白,原理上明白之后,你才能够真正地做得到,因为气机是和潜意识对应的,是和专注的静对应的,是靠潜意识发挥作用的,如果你原理不明白,那么即使你勉强地怎么、怎么做,那么潜意识会一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它不可能去成功的;如果你原理明白了,潜意识就自然向那个方向发展。所以说实证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原理,不在于你掌握多少、多少方法,你掌握的方法再多,其实都是没有根本意义的,因为一切方法全部是为了诱导那个潜意识的,诱导那个思维的状态的,诱导定力的,方法仅仅是一种工具,就像我们所说的船一样。
③气机的另一些反应就是“上火”:上火的症状,就是:口腔溃疡,有的人表现口腔溃疡非常严重;有的人头目昏沉,眼睛干涩,然后头部出现胀痛;有的是头部感到这个气机在头上一会跑这里、一会儿跑那里,向刮风一样,呼一下这边,呼一下那边的。这就是气机的其中一个反应。有些人发生上火症状后,出现这种大便干结。这些问题统统都是在原理方面不明白导致的。
④精神方面出现的这种烦躁、沉闷:有的感觉到这个睡眠也不解乏,去打坐的话也越打坐越困,头蒙蒙的,整天就是这样昏昏沉沉的,还不如平时的人,平时的人休息之后还有一个清醒的过程,他没有,整天就是这样头蒙沉沉的,有的人还出现严重的精神分裂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不了解气机的原理,也不了解什么是思维方面的这些层次,对思维没有深入地研究,这样他就是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平时的思维状态去研究气机了,去引导气机,他也学了很多很多方法,比如:引导气机啊、怎么运行啊等等,就是学了这么多的这些方法,但他又因为不了解原理,所以他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去做的。
实证的方法好多都是在我们现在的这种状态下为了对治那些问题所发明出来的方法,因为不了解原理所以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了问题,所以发明了对治方法。也就是这些方法都是具有针对性的,但是他不了解原理,所以这个方法就用地乱七八糟的,结果就出现了问题,由方法导致了问题,方法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结果方法又产生了问题。如果你原理明确,实证是非常简单的,是不可能出现那么多问题的,因此也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方法,方法越多说明问题越大,就像治病一样,某一种病如果有一个特效药的话,它就不需要有那么多的药,如果治那种病的药特别地多,说明没有任何一种药是特效的,都是具有针对性的、针对个体的。所以一定要了解,方法多不是一个好事。
二、认识时间
首先要了解时间产生的原理,就是时间是和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有过程才有时间,没过程就没有时间。时间是过程的描述,而过程是人去体验的,因为一切过程都是思维的表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程往往是一种物质的运动过程,一切物质都是心物一体的,都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所以说任何过程都必须靠我们去体验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所以时间的觉受是不一样的。
同时,要了解思维衍生状态是有过程的,因此只有思维衍生状态是有时间的,在如来藏状态是没有时间的。时间是贯穿思维衍生状态各个状态的,正是因为它是贯穿各个状态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体验时间,然后证入不同的状态。这就是对时间的体验,要了解的就是时间是贯穿思维各个状态的特征,如果我们想在思维衍生状态里面去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发展,比如说,你想从现在这种状态进入天道的境界,你想从这个状态进入鬼道的境界等等,在思维衍生状态里这样不同的状态去发展,那么你就可以通过时间去证入不同的状态,因为什么?时间是贯穿这些状态的一条线索,所以你可以通过这个证入不同的状态。
