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咱们谈到“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功能”,重点是谈这一个的。我们在实证中,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必须使用某一种思维功能进行实证。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思维功能进行深入了解,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准确无误地使用某一种思维功能或者同时使用两种思维功能。
这一节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佛家、道家,只要你是修行的,都必须使用思维功能。所以,今天咱们结合实证,谈这些思维功能的应用,其中一些内容是《实证学》里面的内容。
接下来咱们先谈对“选择性思维”的认识。因为我们现在有这种选择性的注意这样的思维功能,我们平时就是以选择性注意这种思维功能为主进行活动的,所以我们必须了解选择性注意。对选择性注意的了解,要从它的形成去认识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使用它进行实证,并返回去。对于一种思维功能它的形成如果我们不了解,那就谈不上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返回去。
选择性思维的形成:
我们从如来藏状态出来之后,刚开始先出现的是一对一对的念头,然后是出现单个的念头,当然这单个的念头也是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单个的念头是前后没有任何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先经过这两种状态,两种状态过了之后,才产生选择性思维。
这里要了解两点:
第一是执着心力,执着心力作为一种功能,它能产生很多、很多其它的能力。就像电机一样,电机启动之后,它能够带动水泵或者带动其它的机器进行运转。执着心力就是这样,它自身是一种功能,它同时能够产生其它的功能。我们必须了解执着心力这些功能它的层次。了解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实证中,我们的目的是破除执着心力,那么我们必须让执着心力的功能降到最低,也就是最低层次的功能,在它达到最低层次的功能之后,然后我们给它施加一个外因,这个外因是它最低层次的功能所无法去解决的,所以就会最终破坏这个功能,破坏执着心力,从而回归如来藏。这一点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定要了解这个原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像电机的运转一样,电机可以高速运转,也可以低速运转,我们把它的运转速度降到最低,功能降到最低,降到最低之后,突然给它施加一个高电压,然后就会一下子摧毁它的能力,摧毁电机。我们对执着心力的排除,也是这样去进行的,因为执着心力本身是一种功能,我们把它降到最低,降到最低之后,然后施加一个外因,这个外因就是突发的一种外因,突发的外因,直接破了它这种能力。因为它功能降到最低之后,它就没有这种紧急应变的能力,突发的外因是需要紧急应变的,因此就可以破坏这个功能。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执着心力究竟有哪些能力。
执着心力最基础的能力就是产生念头,在产生念头之后,开始形成选择性思维,也就是选择性思维是后来的能力。所以,我们的实证是必须回归到它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产生念头这个能力,也就是住于思维本体,必须达到这个层次。达不到这个地方,就不存在开悟不开悟的问题,外因来了也解决不了它的功能,无法把它的功能彻底摧毁。
选择性思维是在和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念头出现之后,然后才出现选择性思维的,所以要了解它在哪个阶段形成的。那么选择性思维形成之后,我们就会选择其中一个念头,也就是和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具体化的念头,我们将选择其中一个念头,选择其中一个念头之后,展开联想,联想一旦展开,身体的功能很快就会形成,也就是先要经历一个呼吸打开,呼吸打开之后,身体的觉受马上产生,然后我们才可以使用现在这个身体,现在这种思维状态。这就是选择性思维产生的过程。也就是选择性思维是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和物质状态的基础,如果把选择性思维破除了,那么现在这种状态也就摆脱了,也就不可能再形成了。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实证,最根本的就是解决选择性思维的问题。佛教的方法非常多,所有的方法都是为着这个目的去进行的,先解决这个选择性思维,然后你才能进入禅定中,要不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为了开悟,你也必须解决这个选择性思维,解决选择性思维之后,然后住于思维本体。
刚才说的入禅定解决选择性思维,它是怎样解决的?它是解决念头。因为它是住于思维内容的,所以它对选择性思维的解决,是使用念头去解决的。这一个又牵扯到另一点,咱们刚才说的两点:一个是执着心力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对念头的认识问题。念头的认识,咱们在《基础理论》第二章后面有一节是专门谈这个念头的演变的。念头的演变,咱们刚才谈过了,刚开始是抽象对立的一对对念头,逐渐形成了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念头,但这些念头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它也是没有前后的因果性的,瞬间地生灭,自生自灭的。当这些念头形成之后,选择性思维形成之后,我们才盯着具体的念头展开相续性,于是就会进入相续性思维状态,思维开始出现相续性的变化,因果链条开始形成。
在我们现在这种状态,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念头,主要都属于一个形象化的念头,也就是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念头。当我们返回去的时候,进入高级思维状态,进入禅定中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念头和念头之间出现距离,拉开距离之后,过一段时间还会自动产生念头。这些自动产生的念头都是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心力是比较重的。凡是自动出现的念头,心力一定比你当时所处的那种状态心力要重,因为这时候受执着心的作用。所以为了摆脱这些念头,因为这些念头能够让你退失,只要你选择这些念头,就一定能够退失。也就是说,在禅定中的时候,我们要掌握两点:
第一,这些自动产生的念头,都是心力比较大的;
第二,只要你使用这些念头,你就一定能够退失。
所以在禅定中为了不退失,当这些念头出现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要想办法解决这些念头。怎样解决?就是用另一些念头去解决自动出现的这些念头。那么另一些念头就是一种“观念”,我们心中要产生一些观念,比如说“空、无我、非想、非非想”等等,就是这些观念,这些观念虽然不同,但它们有同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心力比较小、心力比较弱,就是执着心比较弱,它能够克服那些自动出现的那些念头,因为那些念头的心力比较重,能够对抗那些念头,从而使我们能够继续住于禅定中。这就是整个念头的演变。当然这些都是从思维上去谈。
当我们进入现在这个物质世界之后,由于我们只能和我们所选择的某一个物质体保持心物一体的状态,这样就产生了一种能所的对立,产生了一种物质的境界。所有物质的境界也是一种念头,不过这些念头属于一种境界化的念头。因为我们选择它、使用它、观察它,所以它呈现一种相续性。当我们不选择它、不使用它的时候,那么这些念头将无法产生一种相续性思维,无法引起我们的思维产生相续性的反应。
