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实证方法:观手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实证方法:观手指导图.jpg|}}

观手-科学实证讲座39

  • 观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也是为了解决身体的,因为解决身体我们在实证中分为两种方法去解决,一种方法是直接解决;第二种方法是间接解决,就是绕过身体。直接解决就是,由于我们平时所谓的身体就是指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因为身体的这种物质也是分为不同层次的物质状态,宏观的状态、气机的状态和光的状态、如来藏的状态,是分为一个一个状态的。我们平时定义的身体指的是宏观的状态,宏观的状态是和散乱心对应的。
  • 怎样解决这个宏观状态?就是我们只要使用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就摆脱了身体的宏观状态。所以观手的目的是引导我们使用身体的微观状态的。通过对身体的微观状态使用,而达到摆脱身体宏观状态的目的。
  • 为什么要选择观手?因为手和心最相应,观手最有利于我们使用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我们平时习惯于使用选择性注意,你对普遍性留意不容易使用,手和心最相应,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手,刚开始通过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手。在观手的过程中,专注力越来越强,在专注力强的时候,就是对选择性注意进行潜意识化改造,因为专注嘛,咱们以前说过潜意识化改造,选择性注意的潜意识化改造分为两种:一种是改造它的本质,用柔软心改造;另一种就是通过改造它的功能,就是专注化的改造。
  • 观手的过程中,由于手和心最相应。因此观手是最容易形成专注的。也就是最容易对选择性注意进行潜意识化改造的。所以我们在观手的过程中,当选择性专注逐渐形成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手的微观物质状态将逐渐显现。也就是说我们借助观手这种方法,第一它是通过选择性注意这种功能去使用的;第二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专注的原因,它能够使选择性注意快速的演变为潜意识专注,演变成潜意识专注之后,就可以使用微观物质状态,在这里就是观手的基本原理,它在操作中的基本方法。
  • 怎样才能通过观手使用身体的微观物质?并实现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首先是完成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由于选择性注意这种思维功能它在实证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调整观察对象,使观察对象具有吸引力,具有吸引力这个功能就能快速的形成选择性专注,从而转化为潜意识专注。
  • 这就需要我们在观手的过程中,刚开始要体验手的动感,比如说你现在放松,放松之后,刚开始因为你专注力达不到,刚开始你可以让手轻轻的动,选择性注意对这种运动的事物能够形成专注,这样经过轻轻的动,这个专注力会慢慢的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手就不在表现为形态上的动,改为意动而形不动,意念上的动,你在意念上微微的让手在动,意念上的动就是心中咱们说用潜意识的暗示,意念是个暗示嘛,是潜意识的暗示,暗示去动。经过这样的暗示,你慢慢的就掌握了潜意识的规律,潜意识是和微观物质状态对应的。在这种情况下,手的微观物质状态将会展现,你会感觉到这个手有点麻、涨、热,甚至还有气机的感觉,有这个气团的感觉,这就表明什么?微观物质开始展现了。
  • 微观物质展现之后,你就开始体验微观物质状态,怎样体验微观物质状态?由于这时候你是通过选择性注意去逐渐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你还不能马上脱离选择性注意这个规律,在这时候你可以暗示这个微观物质它在运动。比如说你观手上的气团,观这个暖流,它在微微的运动,还是意念这样微微的运动,微微运动这样,专注力就越来越强,这个麻、胀、热,逐渐逐渐转变为很明显的气机的感觉,要么就是暖,要么就是气机的感觉。如果这时候你是体验暖的,那么你将体验手的“有”与“无”,体验暖去体验手的“有”与“无”。通过体验手的“有”与“无”,因为所谓手的“有”与“无”,就是宏观感觉的“有”与“无”,通过体验它的“有”与“无”,然后你就安住于微观的物质状态,如果这个地方你做的比较好,专注力很强,你能安住于这种体验,你就唯一的安住于这种体验,不再去体验身体的其他的觉受,不再去体验其他的任何事物,也就是排除了散乱心,你能够唯一的安住于手的这种暖,这样你就达到很高的专注。
