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讲座19

咱们还是先看精进群里的交流情况。

精进群里的同志们都能在群里面积极地谈自己实证问题,主动地暴露自己的实证问题,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在佛教的历史上,在那些大型的辩经会上,大家都是主动地去谈问题,只有把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了,然后你才能够真正进步的。你整天装作一个什么都懂,装做一副高深的样子,那你将永远不可能成功的,最终是害了自己。人身难得,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所以在交流中,要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群里老同志能够积极地帮助新同志解决问题,尤其是理论功底比较好的,比如说微尘、铁铁、水晶、发现号等等,大家都能够主动去帮助新同志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在回答问题方面,准确率往往都是非常高的。这样,老同志和新同志交流过程中,新同志能够进步,老同志在反反复复地交流中,也能够使自己的基础越来越扎实,这样实证就不至于走冤枉路。

在群里谈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同志还是不知道两种思维功能是怎样使用的,不知道这个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是怎样使用的。实质上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需要谈,因为平时生活中我们就是很自如地使用的。下去之后可以专门训练一下,就是咱们上次谈的,你随便拿一样东西放在那里,然后先用普遍性留意去观察,然后接下来再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察。当你用普遍性留意去观察的时候,你必须把这个物体放在整体一个环境观,也就是周围环境,把它一起共同去观,做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去观察它,也就是普遍性留意观察是用眼睛的余光去观察的,这种观察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似有似无、若有若无、若即若离,就是用这样的心态去观的。这样观了之后,然后你再用选择性注意去观,用选择性注意观的时候,你必须盯着这个物质去观,周边的环境你就不再管了,集中力量用这个选择性注意观,观的时候,你就是观这个物质它的构成等等,你就是对这个物质的局部特别地清晰。就是这样去训练。

其实这个也不需要怎么训练的,我们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能够熟练应用的,只是需要注意一点,有的同志在使用其中一种功能的时候,往往在考虑另一种功能怎么办,这个也是不需要考虑的,咱们说大道自然,自然是最科学的,因为什么?它是本能、是天然,最合乎规则的。你想学习实证,就学习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怎么生活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这两种思维功能的。还有一个就是观呼吸的时候,我们平时是怎样观呼吸的,这个是最合乎实证原则的、规律的。一定要牢记这一点,不能够再用那种创造的思想。

我们在使用这两种思维功能的时候,如果你使用其中一种功能去实证,那么另一种功能就不用管,实证的结果是:另一种功能自然会向你使用的这种功能靠拢,最终二者融合为一体。比如说:你用普遍性留意去观那个苹果,那么这时候,你就不要管选择性注意在干什么,你只管这样似有似无、若即若离地观就行,选择性注意根本就不用管,随便它干什么都行,它最终是无法脱离你所使用的这种思维功能的。反过来,同样的,当你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苹果的时候,那你也不要管普遍性留意在干什么,根本就不用去管另一种功能在干什么,它最终都会合二为一的,这两种功能最终都会合二为一的。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不能说是了解这两种思维功能之后,反而不会应用这种思维功能了,就像有的人一样,平时本来是会呼吸的,但是,一旦学习了观呼吸却不知道该怎么呼吸了,这就是不了解自然是最科学的,生活经验是最宝贵的,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样的生活经验,实证是非常轻松的、非常快乐的。这就是对这个思维功能的使用。

另一位同志谈到是:观手的时候究竟使用的是哪种思维功能?