所以就是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现在这个物质世界,我们照样可以住于思维本体,但这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艰苦地训练,斩断相续性思维,然后我们就住于思维本体。那么这时候出现一种情况是什么?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些东西统统都是念头的变异,当它出现的时候,比如说,“看见山”,你不会在心中马上升起“山的概念”,你在心中马上就知道这是一种念头,自动就会跳出一个观念“这个境界过来了”,那就是个念头。但如果是你已经起了一个“山的观念”,但是你马上告诉自己,“这是念头,不是山”,那这就说明是已经堕入“相续性思维”了。所以这个需要有一个艰苦的训练过程,然后才能达到。一般情况下需要从高级禅定中退下来。因为高级禅定中我们始终住于那种观察念头和解决念头的状态,现在我们退到平时生活中,无非就是仅仅“观察念头”,而不去想办法“解决念头”,因为一旦你动念解决念头,那么瞬间就会进入禅定中。所以在生活中,从高级禅定退下来的人,仅仅只需要观察念头就行,那么这时候外界的一切对他来说统统都是念头,他不会去思考这是什么、这是什么?不会思考其它的,他仅仅只是住于这种思维本体。
这个就属于我们对念头要进行了解,念头包括“思维上的”和这种“物质的境界”,物质境界也是一种广义的念头。通过对这些念头的认识,我们将认识到住于思维本体有三种状态:
一种状态就是住于一对一对的念头,这个是住于思维本体的一个比较高级的状态;
第二个就是住于那些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瞬间生灭的念头,这就是我们一般人去实证的时候,你所住的这种状态,就是思维本体这个状态;
再一种状态就是境界化的念头,不再去观心中的思维,只是观外境,这些境界化的念头,这种状态是从高级禅定退下来的人,然后在平时就住于这种状态。这就是要了解住于思维本体有哪几个状态。
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就是:选择性思维的产生,在哪个阶段产生的?需要再了解第二点就是:选择性思维属于一个执着心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形成的一种功能,它不是执着心的最基本的功能,是执着心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衍生出的一个比较复杂的功能。这个功能的破除,只能让你得到两种结果,一种结果就是住于禅定中,住于禅定中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破除这种功能,而是使用这种功能,唯一的住于某一个观念,也就是摆脱了它的高频选择状态,但还是使用它;另一个就是真正地破除这个选择性思维,然后住于思维本体。对选择性思维的使用就是这两种:一种使用是破除它的高频选择状态,然后住于其中一种状态;另一种就是完全破除它,破除它之后,住于思维本体。这是对选择性思维的产生和它的解决。
选择性思维的形成,要了解它形成的原因。在我们将来从如来藏出来的时候,执着心力刚产生的时候,你会立刻产生另一个观念,就是想马上回去,任何人将来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执着心力刚升起,在升起之后你就脱离如来藏状态了,这时候你马上就会产生一个相反的观念,就是想重新回去,这就是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一个是想回去的力量,一个是出来的力量。那么后来产生的念头,和后来产生的这些功能,都是这两种力量的反应。在那出现的一对一对念头中的前一个念头都是和如来藏状态相应的,它的心力是比较弱的,是指向如来藏的;后一个念头全部是背离如来藏的。因为这些念头非常的特殊,第一是它们成对出现,第二是它们自生自灭,第三是每一对念头中的前一个念头,它的心力一定是指向如来藏的,而后一个念头一定是背离如来藏的。为什么会先出现指向如来藏的?那就是因为我们潜意识中希望回归如来藏,是因为你这种意愿在发生作用,所以总是先出现回归如来藏的这一个念头,然后那个相反的、执着心作用的那个念头开始产生,与它产生对抗,这就是了解它们产生的基础。
随着自动出现的这些和人、事、物结合的念头它的形成,那么我们将不可遏制地向下退失,就像高级禅定中一样,这些自动出现的念头,将会把我们拉下去,一下子退失。那么这时候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就主动地使用选择性思维,这就是选择性思维为什么会形成,那是因为我们主动使用的问题,是因为我们要主动使用这些选择性思维,使用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形成专注,防止退失,想重新回去,在选择通过专注去回去的。如果你使用得好,那么就能稳定地处于这种高级的状态,如果使用不好就退下来。
这就是选择性思维它的产生,产生是因为我们潜意识中要回归如来藏,所以才产生了这个功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社会上人也在使用选择性思维,都在使用选择性思维,他们使用选择性思维就是潜意识要回归如来藏的这种表现。
所以要了解,选择性思维它产生的基础,它是为什么要产生的?这种目的是什么?这个也必须了解。这就告诉我们一点,就是:在思维衍生状态一切事情的产生,都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定要找出它的原因,原因找不到的话,你就根本都没法利用。所以这就是选择性思维的形成。从选择性思维的形成来说,这种思维功能本身并不是坏事,因为它是潜意识要回归如来藏状态的,它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我们不会利用,它处于一个高频选择状态,我们不会利用,所以你没办法使用这种功能。再一点,它属于一个衍生的功能,那么我们要回归如来藏状态,我们必须住于执着心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产生念头这个功能,然后才能回归如来藏。这就是要了解,选择性思维产生的一个过程、时机和它产生的一个原因,根据它产生的原因,我们使用它,然后能能够住于禅定中。也就是只要你使用选择性思维,你最终一定是住于禅定中的;如果你是破除选择性思维,那么你将住于思维本体。也就是对于选择性思维的使用是这样。
选择性思维的使用:
你使用选择性思维住于禅定中,这个是在选择性思维它的内容、选择对象上下功夫。如果选择性思维选择的是能够展开相续性思维的这些念头,那么我们将住于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如果选择性思维选择的是那些没法展开相续性思维的单一化的念头,那么将住于禅定中。也就是说,无论我们住于禅定中还是住于现在这种状态,我们都是住于思维内容,唯一不同的是禅定中住的思维内容和我们现在所住这些思维内容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禅定和我们现在这种状态它们的区别,它们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没有其它的区别了,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一点。所以,对于没有入禅定的人,他是很羡慕入禅定的人,他觉得禅定很高明。但是对于入过禅定的人来说,禅定丝毫都不值得去向往,因为什么?和我们平时状态没有本质的区别,仅仅只是思维内容上的差异。
所以,要掌握佛教的实证是必须解除选择性思维,然后住于思维本体,只要不是住于思维本体就不属于佛教的实证,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因为我们实证的目的就是回归如来藏的,不是去搞其它的。这就是对于选择性思维它的了解。
那么,选择性思维它在平时活动中的表现:
第一个就是它的选择活动;
第二个就是它对注意力的影响;
第三就是选择性思维它的思维内容。
选择性思维的活动,它对我们实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选择频率,我们平时生活中选择频率是非常高的,如果为了入禅定的话,那么你必须首先降低选择频率。这就像过去人为了解释这个实证的过程,画了一个牧牛图,防止这个牛去吃草,这个牛刚开始是频繁地去偷吃人家庄稼的,这就是选择性频率非常高,我们不断地改变它,这样选择频率慢慢、慢慢地降低,这就是选择性思维它的选择活动的特征,第一个就是选择频率;