  • 这种专注达到之后,你就借助这个手的暖,瞬间的达到全身的暖,也就身体的整体宏观觉受将消失,只剩下这一团暖。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微观物质状态就没有大与小的区别,没有这种空间的感觉,所以你可以通过局部的突破获得整体的突破。因为微观物质状态局部就是整体,内就是外,大就是小,没有这种平时的这种空间感、物质障碍感,所以只要你在局部获得突破,只要你在手上的暖获得突破,你就可以瞬间获得整体暖的突破,这是通过暖的方向实证。
  • 如果你是通过气机这个方向实证的,也就是说你体验到手上有气机的感觉,那你可以暗示,也就意念上,让气机慢慢的动,就像手上放了两个水滴一样,暗示让这个水滴晃来晃去,让水滴这样去动,就这样的,当然你是在体验这个气机在动的,通过这样运动选择性专注越来越强,它就演变为高度专注的潜意识专注,那么你就可以借助气机,然后达到整体宏观状态的丧失,不再使用身体的整体宏观状态。
  • 这就是我们借助对手的这种物质状态的观察,完成物质和思维两个方面的调整,也就是完成对宏观物质状态的摆脱,和对微观物质状态的使用,完成了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
  • 在手的微观物质状态形成之后,我们在观的时候,注意要使用的就是潜意识的功能,潜意识思维功能去观。观这个手的时候,一方面指挥运动,一方面还要用似有似无的观念去观,还不能盯得太紧,也就是保持张弛有度。
  • 怎样保持张弛有度?就是你过分的作意的观的话,注意力特别特别集中的时候,刚开始是有意识注意力的,这样容易打破了潜意识状态,所以就是要一边体验这个手,专注的体验这手,同时你要注意,防止有意识思维插进来。要在潜意识中,似有似无的,专注地去体验手。
  • 怎样才能在潜意识中似有似无的体验手?这就是咱平时说的,用眼睛的余光,用眼睛的余光去实证。这个咱们以前举过例子,要像这个猎人捕捉兔子一样,用眼睛的余光始终专注地去观察那个兔子的。但在实证过程中,他又掌握不能故意的,不能让它发现,所以它就是表现出一种似有似无的、若即若离的这样的姿态,但事实上它是非常专注的去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潜意识的专注,怎样潜意识的使用这种能力。
  • 入定其实也是这样的,入定并不是放松的,入定是一种潜意识的用力,如果你掌握不了这种潜意识的用力,你是无法入定的。我们说观将动未动,观那个微细的地方,微细的纹理,观到最微细的时候,你仔细体验一下,你都是在潜意识用力的,而不是完全放松的。放松只能让你达到静,到了静之后,你才能向禅定中发展。
  • 放松的目的是什么?放松的目的是摆脱身体的,不使用这个身体,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蜜蜂要离开这个花,然后才能飞向另一朵花,所以放松是摆脱身体。而你想使用禅定的状态,你就必须学会使用潜意识用力这种方法,在这里就是你要观微细、观将动未动、观那个最微细的纹理,这时候你就能够掌握什么叫做潜意识用力。掌握了潜意识用力,你就自然的入定了。
  • 由于你第一次实证,你不了解怎样潜意识用力,所以你通过观将动未动和观的微细的纹理,去掌握潜意识用力。如果你以后经常入定了,你掌握了潜意识用力,知道怎样潜意识的用力了,你将不再去通过这种观法去入定,而是直接潜意识用力,直接入定。这就是通过相应去入定的,我们观这个微细的纹理和观将动未动这是实在没办法,你不知道怎样潜意识用力所以才去观的,使用这种方法的,如果你掌握了潜意识用力,是根本不需要这样去观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入定的本质,由于佛法是心地法门,那么在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心?就是潜意识的用力。掌握潜意识用力,在这里谈得有点远。
  • 回过来咱们继续看观手,看381页,
  • A动态观手:
  • 为什么要动态的观手?那是因为手和心最相应,这里的心指的是有意识思维,指的是选择性注意,因此观手事实上是用选择性注意这种功能的,所以我们必须对它进行设置,根据选择性注意的特征进行设置,选择性注意它对动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要设置为动态的。
  • B静态观手