因为我们对身体的觉受是非常敏感的,同时我们对手是使用是非常灵活的,有得心应手、心灵手巧,手上的感觉是我们最容易体验到的、最敏感的,所以是我们观手的时候毫无疑问用的是选择性注意。一定要牢记这一点,你设置的观察对象它具有吸引力,那么用的肯定就是选择性注意了。

使用选择性注意的过程中,在刚开始的时候,你用的是一种有意,有意就是一种作意,在观的过程中,慢慢它就必须转化为,也就是说转变为一种潜意识观,潜意识的专注,潜意识的注意。要了解使用选择性注意观的过程中,思维功能是怎样演变的。观手的时候,比如说,随便观什么都是这样的,先用选择性注意这样专门地去观,观的过程中,它逐渐演变为,也就是刚开始是“有意识的选择性注意”,你有意识这样做的,慢慢的它就演变为“潜意识的选择性注意”,变成一种潜意识的选择性注意,一定要了解这一点,由“潜意识选择性注意”慢慢的就变成了“潜意识选择性专注”。这个咱们待会再谈,今天咱们还要专门谈这个问题。

这个就是咱们对精进群里交流的这些情况咱们简单谈一下。

接下来咱们需要了解一下的就是:在实证中对于观察对象我们要科学地去观察,不能够是不掌握原理就贸然去进行。

具体来说,我们怎样去科学去观察、科学去对待,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还是那个观树叶的飘落,大家现在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观这个树叶的飘落,围坐在树下,观树上飘落的这个树叶,然后这个树叶飘下来,又飘到树下一条小溪里,很小的小溪里面流走,就这样一个场景,观这个树叶飘落。处于不同思维状态的人去观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同样是这样一个场景,咱们现在开始,大家可以开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现在开始想象一下这种场景。

其中一个人住于平时的散乱的状态,也就是他使用的是这个选择性思维,他不断地走神,一会观这里,一会观那里,那么他观这个树叶飘落的时候,那就随便观的,观一下,然后眼睛就跑到别的地方了,那么这种情况,就是我们一般人的生活情况。

然后,另一个人,他属于走神的,走神的时候他在想别的事情,那么树叶的飘落,他印象是什么,仅仅只是稍稍有一点印象,就像潜意识,咱们说的这种普遍性留意,能够观察到、觉知到这个情况,但他不会专门地去看树叶的飘落,他一直是在走神的,一直是侧重于自己的走神的内容,注意这一点。

那么,还有一人是打瞌睡的,他在瞌睡,不断地点头,非常困倦的,那么他观这个树叶飘落也是这样的,和那个走神的人是一样的。

然后,再有一个人他是入静的,他体验这种静景的美好,那么他观树叶飘落的时候,怎么样?他就开始体验这个树叶的飘落很静、很美好和自己内心的感触的。

然后,还有一个人什么样?他观树叶飘落整体的美好感,他能清楚地觉知这个整体的美好感,他对整体这样觉知,保持清明的觉知,一定要掌握这一点,他是对整体保持清明的觉知,而且他不使用身体去觉知,他身体保持一动不动的,觉知时间又非常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将证入欲界定。

然后,还有一个人,他也观这个树叶飘落,他是在观树叶飘落过程中,逐渐、逐渐开始观树叶飘落的这个微观运动过程,在观的过程中,慢慢地他开始斩断树叶飘落的这个过程了,也就是说将动未动处,他指挥这个树叶动,直到他最后不再让树叶动,就在这个地方用功,就是在将动未动处用功的,那么这个人将证入禅定中。

那么还有一个人,他也在观这个树叶飘落,但是他从高级禅定下来的人,他能安住于内心,也就是说,他能够觉知到这个树叶对他自己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在禅定中出现的念头,因为经常观这个念头,念头出来了,那么禅定中的人,马上就能体验到念头对自己的影响,知道这个念头破坏境界,他就很快就要使用观念去排除这个念头,也就是说他能够清楚地觉知念头对自己的影响,他始终侧重于观察这些念头或外境对自己的影响,一定要牢记这一点,从禅定中出来的人是保留着这样的习惯的,他并不是像我们平时人一样侧重于观察外物,他是相反的,侧重于体验外物对自己的影响。那么同样的,当他观到这个树叶飘落的时候,他能够仍然安住于自己的内心这种觉受,也就是体验外物对自己的影响,他并不把侧重点放在树叶飘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属于一种观心,属于一种观心的方法,我们要了解这一点,从高级禅定中下来的人,他是这样去进行的,像我们平时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他就是侧重于这种外境,因为一切外境都是念头,为什么?因为心物是一体的,物质是思维的一种外相,我们现在的思维表现为念头的相续性,因此,一切外物统统都是念头,对于你能够安住于思维本体来说,那么,一切外物都是念头,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所以,他看到这个树叶飘落的时候,他马上就知道这个树叶它是一种念头,是一种影响,是一种外在的干扰,它干扰到自己内心的这种安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属于观心,属于在平时这种动态中观心的,那么这个人,他将在外因到来的时候开悟。释迦牟尼就是这样,是安住于这种状态,体验这种状态。