第二个就是选择习惯,我们经常使用选择性思维这种思维功能,慢慢、慢慢地就会形成习惯,这就是选择习惯,选择性思维的活动我们容易解决,但是习惯不容易解决,也就是一旦形成这种高频率的活动习惯,那么是很难解决的。在我们的实证中,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努力,事实上都是解决选择性思维的习惯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即使我们在观察身体气机的变化的时候,比如说,观察那个气机沿着经络运行,气机沿经络运行这时候是潜意识发挥作用,一定要牢记这时候是潜意识发挥作用,只要是沿着经络运行一定是潜意识发挥作用。如果是选择性思维处于一个活跃状态的时候,那么将会出现气机走窜,那将不可能沿经络运行,也就是必须是达到潜意识作用,然后它才稳定地沿经络运行。沿经络运行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问题?那就是因为选择性思维习惯,因为它本身也是个潜意识,选择性习惯形成潜意识,这时候它会不由自主地活动,活动之后就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那么这就是你怎样去解决选择习惯也就是这种思维功能它的习惯性的活动,由于你无法去直接去解决潜意识,所以这时候就通过潜意识活动的物质的表现,从物质角度去发现潜意识的活动,然后解决它。这就是在观呼吸中为什么会经历这个气机运行的过程,这个过程什么意义?就是解决选择习惯的,解决这个问题。
再一个,我们再说放松,因为气机的反应是绝大多数人,因为刚开始实证,还没有达到这种层次,所以你体验不到这一点,但是最起码的放松你能体验得到。在放松的过程中,粗的这种紧张状态你容易发现,因为这是选择性思维它的高频活动状态,这个容易发现,容易放松,但是在放松过程中放松到一定程度了,有时候刚刚放松过的肌肉群,不由自主地又处于紧张状态了,这时候你是没办法发现的,你是没办法发现自己在思维方面是怎样的又重新处于紧张状态的。因为什么?这就是习惯在发挥作用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怎样才能破除这种习惯性紧张?那是通过物质方面,就是你发现这个刚放松部位不由自主又紧张了,也就是你根本不留意的,它就不知不觉就又紧张了,这是选择习惯在发生作用,那么你就再放松。也就是说,刚开始的放松你解决的是选择频率的问题,也就是选择性思维的高频活动状态,解决这一个的,那么以后当你达到静之后,那些不知不觉产生的紧张状态,那个是选择习惯,是一个潜意识的选择习惯,你再不由自主地又处于紧张状态,无法控制地处于紧张状态,那么这时候是最关键的时候,只要这个阶段你能过了,那你将很快摆脱宏观物质状态,将会进入微观物质状态,也就是进入相当高层次的一个思维状态。所以从放松这个过程来说,它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破除这些明显的选择性思维活动,也就是高频率的选择性思维活动;第二个阶段就是破除选择习惯。
这是从选择思维的这个过程我们来谈实证的。因为什么?选择性思维它是我们这种思维状态特有的,只要你把它破除了,你就能证入高级状态,欲界定或禅定。那么它的破除,在实证中往往就是借助这种物质的手段去破除,放松正是这样的,为什么要放松?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同时也要掌握一点,就是:放松不能泛泛的而谈放松,不能忽略放松,你把放松看得太简单、太轻松了,这个根本不是这样的。放松的原理是非常、非常深刻的,一定要掌握它的原理,掌握这个原理之后,你就知道,放松是可以说在实证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掌握原理之后你又应该明白,放松不是说你随随便便就能够解决的,它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你平时能够放松的仅仅只能放松那种粗的阶段,也就是明显的紧张,那种细微的紧张是根本发现不了。放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根本就观察不到身体的这些紧张情况,但事实上内在的深层的紧张,深层次的选择习惯还在发生作用,那么这时候往往还需要借助气机的反应。气机反应才能达到真正放松的状态。举例来说,在气机运行的过程中,你觉得气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了,卡在哪里了,没法运行,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选择性思维的选择性习惯在发生作用,在这个地方不由自主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无法放松。那么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反过来发现是思维发生问题,你开始调整思维,只要你思维调整了、放松了,也就是用道家的话说,就是还虚的状态,那么达到这种状态,在思维这方面解决之后,在物质方面气机反应方面就会瞬间打通的,瞬间就通畅了。这是因为心物是一体的,只要你思维方面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物质方面立刻就会表现为一种非常通畅的状态。这就是说选择性思维它的潜意识的作用,我们是根本没法直接解决的,我们必须借助对物质方面的观察去解决潜意识方面的这些选择性思维。
这就是对选择性思维的解决,我们分为几个过程去解决。如果你是直接去解决的就是这样去进行的,借助物质方面就是通过这个过程,先放松粗的这种紧张状态,再放松细的,就是反反复复地放松。直接放松,一般情况下,就可以达到身体的觉受基本消失的状态。如果这时候你不想去通过身体气脉再进行放松的话,那你可以去观察身体外的观察点,这一点是最关键的。就是当身体的放松已经达到身体的觉受基本消失、基本模糊,那么这个时候有两条路去走:
一条路是比较快的,就是选择身体外的观察点,一定不能观察身体,一定要牢记这一点,这个时候是绝对不能再去体验身体的。因为身体是和相续性思维相应的,如果你体验身体的话那么将会走向微观物质,身体的气脉将会表现出来,那么这个过程将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因为什么?潜意识的破除是不容易的。那么这时候就可以跳过去,跳过去就是观察身体外的观察点,设置身体外的一个观察点,依靠身体外的观察点去提高思维状态,那么就可以去解决选择性思维的问题。
所以对于选择性思维的活动,我们需要掌握的就是这两点,它的活动方面对于我们实证产生的影响,就是这两个地方,一个就是选择频率,一个就是选择习惯。这两个方面解决了,那么我们就不用再担心没办法解决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没办法证入禅定中。过去有很多很多的实证方法,我们大家在实证中也接触了很多很多的实证方法,这些实证方法基本上就是围绕这两个特征进行的,围绕解决选择频率和选择习惯去进行的。就是通过解决这种思维功能,我们说每种思维状态都有这种思维状态的特征,只要把这个思维状态的特征解决了,我就证入其它思维状态了,那么对于我们现在这个思维状态正是这样的,选择性思维是它的一个特征,我们就解决它,解决它之后,就证入其它思维状态了。所以,在实证中我们使用的很多方法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去进行的。
然后是选择性思维它的另一个特征是什么?就是一个注意力,它在注意力这方面,由于它是一个高频活动的状态,所以会导致它的注意力不强。注意力的强弱是和选择频率成反比的,选择频率过高,我们在大街上眼睛到处看,不停地看、不停地看,那么你对某一事物的注意力就达不到,你无法观察到它的很细微的变化。只有选择频率降低之后你才能形成专注。也就是说,在实证中,我们怎样才能形成专注?那么只要你能降低选择性思维的频率,就一定能形成专注,你不要再去想什么、什么样的方法去形成专注,只要降低频率就可以了。这一点主要用于哪里?用于普遍性留意,用于潜意识这种功能,比如说,有的人在念佛的过程中,因为什么?你选的观察对象不具有吸引力,它不可能快速形成专注的,那么这时候怎样才能通过念佛达到专注?那就是降低选择频率,不让选择性思维处于高频活动状态,在念佛的过程中不断排除选择性思维,让它处于一个极低的活动状态,也就逐渐逐渐停止活动。只要选择频率能够降低,专注就马上形成。所以一定要牢记这一点,我们对专注能力的形成,是通过不同途径去进行的,你可以改变思维内容,也可以去改变选择频率。