  • 在静态观手的时候,我们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咱们刚才说的这些。咱们再看倒数第二段:
  • 静态观手的优点就是容易培养起专注的静,有利于突破,缺点是在平时生活中选择性注意处于高频活动状态,因此在观手的过程中不容易入静,不容易快速体验到手上各种觉受的变化情况。
  • 所以在静态观手的时候,刚开始有个过渡的阶段,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你暗示手的这些感觉,它在慢慢的动、慢慢的动。经过这种暗示,专注力越来越强,专注力强了之后,你就不用再这样暗示了。为什么?因为这个微观物质表现的非常非常的明显,它已经牢牢的吸引住了你,使你的专注力非常强,没必要再通过这种暗示。因为暗示本身也属于散乱心的,也是需要排除的,所以这时候你就渐渐的放弃了暗示,仅仅去体验手上的气机或者暖的微细变化。
  • 它为什么有微细的变化?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了解这一点,因为什么?这个微观物质,它仍然是和潜意识散乱对应的,我们身体是和散乱对应的,散乱分为有意识散乱和潜意识散乱,有意识散乱是和宏观物质状态对应的,潜意识散乱就是和微观物质状态对应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培养专注力,因为刚才这个专注是有意识专注嘛,它事实上还属于散乱,它属于一种有意识的专注,有意识专注本质上仍然属于散乱的。
  • 所以在这里就是一个思维的定义问题,就是这种选择性思维它具有一个高频活动状态和低频活动状态,低频活动状态从根本上说也属于散乱,但是它能够快速的转化为潜意识专注,它是使用选择性思维破选择性思维的。
  •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你使用的是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并没有被破除,而选择性注意它是建立在执着心基础上的,它具有一定的活动频率,所以这个气机,它会有一种自发的运动,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非常静止的状态,它是有所轻微的运动的,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去体验它的微细的变化,你不要再去引导了,而唯一的专注的去体验它的变化,它的微细的变化,体验微细的变化是用什么样的思维功能才能体验它的微细的变化?那就是潜意识,有意识思维是作用于明显部分的,它无法到微细的变化,也就是说只要你现在在体验微细的变化,你就能够培养起高度专注的专注力,培养起潜意识专注。
  • 当你潜意识专注能够培养起来之后,你对手的微观物质的一切的变化现象都能够清清楚楚。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能够快速的掌握微观物质的状态,从而获得一点突破而整体突破的这种效果,从而安住于这种暖或酥暖或者整体气机的一种体验中。
  • 当然通过手去实证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是证入了暖和酥暖。因为什么?是借助选择性思维去实证的,选择性思维它还是一种刚强心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出现一些对抗的作用,从而出现这种温度的感觉。温度的感觉都是两种力作用的结果,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当其中一种力完全的停止,就是选择性思维完全被停止了,就不会出现这种温度的感觉,反而会证入高度的清凉,这就是初禅未到地定这个清凉。在禅定中我们就把选择性思维伏下了,所以一定要了解是通过温度感觉去证的,你是通过调整这两种力量的对比关系去进行实证的。
  •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明白,你体验的是手的物质的感觉,一切物质都建立在选择性思维的基础上,所以手的这种物质感觉的体验,从根本上说,就是调整选择性思维。你是在利用选择性思维,调整选择性思维。从选择性思维高频活动状态,慢慢的慢慢的是在调整为低频活动状态,使他那种波动性越来越差、越来越差,这样微观物质状态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稳定。
  • 当选择性思维完全被伏下了,不再发挥作用了,它也就是选择性思维完全被伏下了,它不再发挥作用了,你将丧失物质的感觉,你将不再体验到手的感觉,也就没有暖的感觉,没有也酥暖的感觉,也没有气机的感觉,那么你将证入一种清凉的状态,就是说将证入未到地定这种状态。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借助手,借助手的感觉去进行实证这中间经历的过程。