对于同一个树叶的飘落,这么多人,大家围坐在一圈的,围坐在这周围,不同的人观的时候,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使用观法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你在观的时候侧重点在哪里?你想达到哪一个目的?你该怎样操作?而不能说是看到这个树叶飘落的时候就随随便便就观,这个是不行的,一定要掌握这个原理。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科学地认识实证,不能靠经验主义,也不能充满了盲目性,如果是没有这种的科学态度去对待实证的话,那么你对实证往往是很茫然的,虽然有时候你希望达到某种境界,但你采用方法、你采用的观法、你观察的侧重点,根本就不可能把你引导到那个目的地。那么你的实证虽然也付出了很多,但是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不尽人意的。这就是在观察这种外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这一点,对任何观察对象,我们都要按照自己的目的去决定该怎样观。要科学对待实证。

再一个有的同志谈到:观虚空。

虚空是一种高级物质,也就是我们向高级状态发展,要了解高级的物质境界它是比较简单的,越是低级的物质世界它越复杂。因为条件论,在高级物质世界,条件比较简单,因此事物表现得比较简单,而低级物质世界,像我们现在这种物质世界,它是比较复杂的,山有各种各样的山,地形就是各种各样的,树啊等等,这些物质形象都是千变万化的,非常复杂。在高级的世界并不是这样,很简单,比如虚空这个境界,就像天空,非常非常简单的。

越是简单的物质,我们越没办法掌握,为什么?因为在现在这种状态,我们已经习惯于使用这种复杂的相续性思维了,对于那种简单的事物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该怎么办?我们怎样才能够融入虚空?通过观虚空证入高级境界?那么我们必须借助现在的这种生活经验、生活习惯,我们的实证必须充分地利用平时的这种生活经验、生活习惯。要不然的话,你的实证将麻烦得很,你将没法去操作,就是操作性达不到。

这时候我们该怎样去操作呢?我们可以去观想虚空中有小鸟在飞,一只小鸟在飞,或者一朵白云。本来是观那虚空的时候,不应该有这些物质的,你可以直接观的,但你的确没办法操作,比方说,你现在观虚空,你根本就没办法操作,那怎么办?就只能这样做了,通过这些物质去诱导,借助这种物质的手段去诱导。