所以在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我们的注意力与选择性频率是一个反比关系,这个原理的使用,重点是适用于,我们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实证的时候所用的。有的人在使用潜意识就是普遍性留意去实证的时候,他总是想:怎么样才能形成专注?这个问题,它不能解决就是必须了解这个原理,了解这个原理之后,自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在对选择性思维的认识上,还有一个就是选择性思维它的选择内容,也就是说,选择性思维它的运作。选择性思维,我们平时之所以能展开相续性思维,那是因为选择性思维选择了某一观察对象然后展开运作,是这样才形成的。也就是说,对于思维运作,我们必须摆脱那种参与思维运作的习惯,也就是说,不使用选择性思维,这必须是我们在生活中要经常注意。我们在实证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因为你现在经常使用选择性思维,所以你不由自主就会住于思维内容。比如说,我们在观察念头的时候,你不由自主就会加入一个观念,就是:判断念头的好坏,你认为这个东西不好。我们实证中也是这样的,对好多好多事情都是产生一个判断,判断好与不好,当你判断好与不好的时候,思维将马上展开。比如说,身体上的疼痛,或者是住到一个外境,比如说,你正在坐在这里,坐在这里你打坐的,然后是外面过车了或者什么声音了,你听到了,听到了你立刻就会产生一个观念,这个不好,它影响嘛,也就是你不由自主就会产生这样的观念,而一旦你产生这样的观念,思维将马上展开运作,也就是说,选择性思维马上来发挥作用,将会选择其中一个观念展开。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了解选择性思维在思维运作过程中它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了解这一点之后,你就可以知道,实证是在哪个地方用功。也就是说,你要了解这个思维运作的过程,然后你在哪一个环节用功,你在哪一个环节进行实证,改变哪一个环节,对思维运作的过程,你改变哪一个环节,改变哪一个环节你将证入不同的阶段,比如说,你改变思维内容,你将证入禅定中;改变这个相续性的特证,你将进入一个静啊或者是其它状态;如果你是把实证的重点放在不使用选择性思维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不加入判断这个地方,那么这时候你将住于思维本体。就是我们过去人说的,就是:实证,要让自己像一个镜子一样,什么来了都能照得见,但是不跟着它走,也就是说,“汉来汉现,胡来胡现”,那么这时候就是住于思维本体。也就是说,对于选择性思维,它的运作的规律,对于思维运作的过程,它的作用,我们一定要了解。
接下来一个就是“选择性思维的破除”:
上面说的是“选择性思维的表现”,几个过程;下面就是选择性思维的破除。选择性思维的破除,事实上,关键是一个使用问题,因为这个破除,有时候我们在实证中不完全是破除,有时候是使用的,也就是怎样解决选择性思维的。有的时候我们是为了解决……因为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实证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而并不完全是为了解决思维衍生状态的,这是由实证目的决定的。因为我们的实证目的是解决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所以有时候的实证,我们是需要利用选择性思维去证入禅定中的,因为证入禅定中能解决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当然也可以通过破除选择性思维,然后证入如来藏状态。所以,对选择性思维的解决就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选择性思维进入高级状态,另一种就是破除选择性思维回归如来藏。
当然,破除选择性思维是回归如来藏的一个前提,破除选择性思维之后,我们将不参与思维的运作,我们将客观地观察思维的变化,也就是说,住于思维本体,这是破除选择性思维的一个结果。破除选择性思维之后,我们就住于思维本体,然后再破除执着心力,就回归思维根本状态了。
这就是我们对选择性思维的认识。认识了选择性思维之后就能够应用它,这时候我们就不会再去对选择性思维非常地排斥,反而我们能够很好地应用它,应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当我们对选择性思维的原理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灵活地使用它,既可以使用它进入禅定中,也可以随时解除它的作用、破除它的作用。
然后我们再谈,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两种思维功能的使用,就是:普遍性留意和选择性注意。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是用选择性注意作为主要的思维功能进行思维的。也就是说,我们的选择性注意观察到哪个点,那么普遍性留意将会紧紧地跟随选择性注意,对它的周边进行观察。也就是选择性注意是作用于一个点,普遍性留意作用于这个点的周边环境,也就是以这个点为圆心来画周边环境的。一定要了解这一点,这一点在以后观呼吸中,要反过来应用的。因为观呼吸是用潜意识去观的,潜意识观的时候,那么你是先确定了一个观察对象,确定了这个潜意识的观察对象,然后你才去确定选择性注意该怎么观察它。在现在你是以选择性注意为圆心去画的,去画这个普遍性留意的作用范围的,那么当观呼吸的时候是相反的,先确定了这个点,普遍性作用的点,然后才把选择性注意放在其它地方,不能再作用于这个地方,呆会儿咱们谈观呼吸的时候再去谈。因为观呼吸中,最关键的点,就是处理这两种思维功能该怎样使用。在观呼吸中,凡是出现的问题,统统是因为这两种思维功能没法处理好,所以才出现的问题。这就是咱们前几天说的,《西游记》就是猪八戒和孙悟空他们两个的矛盾,就是这两种思维功能的问题。
那么,在选择性注意的使用上,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关于眼睛的使用问题,就是:目光内视向下、目光内视向上的问题。因为在禅定形成的时候、专注力形成的时候,我们总是目光内视向上的。这就告诉我们,就是在实证中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身体的变化,去灵活地使用这两种思维功能。在目光内视向下的时候,将是与静相应的,这就是我们在观呼吸的时候,目光内视向下观鼻前虚空,过去的书上说的就是“眼观鼻、鼻观心”。眼观鼻,事实上不是盯着鼻子尖整天这样去死盯盯地去盯着观的,把注意力放在鼻前很近的这个虚空状态。也就是说,我们选择的观察点,既不在身体内,也不远离身体,如果在身体内的话,那么选择性思维选择性注意一定会干扰,如果远离身体的话,我们将无法体验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也就是体验气机状态,无法通过对身体的观察,然后去证入高级状态。所以我们选择的观察点,是不能在身体内,也不能远离身体。那么这样我们根据在实证中,眼睛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把对身体外的这种观察点分为两类:一类是观察鼻子前面的虚空,就是鼻前虚空;一类是观察眉毛前面的虚空,就是平时咱们说的“玄关”。玄关不在体内,也不远离身体,而不是说我们现在把两个眉毛之间称为玄关,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最终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在道家里面这种问题出得多得不得了,练气功的人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这样的,他总是把目光盯在这个地方,认为这个地方开天目等等,结果就是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这一个是我们通过对目光的形成、目光变化的情况,然后我们了解这两种思维功能它的使用。
下面,咱们结合观呼吸来详细谈这两种思维功能的使用。因为在观呼吸中,观呼吸的整个过程,事实上就是这两种思维功能使用的过程,你会使用了,观呼吸就成功了,你不会使用,就一定会出现很多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层出不穷的。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在观呼吸中这两种思维功能的使用。
要了解它的使用,必须先了解观呼吸的原理:我们实证是为了证入高级思维状态的,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我们有两种思维功能: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这两种思维功能是从高级思维状态的这种潜意识专注分裂而成的,那么反过来,我们回去的时候,就是要把这两种思维功能融合在一起,重新形成同一个思维功能,就是潜意识专注,也就是把有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合并在一起,重新融合为同一个思维功能——潜意识专注。潜意识专注的形成,就必须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这种潜意识达到稳定、深刻这两个目标,两个要素,只要能使平时的潜意识达到一个稳定、深刻,那么就能够形成潜意识专注,就能把二者融合为一体。