  • 我们看382页:
  • 观手的具体操作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 (一)喜“动”阶段
  • 这个咱们简单的了解一下就行,因为观手是非常简单的,几乎是所有人都可以轻松地掌握这种方法的,而这种方法的效率是非常高的,你能够在短期内快速的掌握这种方法。喜“动”阶段,什么叫喜“动”?也就是选择性思维在不停的寻找,它在寻找什么?它在寻找专注点,这个阶段的实证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最需要掌握的方法,就是你要制造这个观察对象,制造专注。
  • 怎样制造专注?咱们举个例子建筑工人,因为意外出现这样的反应,当然你在制造的时候,不是通过意外去制造,而是专门去制造,二者的原理是一样的。怎样专门的制造?比如说你现在可以两手相击,用力的把两手鼓掌,两手相击,让这个手感觉到疼痛,感觉到麻,一定要刺激它,让它具有这种明显的感觉。有这种明显的感觉之后,然后静静地坐在那里,闭上眼放松,完全放松,开始体验这个手。这时候,你立刻就会发现这个手出现了麻、涨、热,有时候甚至你能体验到气机的感觉,当出现这种情况之后,你就要专注的去体验这些感觉。
  • 怎样专注的体验?那你就可以用刚才说的,去暗示它的动,意念上的运动。如果你在启动的状态下,因为散乱心嘛,你观不住了,观不住了重新鼓掌,再次制造这个所缘,然后再放松,再去观,这样就安住于微观气机状态了,这是第一个阶段,是喜“动”阶段,是散乱心比较重,有时候你观不住。
  • 二、喜“静”的阶段
  • 那么这时候,你就不用再去这样刺激了,不用制造这个所缘了,因为什么?因为微观物质比较明显了,微观物质这时候已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了,这时候你就完全是一种意动而形不动,因为手的形态上动是宏观物质状态的动,是和严重的散乱心对应的。进入第二个阶段,进入喜“静”的阶段,散乱心不是很重了,那你就不必要在形态上去动了。如果你形态上还在动,那相反你是在刺激使用宏观状态的,刺激使用散乱心的,所以在第二阶段,一定不能动的,不能形态上动,仅仅只需要意念上的动就行,意念上的动是在用潜意识的,是静这种状态的。所以在第二阶段要注意这一点。
  • 三、突破阶段
  • 到了第三阶段,连意念上的动也不能再有了,因为意念上的动,也是在培养散乱心,也是在使用散乱心的。因为是你主动做出的,你主动做出这些观念就是散乱心,一定要了解你主动做出的这些就是散乱心。
  • 在这个阶段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就是客观的观察,客观观察微观物质的运动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你会通过这种观察培养起高度专注的专注力。所以在第三阶段,就是要客观的观察它微细的变化。在这个阶段有一个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你会发现,你的心稍稍有所变动,这个气机就会立刻同步展现出来这种运动,也就是你的心稍稍的有一点点变化,物质方面马上就会有所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体验这种变化,通过体验这种变化,通过物质方面表现出相应的这种反应,你会反过来,破了你的散乱心。
  • 这个地方明白这一点,在这个地方就是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通过物质方面的反应,放大了你思维方面的散乱心,然后能让你反过来破除散乱心,因为深层次的散乱心你是很难发现的,你是无法去主动破除的,因为你的主动本身就是散乱心,所以在这里就是我们必须借助这个微观物质,相反的破除我们的散乱心。
  • 所以在第三阶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体验”,就是观察手上这种感觉,它是怎样和我们的散乱心同步运作的,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这种对物质的观察,反过来破散乱心。
  • 因为散乱心这个东西,在这里属于潜意识散乱,潜意识是能够被打破的,只要你觉知到了,它马上就被打破了,所以就是第三阶段要了解, 它是一种客观的观察,它观察的侧重点,就是要掌握物质和思维之间这种严格对应的关系,通过物质和思维之间的对应关系,借助物质的表现,发现思维方面的这种散乱,从而破除思维方面的散乱。这样我们的专注力就越来越强、越来越强。通过这种方法就获得了突破。