你该怎样观?首先,你先让自己体验这个虚空,醉人的、高远的、湛蓝色的虚空,让自己的心平静之后,然后再观想虚空中飞来一只小鸟,你要对这只小鸟进行设置,因为我们平时见到这种小鸟都是我们现在这种物质状态它所表现出来的,是执着心比较强的,你要把小鸟设置成咱们说的透明的、柔软的,这种虚化的,也就是小鸟是很柔软,也就是说,没有这种明显的这种物质形象,它是和虚空……很淡薄的,就像那种薄薄的云一样,非常非常的轻薄,那么这时候,你可以透过这个小鸟看到后面的蓝天的,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它就像一个很稀薄的云一样,很微弱的,这样去观。这样观的目的是排除你平时的那种物质的观念,我们平时的物质观念都是与刚强心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一定要对物质进行设置,不能原封不动地拿来一只小鸟放在虚空中,这个是不对的。然后,我们观这只小鸟在飞行。飞行的时候,刚开始,你可以像你在看天空中一般的小鸟一样它在天空飞呀,体验它的美好,让心慢慢平静。但是最终我们必须诱导,让心达到很深邃的状态,那么这时候你怎么去观?观这只小鸟逐渐逐渐飞远,向深邃的虚空、深远的虚空飞去,向宇宙深处飞去,就这样观,越飞越远、越飞越远,逐渐逐渐变成一个点,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一定要在这个地方用功。观到最小的时候,因为越小的时候,你的专注力越强,越容易形成选择性专注。在观的过程中你觉得观不住了,观不住了,你让这个点,这个小鸟再慢慢地飞回来,逐渐逐渐又变大,这时候你又观得住了,又观得住,就再让它飞远,向远处飞,就这样由近到远,再由远到近,在这个远处就这样的来来回回,这来来回回的过程是让你培养起一种深邃的心境,体验这种深邃的心境。这个过程是逐渐逐渐形成专注的过程。当你觉得专注力相应比较强了,这时候你就观这只小鸟在天边消失。消失之后,因为专注力比较强,你能够安住一会儿,但是过了一会儿,你觉得这个心又安住不了,安住不了,怎么办?让这个小鸟又重新出现,重新出现,它再飞,飞一会儿,你觉得心又能专注、又能安住到那里了,你再让这个小鸟消失,也就是在这个物质的有与无这个地方用功。

物质的有的状态是与执着心相应的,一切物质都是执着心的表现形式;物质的消失,就是无的状态,它是和柔软心相应的。体验小鸟的有与无,体验物质的有与无,就是在掌握执着心和柔软心之间演变的规律,这就像我们体验身体的有与无一样。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在这个地方这样用功,时间长了,你将掌握刚强心和柔软心是怎样转化的,你将安住于柔软心,自然而然地排除我们平时的这种刚强心,那么这样你将可以安住于这种虚空的境界。

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基本原理就是:我们要达到任何一种高层次境界,原则上我们是必须与那种境界相应才能够达到,但是因为我们的确没办法相应,怎么办?我们就借用物质手段让自己的思维达到一个高层次状态,达到高层次状态之后,我们再通过心物一体这个基本原理,和那个物质境界保持心物一体的状态。你想达到蓝天虚空这种境界,你就借助这种物质的手段,提高自己的思维,诱导自己的思维。也就是一切物质手段都是一个诱导,诱导之后让你达到那个高层次思维状态,这样就通过心物一体,和那个高层次状态保持一致。

这个操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边体验虚空,一边去观察这个小鸟,这个小鸟一定是放在虚空里面去观察的,放在湛蓝色的天空里面去观察的,不能在观小鸟的过程中,只观小鸟,而不去想像那个深蓝的天空,这个是不对的,一定要掌握这一点。也就是说,你想达到那个物质层次,比方说你想达到虚空这种物质层次,你就必须把虚空和你观察的借助的这个工具结合在一起进行观察,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通过平时的这种物质,也就是通过这个小鸟,去达到高级思维状态的,但是高级的思维状态是分为很多、很多层次的,究竟哪一个层次和虚空对应?你想使用虚空的状态,你必须达到和虚空对应的那个层次,才能使用虚空,因此,这时候如果你不体验虚空的话,你可能就跳过了那个层次,或者你达到更高层次了,也就是达到了高级禅定中,根本就不可能见这种虚空了。也就是说,高级的思维状态是分为一个一个层次的,你想要准确无误地达到某一个物质层次,你必须在体验那个物质层次过程中调整思维状态,这样你就准确无误地达到那个物质层次。这一个就需要掌握这一点就可以,这就相当于我们在观呼吸一样的,以前咱们谈过,那个咱们就不再谈了。这个就简单地谈到这里吧。

接下来咱们还是看书上吧,看300页的下面:

实证回归的路分为“自动”和“主动”两种方式:

1. 自动回归:

也就是说不需要别人告诉你该怎样怎样实证,就是社会上人,自然而然地在进行实证,自然而然地回归高级思维状态。这个要需要掌握原理,就是: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从高级思维状态演变下来,因此高级思维状态它的一切特征,在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通通都存在,只不过由于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是选择性思维作用的一种结果,是建立在选择性思维的基础上,因此在选择性思维的作用下,这些特征不能够完全地、稳定地、连续地表现出来,但是毕竟这些特征能够偶尔地表现出来,当它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会引导我们向高级状态返回,这就属于一种潜意识的行为,那么潜意识中都在回归高级思维状态的。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本能,本能是怎样形成的?就这样形成的。比如说,我们看见蓝天,不由自主地喜欢蓝天;看见光,不由自主地喜欢光;我们看见那么多人围在那里,你不由自主地想了解他们干什么。这都是一种潜意识的本能,我们在任何思维状态都有这种本能,也就是希望了解其他思维状态的特征,希望了解那种真相。

我们还有一种潜意识的本能就是什么?我们在大街上就是眼睛到处乱看,看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关注点形成专注。为什么要形成专注?因为通过这种专注我们要达到高级状态。这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具有这种本能,这种本能在引导我们进行实证。

那么在特殊的情况下,在高级思维状态在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表现出来的特征能够最大限度地、稳定地、连续地表现出来,那么这时候,这些本能就会借着这些特征,和这些特征一起共同努力,然后就回归了高级思维状态。

这就是我们要掌握一点,就是实证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自动、自发、自然而然地实证,不需要经过学习。要了解这种实证它是一种偶然性的。它有不足之处,比较偶然。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有的甚至像咱们以前说过的要借助那种时光隧道一样,就是突然的因素突然展现,展现之后,然后使我们一下子进入一种状态,有的时候还需要借助这种情况。而有的人是天生的那个根基比较好,也就是说高级思维状态表现出来的特征,在他的身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因此人家的那种实证就容易得多;有的人就不行,这个特征表现得不明显、不连续、不稳定,所以他的实证就很难。

这是自发实证就分为这几种。咱们以前说有的人悟性高等等,等等,其实就是他的个体的差异性,这些特征比较容易表现出来。

还需要了解这个自然回归它的几个不足之处:

(1)偶然性:一个就是偶然性。

(2)低效性:一个就是低效性,效率比较低,全世界那么多的人,他们都在自然地实证,大街上那么多人都在自然实证的,但失败率是非常、非常高的,因为什么?它完全是一种潜意识的作用,无法自主去掌握,无法准确无误地去实证,所以是效率非常低。

(3)经验主义:再一个就是经验主义,因为依靠这种自发去进行,所以在实证过程中都是靠经验的。举例来说,第一个观呼吸的人,他也是在观呼吸中,依靠这种经验去体验的过程中慢慢去积累这个经验的,他只知道这样去做能得到这样的效果,但他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就是自发实证,容易形成经验主义。

(4)接力式的发展:再一个,自发实证因为它是经验主义,所以是很多人在以前形成了经验的积累,互相借鉴这些经验,所以它是一种接力式的发展。

2. 主动回归:

再一种发展方式就是一个主动回归,就主动实证。就是了解实证理论,然后自己去规划这个实证。按照自己的规划准确无误地去进行,这就是主动实证。

无论是自发实证还是主动实证,它们都是基于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都必须使用我们现在的这种思维状态的功能去进行。

使用不同功能去实证,它走的路是不一样的。我们看下面302页和303页这两个图。302页的图4-5是个立体的图。

立体的图就是显示,通过这个图我们应该了解,社会上的人都在实证,上面的一个咱们说的是水泡一样,冒出来的水泡一样,有的高、有的低,这些它表示什么?就表示社会上的人都在实证,大家都象一个一个水泡一样在向上的,在向上去发展。如果你的专注力比较强,那个水泡比较高;专注力低的话,那个水泡就比较低。如果专注力是符合咱们的要求,就是符合实证的要求,那么这个水泡就会一下子向上变成一个水柱和天空连接起来,也就是和高级思维状态连接起来,这个就是选择性专注。这个水柱就相当什么?就是置心一处。咱们说“置心一处,无所不办”,这就是这个连接的柱,它代表的就是选择性注意发展成了选择性专注,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成选择专性注了。记住这个立体图,然后到社会上你就不会去埋怨社会上人不实证了,大家都在实证的,都是在向上冒这个泡的,不一定哪一天,这个水泡就一下子通到天上了。

