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只有在身体的觉受全部消失后才能真正观心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只有在身体的觉受全部消失后才能真正观心 [2016/10/18 22:11]
admin 创建
只有在身体的觉受全部消失后才能真正观心 [2016/10/18 22:11] (当前版本)
admin
行 3: 行 3:
 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只有在身体的觉受全部消失后才能真正观心?我们的身体和思维的事相续状态也就是“意”是一体的,是一一对应的;只要我们还有一丝一毫身体的觉受,那么我们就一定还处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也就是“意”的相续性状态。 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只有在身体的觉受全部消失后才能真正观心?我们的身体和思维的事相续状态也就是“意”是一体的,是一一对应的;只要我们还有一丝一毫身体的觉受,那么我们就一定还处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也就是“意”的相续性状态。
  
-意有动和静两种存在形式。在“意”这种[[思维的事相续状态】】,我们的心总是在静和动这两个极端来来回回,奔波不息。如果这时候我们进行观心,我们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内守幽静”,而把念头作为干扰这种“静”态的破坏性因素加以排斥。有的人虽然也希望实证,但因为理论上的混沌,导致他们貌似很用功的观心,但事实上却使自己落入“静”中。他们在行住坐卧中、在衣食住行中,时时看着自己的念头,不让自己跟着念头跑,认为这样就是在观心,这和催眠师的做法有什么区别呢?由于现在的思维状态只有动和静两种存在形式,如果你排除了“意”的动态,那么你必然会落入“意”的静态,也就是落入“内守幽静”。虽然静也是一种美好的状态,他们也能因此而觉得自己很悠闲、很快乐,但是因为静是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一种形式,是“意”的一种形式,当他们乐于“内守幽静”的时候,他们将因此而无法回归思维的根本状态,使自己固守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这是最危险的。+意有动和静两种存在形式。在“意”这种[[思维的事相续状态]],我们的心总是在静和动这两个极端来来回回,奔波不息。如果这时候我们进行观心,我们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内守幽静”,而把念头作为干扰这种“静”态的破坏性因素加以排斥。有的人虽然也希望实证,但因为理论上的混沌,导致他们貌似很用功的观心,但事实上却使自己落入“静”中。他们在行住坐卧中、在衣食住行中,时时看着自己的念头,不让自己跟着念头跑,认为这样就是在观心,这和催眠师的做法有什么区别呢?由于现在的思维状态只有动和静两种存在形式,如果你排除了“意”的动态,那么你必然会落入“意”的静态,也就是落入“内守幽静”。虽然静也是一种美好的状态,他们也能因此而觉得自己很悠闲、很快乐,但是因为静是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一种形式,是“意”的一种形式,当他们乐于“内守幽静”的时候,他们将因此而无法回归思维的根本状态,使自己固守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这是最危险的。
  
 当我们彻底解除了身体的全部觉受后,根据心物一体的理论,我们同样也跳出了[[思维的事相续状态]],这样我们就从根本上摆脱了“意”的静态。这时候进行观心,就决不会落入“内守幽静”的状态,因为这时候的思维根本没有静这种状态,自然也无静可守,是无法堕入静中的。这时候的观心,将是我们住在思维的本体,从而给回归思维的根本状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这时候在观心的同时,再加入“排除念头”这个观念,我们将因此而进入定中,进入思维衍生状态中的高级状态。 当我们彻底解除了身体的全部觉受后,根据心物一体的理论,我们同样也跳出了[[思维的事相续状态]],这样我们就从根本上摆脱了“意”的静态。这时候进行观心,就决不会落入“内守幽静”的状态,因为这时候的思维根本没有静这种状态,自然也无静可守,是无法堕入静中的。这时候的观心,将是我们住在思维的本体,从而给回归思维的根本状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这时候在观心的同时,再加入“排除念头”这个观念,我们将因此而进入定中,进入思维衍生状态中的高级状态。
只有在身体的觉受全部消失后才能真正观心.1476799875.txt.gz · 最后更改: 2016/10/18 22:11 由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