  • 手上一旦获得突破,也就是一点获得突破,很快就会获得整体的突破。这一点到咱们的网站上看下,好多新人在实证中,就是善于通过手去实证,所以在短时间内,就会获得很显著的突破。也就是很快的手和腿、身体等等就会没有感觉就会消失,获得整体的这种暖,有的甚至是酥暖。所以观手如果你应用好的话,它的突破是非常快的,如果你应用的不好的话,它会出现一种烦。你会感觉到手比较燥热,非常烦,那是为什么?因为散乱心的原因,你太散乱,你掌握不了这种方法,如果你在经过实证之后,你觉得这个烦很难突破,总是觉得这个手越观越觉得烦,这时候你就不要再观手了,就是说明这种方法你没法掌握,也就是说你没法通过使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没法通过使用平时这种有意识思维去实证,你没法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掌握转化规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改用其他方法,不要再使用这种方法。
  • 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你可以使用打瞌睡,打瞌睡能够快速的实现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所以各种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对观手这种方法,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操作有难度,那就不要使用,这个就是我们在实证中,需要经过的一个过程。
  • 我们看384页,中间这段:
  • 通过体验手的“有”与“无”,体验宏观物质的时候,它有一个过渡的阶段就是,不是一下子就进入微观物质状态的,它有一个宏观物质逐渐消失的过程。在这里就要体验宏观物质消失的过程,这样能够使自己的柔软心越来越强,这是为什么?因为宏观的物质状态它是和严重的散乱对应的,而这种严重的散乱是刚强心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身体的宏观状态的感觉它是和刚强心对应的,那么反过来,你在体验宏观感觉的“有”与“无”就是在掌握刚强心向柔软心转化的一个规律。
  • 所以手上得到暖之后,我们要反复的多次体验,这个手的宏观感觉的“有”与“无”,比如说暖生成了,你不知道左手在哪里,右手在哪里,但是你有这两只手的微微这种宏观的感觉,还有这个轮廓感,这时候你就要体验这个轮廓感的“有”与“无”,一会它消失,一会它有,在这个地方慢慢的体验它的“有”与“无”,逐渐逐渐你就安住于这种“无”的状态,安住于“无”的状态,就是安住于柔软心的状态,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在实证中要注意这一点。
  • 接着咱们看385页,这里面有几个需要注意的:
  • 1.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其他干扰性念头
  • 这就是第一个阶段,你没办法利用了,所以它散乱心很严重,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散乱;在第二个阶段,在静阶段,就是潜意识散乱,有时候走神你也发现不了,所以在这里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在第二个阶段念头大多数都是希望性的念头,比如出现这种暖、酥暖等美好的状态时候,你总是希望保持这种状态,特别的追求这种状态,沉醉于这种状态,这些心都是一种追求的心。你在对比中发现这种境态很美好,美好的东西你追求同时你又害怕它丧失。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从自己的希望和从自己的观念等等,从这些观念中摆脱出来,而需要怎么做?就要专注的体验,体验这个暖它是怎样变化的?将来大家在实证中会体验到这个暖,它并不是稳定的,它是在慢慢变化的,有个变化过程,为什么有个变化过程?因为暖是物质的感觉,是微观物质的一个特征,物质是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的,而选择性思维具有波动性的,选择性思维的波动性就会表现在物质特征的波动性,就会表现在暖的波动性,这时候你就会体验到波动。
  • 潜意识是会向着高级状态发展的,是向着快乐的方向发展的,有一种追求快乐的本能,动它会是一种燥热,是一种苦,所以它会自动的向着那些不动的、美好的状态去发展。所以这个动会变得越来越微细,越来越微细,随着越来越微细,暖越来越稳定,越来越美好,最终就发展成酥暖。当然在酥暖的情况下,并不是完全破除了选择性思维,它很还有微微的一些动的,酥暖你要仔细体验的话,它还有一些微微的不稳定性。所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体验物质特征它的稳定性,去逐渐逐渐伏下选择性思维,当这个选择性思维真正完全被伏下了的时候,酥暖这个状态你也把握的非常好,你确实做得非常好,能够准确地去观察,能安住于这种观察,安住于这种状态,这个专注力会越来越强,那么酥暖之后,就完全形成了清凉。