那么咱们看这个侧面图,侧面图是讲这个两种思维功能它实证的路线。实证路线是不一样的。

先看普遍性留意。普遍性留意是一种很稳定的一种状态,只是它连续性不强,但它的稳定性比较强。也就是说它是普遍性留意的实证发展,咱们看那个虚的箭头F,它是直接指向潜意识的选择性专注的,也就是直接指向高级状态的。这就是使用普遍性留意,因为它是一种潜意识,所以它的发展,我们只需要把它发展成潜意识专注就可以,它和选择性注意实证路有点不同。

选择性注意实证的路是,这中间的变化比较大,但选择性注意在操作上容易操作;但普遍性留意的操作不容易操作,它需要有一个过程。因为什么?普遍性留意它想形成潜意识专注,形成专注,那么它必须通过排除散乱心,就是排除有意识思维,排除选择性思维,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形成专注的,但它无法自己主动地直接形成专注,这一点和选择性注意不同,选择性注意是可以自己主动,也就是我们可以主动去形成专注。

那么选择性注意怎样主动形成专注?那就是在观察对象上下功夫。这种方法是充分利用我们平时在潜意识中希望形成专注这个特征去进行实证的,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眼睛到处乱看,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个能够形成专注的观察点能够形成专注,这是充分利用这种生活经验去进行的,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就需要我们在观察对象上下功夫,只要你设置的观察对象很好,那么你就能够快速地形成专注。因为我们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这种生活经验非常地丰富,所以这个我们必须进行设置。不要一上来马上就去打坐。你上来打坐,在打坐的过程中,你还需要这样设置。倒不如你是平时多想几种方法,你现在开始坐下来,开始设想观察对象,你能找到非常好的这种观察对象,你觉得这个确实能形成专注,然后你再去打坐,在坐上再这样观。这就对观察对象设置我们要做到它能够形成专注。第二个就是观察对象的设置要保证这个观察对象是连续性的,能够让时间延长,就像咱们说观树叶的飘落,能够让时间无限地延长,充分地利用想象力。当你对观察对象的设置能够达到这两条之后,然后你再去打坐。

当然刚开始对初学的人员去打坐的时候,你不要马上现在就去盘腿啊怎么、怎么样,这个倒是没必要的,因为什么?心是最关键的,物质无非是一种虚幻的假像,你可以先采用随便的姿势坐在那里,舒服就行,舒服是最好,然后开始观,观你设置的观察对象。因为你设置的观察对象很有吸引力,时间又能够持久,所以你就能够快速地形成专注,并让这个专注延续,连续发展,那么你将很快就获得突破的。

一定要牢记这一点,使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的时候,突破是非常快的。而不是象使用普遍性留意那样,你必须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个月、两个月,必须经过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成功的。选择性注意不是这样的,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并不是说实证都艰难得不得了。看很多同志的实证真的是确实确实非常、非常艰难,其实是入定根本就没有这么难的,一定要考虑一下:该怎样使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怎样快速去突破?