那么,怎样使潜意识专注达到稳定和深刻?这就要了解我们平时的潜意识,它为什么不稳定、不深刻,那是因为我们平时在生活中都是使用选择性注意为主导功能的,普遍性留意,潜意识功能处于一个次要的状态,属于一个辅助的思维功能。那么反过来我们必须要让潜意识发挥主导功能,发挥主导作用之后,然后把这两种思维功能融合为一体,这样才能成功。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让潜意识发挥主导作用?怎样改变我们平时使用选择性思维为主导功能的这种习惯,然后重新反过来形成让潜意识为主导功能去进行实证?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借助一定的手段才行,借助什么样的方法?借助什么样的手段去进行?就是通过观呼吸。
呼吸是和潜意识相应,是潜意识的表现,我们去体验呼吸的过程就是使用潜意识的过程。当我们和呼吸牢牢地拴在一起的时候,潜意识就会进入一种稳定、深刻的状态。因此,观呼吸的原理是什么?观呼吸的原理,就是为了培养潜意识,就是使潜意识达到稳定、深刻的状态。
观呼吸的要点是什么?观呼吸的要点就是要和呼吸合二为一,也就是要和呼吸融为一体,用过去的话说说就是“意气相依”,与呼吸合二为一。只要你能够专注地体验呼吸,和呼吸合二为一,那么潜意识专注就一定能够形成。这就是观呼吸的原理,以及观呼吸的目的,和观呼吸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怎样注意的。
至于说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对呼吸进行观察,身体上和潜意识相关联的生理现象也很多的,比如说,心脏,心脏照样它是和潜意识活动相关联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心脏?这是从从操作性方面去谈,呼吸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所以我们才去对呼吸去进行观察。
然后,观呼吸中对两种思维功能的使用:
我们先谈用普遍性留意观呼吸:
使用普遍性留意观呼吸,它就需要我们在操作中注意一点,就是要似有似无、若即若离地观察呼吸,去体验呼吸,而不能刻意、专门去体验呼吸。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点,就是怎样解决选择性注意的问题,因为对潜意识的干扰最大的就是选择性注意,你怎样解决它?因为呼吸在身体内,是体内的,你如果把选择性注意放在体内的话,一定会对呼吸产生干扰,因此在观呼吸中,最关键的就是一定要把选择性注意放在身体外,不能让它在身体内,也就是说不能直接让选择性注意去专门地、死盯盯地去观这个体内的这种呼吸。而我们平时人总是相反,我们很多人在观呼吸的时候就是用选择性注意去观身体内呼吸的、观腹部起伏,或者呼吸长呼吸短,就是习惯于使用这种思维功能,专门地去观察呼吸,结果就会怎么?就会造成干扰,因为呼吸是和潜意识相应的,选择性注意正好是有意识思维,它一定会对呼吸造成干扰,导致它不稳定。所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把呼吸放在身体外,放在虚空,身体近前的虚空,放在这个地方,然后用眼睛的余光,也就是咱们平时说是用眼睛的余光,所谓眼睛的余光就是用潜意识,只不过社会上的人他不了解什么是潜意识,所以他就说是用眼睛的余光去观察这个呼吸。那么这时候,就是:我们要似有似无、若即若离、若有若无地去观察呼吸。这一个是观呼吸中操作最关键的地方,也就是说,你想让观呼吸去符合它的基本原理,就这样去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是要形成静,所以我们是把选择性注意放在鼻子前面,鼻前虚空,就是轻轻闭上眼,然后用眼的余光盯着鼻子前面这个地方,然后就是把选择性注意放在这里,然后有意无意地观呼吸。
那么接下来还有两点,就是你是怎样体验呼吸的?你是体验体内的呼吸?还是鼻子这个地方的呼吸?如果你体验呼吸,你和身体紧紧地结合在一起,那将会出现另一个发展方向,那就是说身体的微观物质将会形成。如果你是完全不去考虑身体的觉受,而仅仅只是体验呼吸,也就是相当于把这个呼吸单独摘出来了,摘出来放在鼻子前面这个地方,你仅仅体验呼吸,而绝不去体验身体,无论身体发生任何反应,都绝不去体验,那么这时候你将以呼吸作为所缘,是跳跃性地发展,因为你将跳过身体这个阶段,证入高级状态。那么这种方法是在观呼吸中,也就是从身体方面走,在出意生身里面,是一个最快捷的方法,是最不容易出现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始终是在鼻子这个地方去观察呼吸,逐渐逐渐形成高度的专注,然后会借助一种物质,那个物质状态就是光的状态,借助这个状态证入高级欲界定,欲界定分高低不同层次的,然后得意生身。这是比较快捷的一种方法。
那么另一种方法,就是:他一边把注意力放在鼻子前面这个地方这样体验呼吸,但体验呼吸的时候,它是和身体牢牢拴在一起的,那么这样将会引发身体气脉的反应。这个咱们接下来再谈。
你要注意刚才说的这一点,一定要掌握几个要点,掌握这几个要点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这几个要点如果掌握得不住的话,将很快将会进入一个很被动的状态,走了一个弯路。这几个要点就是:
第一,要置于鼻子前面的虚空;
第二,一定要把呼吸转移到鼻前虚空进行观察和体验。这时候要牢记一点,就是一定要放弃对身体宏观物质状态的任何体验,绝对不能去体验,无论它怎样变化,无论这种觉受多么美好,一定不要去体验。这就是“使用普遍性留意去进行观呼吸”,它是比较快捷、稳当的一种方法。
然后,我们需要掌握一点,就是上面说的怎样把呼吸转移到体外去观察?
你觉得这个好像很难,其实这个一点都不难,因为我们平时习惯于使用选择性注意,你现在把选择性注意放在鼻子前面这个虚空,你用普遍性留意,用潜意识去观察呼吸、体验呼吸的,当专注力形成的时候,两种思维功能将融合为一体。因为你又没有体验身体,根本就不去体验身体,那么它将怎样融合,将跟随选择性注意去融合,选择性注意在哪里,它将跟着选择性注意去融合。也就是说,实证的结果将逐渐、逐渐,你将只能体验到呼吸,但绝不会去体验到身体的觉受,身体觉受丝毫没有了,将来发展的一个结果就是:你根本感觉不到身体有哪些觉受,胳膊在哪里、腿在哪里,身体整体的觉受都模糊了,唯一的只剩下呼吸,只剩下呼吸了。在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你能够体验到这种呼吸的气机的微观的状态,但是绝不能体验到身体其它的反应,没有身体位置的感觉等等。这一个和接下来的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呼吸是根本不一样的。在那个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呼吸的时候,你将也能体验到身体的气机的微观状态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一定是和身体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你会有明显的那种身体的觉受,所以它的发展是比较曲折的。这一个在这里需要把握的一个要点,就是:怎样把呼吸转移到体外进行观察?那就是说,你不能体验身体,仅仅只是观呼吸,把选择性注意放在鼻前虚空,只要做到这几点,那么自然就能够把呼吸转移到这个地方去观察。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观呼吸它就会跳跃性地发展,将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快捷和安全的方法。
那么,使用普遍性留意去进行实证的时候,按照观察侧重点的不同,它往往是两种结果:一种是侧重于观察思维,就是转移念头;另一种是侧重于体验物质。这个咱们不详细谈,因为这个涉及到身体气脉这一块,那个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将来用专门的时间去谈。
接下来咱们看“用选择性注意观呼吸”:
由于我们平时习惯于使用选择性注意,所以在观呼吸中你不了解原理,所以这时候你不由自主也会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呼吸。我们大家平时就是这样的,很多人的观呼吸就是这样的,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呼吸,因为不了解原理,所以不得不使用选择性注意观呼吸。所以,你可以看得到:对观呼吸原理的了解是非常关键的,原理不了解,你就根本不知道该怎样使用这两种思维功能,所以,你实证的路就是非常非常的曲折。