  • 但是绝大多数人是在酥暖这个地方是把握不了的,那么在这里就需要怎么做?我们可以在这个阶段绕过去,也就是得到整体的暖之后,开始观外境,观外境这时候是非常成功的,只要一观外境,很快身体的觉受将完全丧失。所以就是我们在这种观的过程中,根据可操作性,你觉得哪条路容易做,就从哪条路进行实证。
  • 2.审美疲劳
  • 审美疲劳尤其在喜欢动那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最容易出现的,因为这个心安定不下来。在第二个阶段,它是静极生动也容易出现这个,到第三个阶段相应就好得多了,因为第三个阶段专注力就是越来越强,也就是稳定性越来越强。那么怎样处理?我们看:
  • 1、要继续保持和深化柔软心,在柔软心上下功夫。包括刚才我们说的体验“有”与“无”也是这样的,保持柔软心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给自己暗示,我要保持柔软心,这样就能保持柔软心,这个也不是这样的,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诱导。
  • 比如说刚才我们观察宏观物质状态身体的“有”与“无”,这个也是为了保持柔软心,向柔软心发展的,同时我们去体验手的这种感觉的微观的变化,也是保持柔软心。因为什么?只有潜意识它才能够作用于微观的变化过程,刚强心是作用于距离的变化过程,也就是有意识思维是作用于明显的变化部分的,没法作用于微观变化部分,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保持和深化柔软心,是借助一定的方法才行,不是我们现在想柔软就柔软的。接着咱们看:
  • 2.这时候我们一面要专注体验手上这种感觉的微细变化,另一方面要随时防止其他念头插进来。
  • 在这里就是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方法就是你唯一的安住于一种感觉就行,如果这时候手上的感觉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话,没法吸引你,这个念头还是不断地插进来,那怎么办?那你就可以稍稍的觉知其他念头,觉知其他念头之后,就是把侧重点稍稍变一下,变一下之后可以觉知其他念头,觉知其他念头之后,其他念头就没法插进来了,没法插进来之后,你就逐渐又开始能够对观察对象形成专注了,这是其中一种方法。
  • 如果你的侧重点完全被其他念头吸引,就变成观心这种方法了,变为观心这种方法之后,你将完全丧失物质状态的感觉,因为观心是住于思维本体的,物质的感觉属于思维内容,通过观心你将丧失对思维内容的观察,你将丧失一切物质的觉受,物质的体验,将完全住于思维的状态,就是住于思维本体,这就是第二。接着咱们看386页,我们再看中间这段:
  • 即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根本突破,但也一定至少能够得到暖,这就为实证中其他观法打下了基础。
  • 比如为观腿疼打下基础,就是在手上观暖获得突破之后,你将来再去打坐的时候,观腿的时候,比如说腿疼了,这就很容易突破了,你观手有手上的经验,腿再疼的时候,你就会专注的体验这个腿疼的时候它的涨、麻。
  • 由于你手上有了很显著的感觉,那么在这里,经验就会转移到对腿的观察上,那么很快的,腿的这个地方就会形成暖,在最疼的时候,在你感觉最痛的时候,这个暖能够快速的形成,因为专注力的原因。当它快速形成之后,这个腿它的疼痛就会瞬间消逝,也就是你想让它突破腿疼那一关,你就必须在微观物质的这个环节掌握的非常好,也就是观手做的非常好,这样你观腿疼就很容易成功。
  • 如果你对微观物质没有任何的掌握,就是丝毫不了解,那么这个腿你只能用熬的方法,熬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得风湿,得禅病,在打坐中得这种严重的风湿,或者是腰部的疼痛等等。所以我们要想不得这种风湿,不得打坐的禅病,我们就必须掌握微观物质状态,掌握对微观物质的使用,怎样才能快速掌握对微观物质的使用,那就是观手是最快的方法,如果你要是通过观呼吸去观的话,观呼吸没有一个月你是很难成功的,观手你掌握的好,一天的时间就能获得显著的突破,一星期的时间就能迅速的、熟练的掌握这种方法。
  • 2.注意事项
  • (1)昏沉和散乱