怎样证入?就是要了解时间、了解时间的原理,时间是和发展的过程相关联的,是发展过程的一种描述,是发展过程一种体验,因此所谓的时间,就是一个体验,对过程的体验就叫做时间。那么对于这个过程的体验,你可以改变这种体验,比如说,你只体验这个过程宏观的状态,比如说,那个汽车的运动,你去体验粗的运动,这个走路,你只体验这个抬脚和落脚,这样粗的表面的形象,那么这你就证入一般的状态或者是欲界定;如果你体验它的微细的发展过程,就是微观的这种过程,运动的瞬间,那么这种体验将会证入高级禅定中。这就是对过程的体验,你看你侧重于哪一点,也就是说,我们想改变对时间的体验,那就是你选择对过程进行体验。这体验过程该怎样体验,这是时间。
然后我们看186页,2. 时间的主观属性和客观属性:
正在体验时间的人,比如:正在吃饭的人,他是主观的体验者,别人在看他吃饭的,那是客观的体验者,也就是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它们的一种区别。就像证入禅定中的人一样,对于正在禅定中的人来说,他的时间体验它属于一个主观体验,旁边看他打坐的那个人,他是一个客观体验者,他们二者对整个打坐过程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客观体验者受他当时这种思维状态的影响,而主观体验者他是受他所在的那种思维状态的影响,也就是思维状态不一样,思维状态决定了时间情况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这就是时间的一个主观属性和客观属性。
所以,我们说时间慢还是时间快,是看站在哪个角度去说的。比如说,站在一般人的角度,他去看那个入禅定的人,从他这个状态讲,那个人坐了很长时间,按他这个尺度去量的话,那么这个时间是拉了很长、很长,非常地慢;但是对于禅定中的那个人,他也在体验那个过程,但对他来说,时间是一瞬间的,所以是当他从那种状态出来之后,经过对比,他才能发现时间是快的,里面那个时间快,但其实正在那个状态的时候,时间丝毫没有变快,对禅定中的人,他也是一点一点过的,观察的境界非常非常地细,他丝毫没有这种时间的观念,仅仅只是出来之后,经过对比,才发现二者具有差异。所以这个简单了解这一点。因为这个时间的主观属性和客观属性,咱们去谈的时候它比较绕嘴,非常绕嘴,因为你必须站到不同角度去谈才可以,你不可能是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客观地去评判那个状态,因为时间只有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只有这两种,没有第三方的时间,所以你没法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去对这个时间的快与慢去定义,没法定义的,必须先指明是站在哪个角度,然后才能定义这个快与慢。
三、认识空间
空间的认识,咱们这里先谈的就是一般的这种空间,就是常人的那种空间,常人空间是和物质结合在一起的,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距离,和物质的这种存储的性质,也就是它必须放在一定的空间里、放在一定的虚空里,按照这样一个功能,就是空间属性去确定这个空间的,也就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对立的基础上的。这就是咱们在《基础理论》里面谈的“空间”是基于这个去谈的。
在《实证学》里面,我们还要详细谈空间,那个谈的是空间的生成,光和虚空的生成,是怎样生成的?在那个情况下去谈,是和实证是紧密结合的,在这个地方的谈,是和一般人的错觉结合的。因为一般的人觉得,人家那个人功夫高啊,能钻到那个咱们说的那个海螺里面,在海螺里面那个还觉得非常地宽敞,他觉得这个不得了,这种空间感觉属于一种错觉,和咱们将要在《实证学》里面谈的“空间的生成”那一个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个就是在《基础理论》里面谈的这个“空间”是应对一般人对神通的那种认识、向往的,他觉得好多神通是没法理解的,那是因为一般人具有现在这种空间的错觉、空间的观念,所以他觉得那种不理解。所以,一般人的这种空间观念,仅仅只适用于平时的对这种神通啊这些东西的理解,在实证方面没有大的意义的。在实证方面有大的意义的那种空间观念,就是空间的生成,空间生成的过程,这个对实证意义是非常大的,这个我们必须去牢牢掌握的,尤其是你想得意生身,用道家的话你想出阳神,必须牢牢掌握虚空生成的整个过程。
所以,这个地方的空间观念,咱们简单了解一下就行。将来我们在《实证学》里面,这一部分还要去详细谈。
第二节 认识身体,咱们下一次再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