那么,你在不了解原理的情况下,你就使用选择性注意观呼吸,这时候该怎样解决?这时候在解决方面,使用两种方法去解决:一种方法就是改变思维内容,因为选择性注意有一个特征是什么?它对新奇特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然后它能快速形成专注,而一旦形成专注,它将不再去频繁地选择,也就是选择频率将会被破除。对观呼吸影响最大的是选择频率,而不是选择性思维本身。一定要了解这一点,是选择的频率,它不停地选择、不停地选择,思维就是散乱得很,我们平时说散乱心,就是它的问题。一旦它对观察对象能够形成专注的时候,它将和普遍性留意合二为一,两种思维功能将合二为一去专注地观呼吸。所以,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对观察对象进行设置,对呼吸进行设置,所以,我们平时观呼吸时习惯用的方法就是数呼吸,有的是体验鼻翼的扇动啊,或者是气流进出的这种强弱啊、冷暖啊,或者故意加大腹部的起伏啊等等、等等,这些方法统统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对观察对象进行设置,让它具有吸引力,让它能够适应选择性注意它的功能,适应这样一个功能之后,然后它就能够形成专注。这就是因为你的实证出现问题了,你不了解原理,你错误地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呼吸,所以最后你不得不进行设置,这是我们过去在很多书上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就是这样去设置、去观察。这样的方法是因为出现问题,所以才去这样使用的。不出现问题,是根本不需要这些方法的。所以在佛教的经典里面,释迦牟尼从来就不谈这些,因为是有问题,所以才出现后来的方法。在佛陀他的经典里面,只谈正确的,不谈错误的。所以对观呼吸,我们就必须了解原理,了解原理之后,你才能够真正地按照佛陀所教的方法去进行。
那么,解决选择性注意它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要把选择性注意置于体外,然后用普遍性留意去体验呼吸,但这个和刚才有点不同,就是什么?刚才在用普遍性留意去体验呼吸的时候,是不体验身体,而这个地方正好相反,是体验身体。前面那一个方法建立的前提是了解原理,所以你不体验身体,这个地方因为你不了解原理,所以你觉得观呼吸就是体验身体呼吸的,就是这样的。所以,你在观呼吸的过程中,始终和身体牢牢结合在一起。这样将会出现一个过程,因为你也知道把选择性注意放在体内去观察呼吸的时候会干扰呼吸,所以你会形成一个经验,什么样一个经验?就是咱们刚才说的,把选择性注意放到离开呼吸远离一点的虚空里面,身体外的虚空,然后用眼睛的余光,因为在生活中习惯使用这种方法,用眼睛的余光来体验呼吸,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自然而然地就会使选择性注意不再干扰呼吸,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这是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一种良好的生活经验,而正是这种经验,帮助你能够把观呼吸进行下去。如果没有这种经验的话,你根本就没办法去观的,因为这个观法根本是错误的,是不能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这种生活中的经验。我们有时候可以闭上眼,你专门地去练习怎样以潜意识为主导去进行观察,一定要改变我们平时使用选择性注意为主导功能这种思维习惯。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可以专门地去训练一下,你拿一个苹果,放在桌子上,你先训练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察,那么这时候,你就盯着它,专注地去观察。接下来你再训练使用普遍性留意去观察,以普遍性留意为主导去观察,那么这时候,你就必须把选择性注意放在别的地方,用眼睛的余光去观察、去体验这个苹果。在生活中你就可以这样训练,你训练得纯熟了,那么将来你再去观呼吸的时候就容易得多。
所以就是,这种方法帮助我们解决了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呼吸的问题。那么这种方法将经历一个过程,就是:刚开始,选择性注意放在身体外,比如说,鼻前虚空,放在鼻前虚空,然后你体验身体的呼吸。因为你是体验身体呼吸的,在这个地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样的,你把呼吸和身体牢牢地拴在一起,那么这时候自然就会引发身体方面的一些反应,身体方面,比如说,气机的反应,气机反应之后,逐渐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明显,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了,那么它自然就会把选择性注意从鼻前虚空转移到体内,那么这时候选择性注意将会投入体内对呼吸进行观察,两个思维功将会合二为一来观察这个气机的变化。也就是说,从选择性注意这个过程,你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先在体外,然后进入体内。过去人说的孙外公,孙外公就是孙悟空,孙悟空这个孙外公经常游离在外的,实证的过程中,他会逐渐逐渐由外进入内,因为它是从外面来的,所以我们称之为孙外公。一定注意这个名词是怎样给他起的,这个名词是怎样形成的,这就是选择性注意开始游离在体外,然后逐渐转移到体内。在体内观察的过程中,随着微观物质越来越明显,这时候微观物质的其它特征,比如说,气机,刚开始展现为气机,气机逐渐逐渐展现出一种光,光的特征渐越来越明显,光是一种高级的状态,随着光的特征的明显,我们将完全甩开宏观的这种身体的状态,重新住于虚空状态。也就是说,在实证中大家看到,好像是有一个意生身一样,从身体出来,游离了,那么从选择性注意它的发展的轨迹就可以看得到,未来的意生身,你证意生身的时候将经历一个过程,就是这种观察先从体外,然后转移到体内,然后由体内转移到体外,它有这个来回折腾的过程,反反复复的过程。如果你是像第一种方法,完全使用普遍性留意形成意生身的,那么将不经历这个过程。之所以你经历这个过程,是因为你的观察出现问题,所以它要这样去形成。如果你是完全是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实证,两种思维功能同时置于体外,然后单单的体验呼吸,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将会跳跃性发展,身体气脉这个阶段将会快速地过去。因为身体气脉是和静相应的,因为你在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实证的时候,它是快速形成潜意识专注的,那么很快将会进入光的状态,那么意生身这个过程,它的解决是非常快速的。所以,在道家的实证里面有一个顿法和渐法之分:顿法就是先天性的,符合这种原理,符合这个原理它就快得多;渐法就是因为你不了解,之所以是渐法,那是因为你根本不了解它的原理,所以走的路非常的曲折,有一个进去再出来的过程。所以要了解这两种思维功能。之所以在实证中会出现这样的曲折,就是因为对思维功能根本就不了解,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曲折。这就是经验主义最麻烦的地方就在这里,经验主义就是根本就不去考虑原理,就是在摸索中,摸着石头过河,就这样摸索着进行,出现问题了,再想办法解决。这样的路比较曲折,容易出现问题。
咱们简单把这些文字发一下,文字发一下之后,你下去之后,能好好了解。至于说你现在对这些文字不是非常理解,那个也没关系,咱们将来在《实证学》里面,这些东西都会系统的去谈,现在仅仅是简单的谈一点,因为现在是为了结合基础理论去谈的。之所以我们要谈一些实证的东西,那是因为对实证的东西了解之后,你会发现,基础理论是最关键的。很多人实证中,他抓不住关键,就是他认为方法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方法是次要的,原理是最关键的。原理明白了,你才能掌握住方法它的侧重点。就像观呼吸一样,如果你不了解原理,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观呼吸究竟该怎样操作,所以你会听到一些方法,你就把它当作非常好的方法,但事实上那些方法是有问题的,你不了解原理,你根本就判断不了它的问题。