  • 这就是刚开始观手的时候,这个属于昏沉;在第二阶段,在静这个阶段的时候,容易堕入散乱,这就需要一些针对性的方法,所以我们主动使用一些方法;在第三阶段昏沉和散乱这个都被破除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深化专注,让专注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强,第三阶段因为专注已经形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专注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强,不断的深化,形成高度专注的潜意识专注,这就是昏沉和散乱重点是指前两个阶段。
  • (2)就是身体反应的多样性
  • 在观手过程中,由于比较散乱,不够专注,这时候身体微观物质方面就会相应地表现为身体其他部位各种觉受不断发生生灭的变化。比如说其他部位出现热感、针刺样感觉等。在观手的过程中,其他部位出现了反应。你正在观手,你觉得腿有点刺痛,或者这个腿某一部位突然出现热的感觉,这是什么样的原因?这是因为选择性思维在不断的活动中,也就是专注力没有形成,所以你能体验到其他部位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唯一的专注于对手的体验,因为手和心最相应,最容易形成专注。
  • 如果这时候你转为观其他地方,那么就不容易形成专注。因为其他地方和心是不相应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不要去理睬身体其他部位的反应,唯一的安住于手上的感觉,唯一的观手,一定要掌握最基本的一个原理,就是一点突破,整体突破。在微观物质状态方面没有大与小,内与外这种空间感,这种区别。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注意力完全作用于一点,作用于局部,作用于观察对象,从这个地方培养起高度专注的专注力,才能快速的解决身体。
  • 在这里我们要了解,这些觉受它的特征就是:位置不固定,瞬间的生灭,属于苦受,没有乐感,这些现象都表明是选择性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也就是将来你出现这些表现之后,你要准确的判断,准确判断之后,你就知道该怎样采取措施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要被其他状态所吸引,唯一的安住于对手的观察。
  • (3)手烦
  • 手烦就是散乱心比较显著,有的人性格比较急躁,也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身体素质也不一样,因为观手本身就是解决身体的,但是每个人的身体又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这就在观手这个阶段,观手这种方法就是因人而异,如果你确实观不了,越观手越烦,那你就不要再观了,要果断的放弃,最好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虽然别人觉得观手非常好,突破非常快,但对你来说不一定是这样的,它可能就是一种坏的方法,所以就是如果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你经过实践,你觉得这个方法不适合你,不适合你就要果断的放弃。然后咱们看:
  • (4)实证突破阶段的退失问题
  • 这就是刚才咱们在这个谈的过程中,也反复地谈到这一点,按着这个操作掌握就可以了。咱们看最后一段:
  • 总的来说观手这种方法在操作中,我们要顺应当前这种思维状态以动为主的特征,先在动中观手,通过手的极微小的运动,也就是观这种动作,提高专注力,在手上微观物质的各种现象比较明显后,我们就要逐渐放弃这种运动,也就是意念上的动,因为意念上的动,它也是你主动做出的这种观念,它都是一种散乱心的,那么这时候就要放弃,改为意动,意念上动去观察体验这些觉受。
  • 当我们能够轻轻松松观察到,自由自在的安住于这些觉受时,再逐渐放弃意念上的动,这时候就让追求快乐的这种本能发挥作用,我们在专注地体验它的变化,在追求快乐的本能这种作用下,我们会逐渐逐渐向前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选择性思维越来越被伏下,它被伏下之后,很快我们就证入了酥暖,甚至清凉。如果你就做得确实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中,那你很快就证入清凉的状态。
