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菩萨这些生命科学领域的先驱们,用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实证,让我们看到“物质世界无实体但有作用,物质因心起”,并由此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生命根本解脱的光辉大道,而这条道路的每一个里程碑都深深地刻着四个醒目大字,那就是“心地法门(而不是身地法门)”。
在将要踏上这条道路,开始我们“生命之歌”的长征时,我们首先要做好两个准备:
一 我们要明白:佛法是“相应”法,“相应”是整个修行的基本原则。
二 见道前我们把心分为真心和妄心两个状态,修行就是破除妄心显真心。妄心是有所缘的,它以所缘作为生存的条件,只要打破所缘,妄心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了,所以“放下所缘”是修行最根本的方法。
这两条贯穿修行的整个过程,是修行正确与否、顺利与否的根本保证。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这个伟大的长征了,我们将一步一步坚实地迈向我们光辉灿烂的家园,在那里与诸菩萨同游同学,共同接受诸佛面授:
第一步 当我们打算把心收回来时,我们发现这个心一点也不老实,简直像野马,稍不注意就跑得无影无踪。各种念头纷纷涌现,每一个念头都会很轻易地相续开去,就像连续剧。此时的修行可以说是煎熬,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往往是很难突破这条封锁线的,许多修行人就是在这里牺牲的。
第二步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修行中学习修行,不断地修行,不断地总结,前进,前进,终于我们发现念头不再纷乱复杂了,尽管有时候某一个念头还会连续开去,但我们总能及时发现,在这匹野马还没有跑远时就把它拉回来。这个阶段我们会感到身心清凉,修行是那么美好,简直让人上瘾。
第三步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一番寒彻骨,我们终于迎来了长征途中的革命性转折。在这里我们发现:念头再也无法相续下去了,每一个念头,只要我们决定将它放下,立刻就能放下,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我们没有了身体的感觉,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灵,那种美好是那样的刻骨铭心,那种喜悦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诉说的。我们感觉到今生没有白活,生命因此有了意义,有了目标。你不再惧怕疾病,不再惧怕生死,因为你真正体会到身体并不是自己,与自己无干。
接下来的修行就容易多了,顺利多了,简直是一路莺歌小唱,一路载歌载舞,一路鲜花美酒。
第四步 因为我们已经能够很轻松地放下念头,因此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一个一个地放下那些不断出现的念头。渐渐的,念头不再迫不及待地出现了,前一个念头下去,隔一会儿,下一个念头才出现。念头和念头之间出现了距离,而且这个距离越来越长。这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希望念头不再出现。
怎样才能让念头不再出现呢?大乘小乘在这里分道扬镳了,一对曾经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就这样分手了。小乘这时候观“空”,让自己住在“空”里,其实这也是一个念头。因为观空,其它念头不再出现了,由此他觉得能够常住了,生死解决了。但这其实是禅定,会自然退失的,是无法常住的,是不能自主的,因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生死。大乘此时观“无我”,或者因为突然的外缘,一下子就进入如来藏状态,在这里再也没有念头的升起,但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种清明远非常人可比,原来诸佛并不是傻子,而是大智慧人。
从《大宝积经》我们可以看出:小乘最终会回归大乘,当然是通过“破空”,打破“空”这个念头,证入如来藏。因此,小乘是走了一段冤枉路,但最终是殊途同归的,达到同一个目标,因为毕竟人人只有一个根本状态,不可能他有他的,你有你的,千奇百怪。
在这一步,如果和《心路历程(一)》相比较,你会发现禅定和如来藏的另一个根本区别:
禅定中你要想办法让念头不再出现,因为每一个念头都有可能破坏禅定;
如来藏中你要想办法让念头重新产生,因为如果念头不产生你就不可能再回到现在的爱恨情仇中。
二者恰恰相反。 因此,如果有人告诉你:要保持念头和念头之间的无念状态,你就知道他住在禅定中,而不是如来藏,因为如来藏只有思想,根本没有念头,丝毫不存在保持的问题,恰恰相反,是能不能产生念头的问题。在这里想产生念头的确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功夫。
我们由此并可以看出,“无念”、“无住”、“无相”这些概念是从不同角度诠释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没有念头但有思想,所以“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无相”是因为无执着的心力,因而无“相想”,他心通看不到你。“无住”是因为如来藏没有那种心力,不可能执着,不可能染着,不是不想住,而是无法住,没有住的能力。
在如来藏状态,同样通过“相应”这个技术,我们从如来藏状态重新回到现在的自以为正常的疯傻状态。回望通向如来藏的路,我们会感到深深的失望,会觉得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因为即使不修行,我们也同样拥有那种叫做如来藏的状态,我们并不比街上那个胸前流满口水的疯子多哪怕是一点点的特别,我们一切的辛苦,一切的努力,似乎仅仅是证明了我们的确和疯子是一样的。什么弘法利生了,什么精进修行了,统统都是小孩过家家,闹着玩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从此天下太平,该“长伸两脚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