所以,这个就是咱们今天就结合观呼吸它的实证来谈。通过这种结合,我们以后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原理重于方法。一定要牢牢的抓住原理,抓住原理之后,你的实证将非常灵活,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比如说,选择性注意,你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察的时候,那么怎样让选择性注意直接投入体内。因为刚才咱们谈的方法是选择性注意是放在体外去观察,然后当体内的微观物质达到一定程度了,它自然而然地转入体内。那么反过来,你可不可以直接去投入体内观察?这个也是完全可以的,只不过投入体内观察,你必须去使用选择性注意它的特征,也就是选择性注意对新奇特事物容易形成专注,也就是说你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快速形成专注?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观呼吸一定没法观,它一定在体内给你扰乱得不得了,搞得你根本就观不成,这时候怎么做?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对呼吸进行设置,另一种方法就是快速让身体的微观物质展现。怎样展现?过去人用的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暗示,让微观气机形成,当然这刚开始形成的是气痞,比如说,有的是观穴位,观某一个点,就是让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地方,或者使用一些暗示,比如说,有的同志,吃东西的时候、吞咽唾液的时候,就暗示这个唾液,直接下到下丹田里面,就经常这样地暗示、暗示,只要你这样暗示,因为气机是和潜意识相应的,潜意识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然后气机将向这个地方聚集。这一个和那个……大家在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有的病人经常生气,习惯于生气,这时候不由自主这个气机就向两肋聚集,两肋串疼、走疼,气机向这个地方去聚集,时间长了它就会形成一种气痞,只要你稍稍有一点不如意,心情不愉快,这个地方马上就出现结痛,表现得非常非常地明显,快速出现结痛。我们的暗示也是这样的,你经常这样暗示,气机就会朝着那个地方聚集。
举例来说,你认为下丹田这个地方很关键、很重要,气机在这个地方聚集,你经常这样暗示、经常这样暗示,那么气机一定会朝着这个地方聚集,时间长了,慢慢它就会形成气痞。一定要了解,这是因为你使用选择性注意,所以形成气痞,气痞在这个地方聚集。气痞这个东西一旦形成,它将非常明显。正是因为它明显,所以它能够引起选择性注意的关注,选择性注意才会安住于这个气痞,不再处于高频的选择状态,不再去处于散乱状态,也就是散乱心在这个地方将会被我们牢牢地拴在某一个观察对象上,将不再去散乱。气痞虽然是一种病理的状态,但是我们要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就是一切浪花都是海水,气痞也属于微观物质的妙用,是如来藏的一种妙用,如来藏的一种状态,所以它一定也带有如来藏的特征,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一定能解决它,通过它去提高实证的效率,气痞也正是这样的,气痞一旦形成,专注力往往非常强,我们将把注意力集中于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你想使用选择性注意放于体内去观呼吸,那么你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很容易成功。你稍稍一放松,气痞马上形成,然后你开始观气痞,把呼吸和气痞结合起来,你观这个气团在呼吸,它一吸一呼的,这样去观的时候,很快就会和它达到意气相依的程度,逐渐逐渐由气痞开始转化为真正的气机,真正的气团,真正的微观物质。
所以,这就是我们使用选择性注意观呼吸的时候它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把它置于体外,然后再逐渐逐渐转移到体内;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投入体内,这样去观察。这就是我们在观呼吸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解决这两种思维功能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如果这两种思维功能解决不了,那个就是麻烦得很。
关于气痞,这一个也没必要去过分认识,这个咱们将来在《实证学》里面还会详细谈,因为这个形成过程,用很多方法都可以去形成,形成之后它有哪些特征,这些都了解一下。有人问气痞是什么状态?这就涉及到气痞的特征,气痞的几个特征,如果是搞过医学的话,接触过这方面的病人的话,往往是了解得比较清的。
这几个特征简单了解一下:一个是形状方面,就是形态学方面,气痞在形态学方面表现为不稳定、不规则的圆形。因为什么?这时候散乱心还比较明显,心物是一体的,它是不稳定、不规则的这种圆形。如果是真正的微观气机的话,那么它是很稳定、很规则、很美好的这个气团。气痞的第二个特征就是美感较差。因为什么?它是和散乱心相应的,所以美感比较差,你气痞的形成,你往往觉得不舒服,这个气机会不停地走窜。所以很多人觉得腹部这个东西,它一会跑这里、一会跑那里,有时跑到头上,这样,非常的痛苦,这就是气痞它有这样的特征。第三个就是它的不可控制性。你觉得这个东西不容易控制,它出现问题,其实它的所谓的不容易控制,那是因为散乱心比较重,因为心物是一体的,它是和散乱心一致的,所以就不存在控制不控制的问题,思维解决了,它自然会处于一种美好的状态。这就是对于气痞简单的了解,从它的形成,它的原理,和它对实证的意义,我们该怎样利用?就从这几个方面暂时的了解一下。
关于观呼吸这一个,也不要把它看得非常的神秘,观呼吸在实证中,是最简单的,因为它完全是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形成,就像咱们过去说过一句话,一定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去认识观呼吸,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认识。你体验一下自己吧,自己平时睡眠的时候是怎样观呼吸的?我们很多人在睡眠的时候都是通过观呼吸去睡眠的,观呼吸睡眠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在体验呼吸的?这个是三种方式去体验:
一种方式,有的人就是,仅仅去在体验呼吸的过程中侧重于观察思维,当下的思维是怎么样的,比如说,我们躺在那里思考问题,你开始体验这个思维的问题;有的人是在观呼吸的过程中,就是把这个呼吸转移到鼻子前面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只体验鼻子的呼吸,体验鼻子的呼吸也根本就不去观察鼻子是怎样呼吸的,就是它一吸一呼,在体验这个过程,就是咱们刚才说的,把呼吸转移到体外,仅仅体验呼吸,不体验身体,这是我们平时观呼吸的第二种方法,我们平时睡觉就是这样的;但是有的人睡觉他是在体验身体内的呼吸的,他把选择性注意放在体外,但是(潜意识)普遍性留意是观察腹部这个一起一伏,他是体验这样的呼吸的。你现在闭上眼,这个根本就不用专门的去想,专门的去造作,你只需要现在闭上眼,想一下你平时是怎样睡觉的,你睡觉的时候是怎样观呼吸的,就是这三种方法:
一种方法就是侧重于观思维;另一种方法就是观鼻子这个地方的呼吸,其它身体的部位统统不管;再一种方法就是体验身体内的呼吸。只有这三种。
三种方法将达到不同的结果:直接观察思维的话,慢慢、慢慢地就转为观心了,如果你要是不参与思维内容,那么你将住于思维本体;如果你参与思维内容运作,你要么达到静,要么通过静进入睡眠,要么就是思维内容如果单一化的话,就进入禅定。这就是你在观呼吸的过程中,你把侧重点放在思维上面。
如果是第二种方式,你是仅仅在鼻前虚空去体验呼吸的,那么这个发展将会不再受身体的束缚,它的发展往往是跳跃性的,比较快。但这时候操作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绝大多数人习惯于使用选择性注意,所以这个是最麻烦的,习惯是最关键的,在这里就是习惯出了问题,所以导致这观呼吸比较麻烦。
那么第三种就是在体验身体的呼吸,那么这时候将必然地诱发身体气机反应,最终你将走上身体气机这个道路。
所以,这就是我们一定要站在一个正确的立场上去认识观呼吸,而不能把观呼吸看得非常神秘,神秘得不得了,然后在操作中你将没法下手,会被某些方法牢固地束缚,而不会灵活地使用这些方法。