  • 所以就是在这里,我们需要重视通过手去实证这种方法,但是酥暖这个地方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酥暖这个地方是容易退失的,因为什么?它是一个专注的静,专注的静达到一个较高的状态,但毕竟有静的成分,也就是它容易出现静极生动,这是其中一点;第二是因为你通过暖去实证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是通过酥暖之后,证入的是一种光的状态,你是不容易证入真正清凉的状态,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物质的状态,除非是在观酥暖的过程中,你能够不被这个酥暖吸引,你能够在酥暖的情况下,继续体验气机的这种感觉,或者是暖的微细的变化,这时候培养高度专注的专注力,除非你能做到这一点,但几乎所有人是做不到的,因为什么?这个酥暖是特别特别的美好,它完全就是整体包容性的,咱们说如醉如痴的这种状态,没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好,追求快乐是我们的本能,在这个地方我们总是被它吸引,所以很少能够通过酥暖证入清凉。如果你确实能够通过酥暖证入清凉,那你对自己心力的这种掌握确实是不得了,真的是高人。
  • 所以我们对酥暖要认识这一点,这就要求我们到了酥暖这个地方,因为酥暖容易被吸引嘛,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就是在酥暖之前,整体的暖这个阶段,就要调整方向,不要再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因为一旦证入酥暖这个阶段,你会被牢牢的吸引,那么我们就是在酥暖形成前,就是在整体的暖形成这个阶段,就要转了观外境,不要再去体验身体了。转为观外境,这时候你就能够快速的甩开身体,就会摆脱这个身体,摆脱身体之后,你再去引导。比如说在整体暖形成之后,你开始观树叶飘落,这时候你开始观慢动作,只要你能够观得住,也就是说你不再体验这个身体,不再被这个暖吸引,持续的观这个慢动作,安住于慢动作,那么很快身体觉受将完全丧失,你将摆脱身体。
  • 当你能够安住于慢动作之后,因为慢动作是静嘛,你能安住于慢动作之后,你再去观将动未动处,将动未动是一种潜意识用力,它是为入定服务的,入定是潜意识用力,观将动未动处之后,你很快就证入禅定了。所以能够得到整体的暖的人,想入禅定是非常容易的,不能得整体暖,你始终是在散乱和昏沉两个方面,两个极端来回摇摆的。
  • 就像我们刚开始说的那样,这就是我们通过手去实证。通过手去实证是大家作为居士去实证时需要高度重视的,因为社会上的人有一点,他们追求效果,他一般是不愿意去学习什么理论的,对于社会上的人,你跟他这样去讲理论的时候,他也是很难听懂的,他们需要的就是怎样快速体验到一种效果。
  • 通过手去实证是最快的,你去做你亲人的工作,你的家人不学佛,你怎样才能引导他们去学习?就通过这种体验去引导他,你可以告诉他,就是咱们刚才说的,用力的鼓掌,用力的击掌,让这个手感觉到疼痛,感觉到麻,它有很显著的吸引力,然后马上放松,用一般的坐姿不要再去盘腿,搞那种高难度的,它容易吸引你,身体的其他不舒服它容易吸引你的注意力,所以你就非常放松地坐在那里,非常放松的坐在那里,然后闭上眼,也就是说手都不要用力了,你唯一的只去体验手上这种感觉,你专注的体验。只要你能够静静的安住于这种体验,而不是一会脑子跑这里,一会去体验那里,只要是你不是这样特别散乱,那么很快的,你手上的感觉就非常显著,非常明显。
  • 所以就是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在生活中你去引导别人去实证,引导别人去修行,是非常有意义的,是非常快的,尤其是病人,病人因为什么?他急于治病,急于治病的时候,怎样才能让他快速的去进行实证?那就用这种方法,让他快速的培养起信心,这种方法培养起信心之后,如果在观手的过程中,他真的能够观得住的话,那么通过这种方法他很快就会解决身体问题。
  • 如果在这个观的过程呢,你觉得观了一段时间观不住,因为有的人没有这种信心、决心、毅力啊,观着观着他觉得烦了,烦了以后他最多就是感到手烦,他不会出现任何其他问题,不像有的方法,观呼吸这种方法,得到微观气机之后,一旦你感觉到烦了,它很容易出现严重问题,观手这种方法,他最多最多就是出现个手烦,那么在这种方法情况下,只要放弃这种方法就可以了,不去使用就可以了,它没有什么危害性,所以就是作为我们居士去进行弘法,做家人的工作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进行。
  • 咱们今天就谈到这里,至于“观心”这节,为了不至于使它脱节咱们放到下次。下次去专门的谈,今天咱们结束的早一点,大家都下吧。
实证方法/观手.1475729784.txt.gz · 最后更改: 2016/10/06 12:56 由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