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对事物的认知和实证有什么关系

实证问题汇编(8) 认知与实证

问:如来臧永不停息,我们始终处在认知和思考中。在当前这种思维状态,我们是怎样认识事物的?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实证有什么关系?

答:

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思维是一种相续性思维,这种相续性思维具有清醒.困倦和睡眠等多种作息状态;另一方面,在当前这种思维状态,我们具有“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两种观察能力,这些观察能力在不同作息状态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这种观察能力发挥主导作用,有时候那种观察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它们在观察事物时的作用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作息状态的演变而不断演变的。

任何事物都具有很多特征,根据条件论,这些特征是生成该事物的各种条件所表现出来的,而生成该事物的这些条件分为高低不同很多层次, 它们分别代表高低不同各种物质和思维状态,因此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将证入高低不同各种物质和思维状态。

不同观察能力和事物的不同特征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在不同作息状态,我们的观察能力不断演变,这将使我们能够观察到事物的不同特征, 如下图所示:

相续性思维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因此只要我们使用“选择性注意”这种观察能力,我们将必然进入相续性思维,我们的思维将不得不展开相续性运作,这样就形成了对事物的认知过程:

首先,我们将对事物进行“觉知”,紧接着我们将对该事物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对该事物展开思考(运作),这样就进入相续性思维状态。思维具有各种内容,对不同思维内容的不同运作将引导我们进入不同心理状态,比如:

            如果我们思考高兴的事情,我们将进入高兴状态;
            如果我们思考痛苦的事情,我们将进入痛苦状态;
            如果我们思考生气的事情,我们将进入生气状态。

有时候我们思考的事情不具有很明显的情绪色彩,同时丝毫没有吸引力,这时候我们将进入睡眠状态。

以上是我们使用“选择性注意”这种观察能力观察事物时所形成的完整的认知过程,这个认知过程有多个环节构成,在实证中我们将对该认知过程的不同环节进行干扰,由此进入不同思维状态,举例来说:

我们在观察树叶飘落时,如果我们不观想不体验树叶飘落的美好,而是持久地观想且唯一观想树叶飘落的慢动作,那么我们将进入“定”中;

我们在观察自己的思维活动时,如果我们不运作念头的具体内容,而是侧重于观察念头的活动现象(念头的生灭现象),这样我们将逐渐斩断相续性思维,从而破除睡眠,因为睡眠是相续性思维在运作特定思维内容时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状态。

以上是干扰认知过程中的“运作”环节所产生的不同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认知环节的研究中,佛家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侧重于研究对“觉知”这个环节施加影响所形成的结果。

任何事物都具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是和我们的不同作息状态以及不同观察能力一一对应的,佛家侧重于研究使用“普遍性留意”唯一观察事物的最基本特征时所形成的结果。我们的观察对象可以分为心和物两个方面,也就是分为念头和物质两个方面,对于“念头”来说,“念头的生灭”是念头在活动时所呈现出来的 基本特征,而对于物质来说,由于物质分为动静两种状态,因此对物质最基本特征也就分为动静两大类。对于静态物质来说,物质的影像是其最基本特征。注意这里的“影像”指的是我们在唯一使用“普遍性留意”这种观察能力时所观察到的影像,因为“普遍性留意”是我们最基本的观察能力,这种观察能力是和事物的最基本特征对应的,从而决定了只有当我们唯一使用这种观察能力时,我们才能发现事物的最基本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切物质仅仅是影子而已。对于运动中的事物也是如此,事物的运动特征当我们唯一使用“普遍性留意”进行观察时,我们将发现运动现象的生灭变化是事物运动时所展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比如:海潮音的生灭变化。

研究认知过程中的“觉知”环节,研究对事物最基本特征的觉知,将引导我们住于“思维本体”,从而为最终回归如来臧打下基础 ,这将使我们能够认识和安住于思维根本状态,认识和掌握万事万物的生成根源和生成规律,最终获得思维和物质两个方面的自由和自主。

对事物的认知和实证有什么关系.txt · 最后更改: 2016/10/30 21:42 由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