关于观呼吸实证的操作,是根据一个目的,然后才决定所操作的。但是对于观呼吸的掌握,我们前几次谈过了,观呼吸的掌握就是借助睡眠进行掌握,因为观呼吸是最简单的,在实证方法里面它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无论是佛家还是其它的修行派别,在观呼吸这个方法上可以说是都使用的,它也是最自然、最原始的一种方法。那么对于它的掌握,你只需要掌握一点就行,就是:你会睡眠就会实证。因为它刚开始的形成就是在睡眠中去发现的。咱们以前谈过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就是:古代的人,生产效率提高,土地非常广袤,然后是四季瓜果飘香的,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新的生产工具投入使用,效率非常高,但那个时候娱乐措施非常少,所以大量空闲的时间没法打发,没法处理这些空闲时间,那么就怎么办?就是经常在休息。休息时间长了,然后就是没法再睡着,根本就睡不着,经常睡觉的人你不可能始终处于睡觉状态的,睡不着了,这时没办法,就开始观呼吸,慢慢、慢慢地就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呼吸去实证成功了。
所以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掌握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就是躺着入睡。躺着入睡它的最大特征是能够放松,放松是潜意识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所以对于观呼吸初学者来说,躺着去观呼吸是非常关键的,只要这一个方法你掌握得好,很容易成功。那么这里还有第二个关键点,就是一种清明。如果你要想通过打瞌睡中这个观呼吸去实证的话,那么你的空闲时间要比较多,比较轻松,经常处于一种清明的状态,如果你非常散乱,那你就根本就不可能去通过这一个去实证的,因为什么?你将很快地去堕入昏沉中。比如说,你平时比较忙,然后躺下来之后累得不得了,平时散乱,一旦躺下来之后,很快你就会跟着一些念头跑了,就进入梦乡了,这就没办法去实证。再一个,就是:我们在睡眠的时候,是目光内视向下,置于鼻前虚空的,选择性注意自然而然地放在这里,这个地方。因为我们在平时是对这两种思维功能使用是非常纯熟的,非常熟练的,所以在睡眠中就是不由自主的就把这个选择性注意放在鼻前虚空,你就在体验这里,而不是完全放在体内的,所以要了解这一点,就是我们在睡眠的时候,它是自然而然地把这两种思维功能合理地分配的。这就是科学使用两种思维功能的问题。
所以这个平时睡眠这一个对实证是非常关键的,它和我们观呼吸实证唯一不同的一个地方是什么?就是睡眠的时候观呼吸你是暗示睡眠的,而在我们观呼吸中你仅仅只需要改变这一点就行,就是改变暗示,不能去暗示自己睡眠,而要暗示:通过观呼吸进行实证。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其它的要素和睡眠统统一样。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观呼吸是最原始的方法,因为无非是一个暗示的问题,只要解决暗示了,然后观呼吸实证就可以很轻松地进行了。所以说观呼吸也可以说是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我们之所以觉得观呼吸很难,不容易出成果,很多人也观呼吸,怎么观都无法成功,根本就达到不了一种状态,那就是因为你不了解它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原始的过程,不能历史的去看待这个观呼吸。只要你能够做到这几点,那么观呼吸就很简单。所以怎样观呼吸?就向睡眠学习,会睡眠就一定会观呼吸,你仅仅只需要改变暗示,其它什么都不需要做,完全和睡眠一样,然后就暗示自己,就可以了。只要这样暗示,潜意识就一定会朝着你暗示的方向去努力,然后就成功了。
这就是咱们今天就借助观呼吸谈这一点,至于说观呼吸它的操作、在微观物质方面的变化等等,这中间还有很多、很多内容,这个内容也是多得不得了,因为涉及到道家内容,这些内容咱们专门再抽时间去谈,因为这些内容去谈的时候不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能谈完的。因为很多人在实证中,因为原理掌握不好,他出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很多很多的,也就是不同的实证流程,因为你使用的观念错误,使用这两种思维功能使用的不一样,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流程,实证的流程不一样,分为几个类,这个将来咱们再详细去谈。
今天咱们谈这一点就是结合实证、结合观呼吸,去谈怎样应用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这两种思维功能。通过对观呼吸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思维功能在实证中是非常非常关键的,所以现在咱们正在看的这一章是非常关键的一章,一定要把这个思维功能搞得非常的清,非常的熟练。然后看书看一段时间了,然后闭上眼自己想,自己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因为你生活中你就是这样使用这两种思维功能的,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使用的,然后你再把自己以前的实证,以前你也经过观呼吸或者经过其它方法,把以前的实证全部捋一个遍,你仔细回忆一下,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把你以前实证的过程考虑一下,检讨一下,重新反观一下过去,看过去是怎么操作的,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得当,符合原理,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也就是你把过去的问题能够分析出来,能够正确地解决,那说明你这个方法就完全掌握,原理明白了。做到这一点,你才能够在实证中灵活地使用,你可以随便使用任何一种思维功能去实证,都能把它处理得非常得当。要不然,就是咱们说的,就是乱七八糟地搞,你怎样搞都不可能成功。
实证,咱们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在实证中到处碰壁,失败了很多很多次了,现在应该去回忆一下,反思一下,找一下这些原理。还是咱们刚才说的,千万不要整天把自己实证的侧重点放在寻找方法,稀奇古怪的方法,整天都是在这个方法上绕来绕去,千万不要放在这上面,一定要放在原理上,原理是最关键的。这一点一定要有一个正知正见,没有正知正见的话,这个实证一定会反反复复的,一定不可能顺利成功的。
如果你观念正确了,原理搞得清楚明白,操作得当,那么这个实证就非常快。就像咱们说的通过这个睡眠观呼吸,或者通过睡眠去……就像咱们以前说的,学习那个小学生,通过小学生去听课,听老师讲课这个过程进行实证,你的入定就是非常快速的。如果不相信的话你可以专门抽一个星期天,星期天这一天时间你就专门使用这些方法去实证,或者学习那小学生或者学习这个睡眠,就是这样,一天时间就能入定,这是很简单的。你之所以不能入定,这是因为你根本就在方法上绕来绕去,这一点就导致你的实证反反复复的,一直都在这样反反复复的。如果这些原理你都明白了,你未来的实证也会非常稳定的突破,而不是像有的人,比如说,你也很精进,仅仅是你精进的几天进步了,你突破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突破了,经验主义就是这样的,突破的时候又莫名其妙的,哎呀我这几天实证成功了,但是过两天又不行了,又退下来了,你根本就没办法保证这个实证非常稳定,能够稳定地处于一个高级状态,稳定地处于一个高层次状态,随时就可以入定,你没办法这样做的。这就是因为你的实证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是不了解原理,所以平时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操作。
所以,总的来说,我们一定要了解原理,今天谈的就是这一点。下去之后就是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情况,好好的把自己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和现在这种思维功能好好地捋顺一遍,经常思考、经常思考,想想自己,再到大街上去看看社会上的人,分析一下社会上的人,他们在怎么使用思维功能的,想想自己怎么使用的,然后再考虑自己在实证中应该怎样使用。就这样,连续抽一段时间,专门地去想你自己,思考你现在这种状态。只有你把自己现在这种状态研究透了,你才能够真正去实证,要不然这个实证一定是瞎撞的,最终一定是很曲折的。
今天咱们就谈到这里吧,下去之后,大家再去思考一下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