这就是对选择性注意的使用,我们一定要重视。作为一个居士来说,你没有那么多的零散的时间、清闲的时间,你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实证,可以说失败率是高得很,不要寄希望于你的确能够使用普遍性留意获得经常性地突破,能够经常进入定中,这个基本是没有多大可能的,因为什么?在生活中你就是习惯性使用选择性注意,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处理,因此你是对选择性注意的使用频率非常高、非常熟练、经验非常丰富,这并不是说使用选择性注意是一件坏事,任何思维功能都不是坏事,关键看你会不会利用。在生活中你习惯使用选择性注意,那么在实证中你就用选择性注意去进行高效地实证,那么这时候一定要按照咱们刚才说的:集中力量去设置观察对象,直到把观察对象设置得你觉得的的确确能够实证,能够形成专注了,然后你再去打坐。不要贸然去打坐,要不然就一定是失败的。在坐上你肯定是观不住,本来是用选择性注意去观的,结果因为观不住,慢慢地、慢慢地就变成了又用普遍性留意去似有似无地观了,那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就不要指望这一座去突破了,是不可能突破的。所以一定要先设置,设置到你有一种冲动,你觉得我一定能够成功,我现在一定要去坐,那么这时候再去打坐实证。同时在打坐实证的时候不要马上搞出一个形式主义,在形式主义上下功夫,摆出一副姿势,这个倒不需要的,一定要了解:形式是服务于内容的,一切物质是服务于心的,我们采用这些物质的手段都是为了诱导思维的状态的,诱导思维进入一种高层次状态,所以要抓住根本,在心上下功夫。不要让物质障碍了你的实证,本来是我们要借助物质去实证,结果物质又障碍了你的实证,这是得不偿失的。

只要能够掌握这几点,那么使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是一定能获得快速的突破的。如果你使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一个星期还没有入定的话,你要好好检查一下,这时候不要再继续去实证,你要回过头来,静下心来想一想,究竟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因为使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如果你各个环节处理得比较好的话,是一个星期一定能够入定的。如果入定不了,是肯定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这时候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检查,回过头来自我检查。要不然的话你还是那样贸然实证你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很多次。所以这个要注意这一点。

下面咱们看304页图解:

A是代表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状态。这一点说明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这一个剖面图,这个实证的路线,指的是在思维衍生状态里面的实证路线,使用这个图是绝不可能去开悟的,不可能回归如来藏的,它唯一的是从现在这种状态证入禅定中,也就是我们证入禅定你需要怎样去做,这个图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图表示的……因为你使用的是普遍性留意和选择性注意,这二者的思维功能都是作用于一种思维内容的,它是在思维内容上下功夫的,是在思维内容上进行调整的,因此这个图是我们入定的一个路线图,但不是回归如来藏的一个路线图。这个需要了解这一个。

图上的这些波浪线是代表不稳定的普遍性专注。对于我们经常回归如来藏的人来说,那么你在以后的高级禅定中,稳定性比较强。但有的人没有回归如来藏,他只是通过这种状态、通过一定手段证入了禅定中,那么这时候境界是不稳定的,比如说,他也能够保持整体的心物一体状态,但这个状态不稳定,容易退失,这就是稳定性不强,这就是一个普遍性专注不稳定性。

再一个,那个波浪线的蓝色是代表执着心力比较弱,柔软心比较重。咱们制图的时候,整体的颜色就是:红色代表我们现在这种比较刚强、散乱的心;蓝色是代表比较深沉的,因为大海的蓝是代表深沉的,与如来藏相应的这种心态;绿色是代表这二者之间的过渡的状态,代表静,也就是由红色过渡到绿色,过渡到这个静的状态,在静的基础上慢慢地再进入到一种蓝色这种深沉的状态。我们要掌握这三种颜色它的演变的规律。咱们各种图都是按照这三种颜色去画的。所以要了解这三种颜色代表的意思。

B所代表的是在我们低级的相续性思维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我们现在同时与我们心物一体的这种低级物质世界,用红色去表示。

再下面,看那个尖峰,就是水泡C:

C尖峰代表我们现在这种选择性注意这种思维功能。那种比较低的尖峰是代表专注性不强,就是一般人在大街上走的时候就这样到处乱看,是这种选择性注意;尖峰比较高的是代表专注力比较强的,比如说,科学家他们搞发明的时候非常地专注,这是尖峰比较高的这种状态。通过C的这几个箭头,几个尖峰状,我们就看到,就是很多人就是不停在训练那专注的,专注力有时候非常高,只不过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没法直接连上去,只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直接成功的。哪些问题?咱们上次谈过了:一是他们使用身体去形成专注,在专注的时候也就是说体验身体了;第二个就是他们思维内容的问题,思维内容容易展开复杂相续性,只要思维内容变成单一相续性,那么他们就直接入定,也就是说你现在见到爱因斯坦、见到爱迪生,就可以告诉他们,他们在哪个地方有问题,所以没有入定,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很快就入定了。

D直线代表我们现在这种普遍性留意。它是一种稳定的,不像那个尖峰一样,尖峰是波浪形的,不稳定的,而D是非常稳定的,是一个直线形的,这就是说我们的普遍性留意是稳定的,普遍性留意它的最大特征就是稳定性,但它不利的地方就是它是一种辅助的功能,所以它容易被选择性注意破坏,也就是它的连续性达不到。那么我们的实证你想形成普遍性的专注,也就是使用普遍性留意形成专注的话,你必须做到一点,那就是让普遍性留意能够形成连续,连续的时间越长越好,越稳定越好,只要它能够达到连续,也就是稳定性能够达到连续度比较好的话,那么很快就会入定的。怎样达到连续?就必须排除选择性思维的破坏,因为它之所以无法连续是因为选择性思维在破坏它,这就是我们必须排除走神、排除走神,不断地排除,排除之后它就达到连续了。要了解它形成的原理。

E是柱状图,就是两种思维功能,然后合二为一,形成连接两种思维状态的柱状图。这个柱就像一个管道一样,把高低两种思维功能连接起来了。无论我们从高级向下发展,还是从现在这种状态向高级状态发展,都必须经过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置心一处。我们从高级状态向下退的时候也必须经过这个过程,比如说,我们盯住一个念头开始展开相续性思维,必须先盯住一个念头展开,当心重新进入散乱状态的时候,无法再盯着某一个念头展开的时候,我们就进入平时这种状态了。只要还没有散乱,还盯住一个念头的话,那么就停留在这一个管道中,停留在这个柱状图上。这就是我们要注意这个柱状图它的形成的原理。

再一个看305页下面: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所有人都在潜意识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回归高级思维状态。也就是我们所有人都在实证,当你这样去了解这个原理之后,你在社会生活中你就不会去埋怨人们不实证;另一个就是你会对社会上的人升起一种深深的爱心,因为他们虽然在实证,也在潜意识中这样努力啊努力想回归高级思维状态,但非常遗憾的他们一次一次的失败,一生一生的空过,也就是说这一辈子这一世他们很快就又过去了,他们又要进入一种新的轮回,就一世一世这样失败,所以你会升起一种悲心,这样来说你和这个世界、和社会、和外面的这些人们就不会产生一种对立,你不会有一种观念就是:你是学佛的,你是实证,他们不学佛、他们不实证。就没有这样的刚强心,能够和生活融为一体。

下面再看:如果这种努力是基于选择性专注,那么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就能回归高级状态:

(1)所选择的观察对象能够形成稳定的持久的高度专注。那么这样一个前提就是什么?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身体觉受消失,你能达到这种稳定的持久的高度专注,那么毫无疑问身体觉受是没有的,这是从思维角度去谈,因为心物是一体的。从物质角度谈就是身体觉受没有;从思维角度谈就是置心一处

(2)所选择的观察对象要确保能够形成单一相续性思维,而反之形成复杂相续性思维。单一相续性思维是从思维内容上去谈。前面那个稳定的持久的高度专注,这是从专注力角度谈,后面的单一相续性思维是从思维内容角度去谈。

下面咱们再看306页,平时人的这种思维形式。看图4-7,思维形式对比图:

看这个图,我们要掌握,平时人思维发展的轨迹路线是什么样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进行的实证是在思维上下功夫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思维,把各种思维模式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你才能够准确无误地去实证,才能够在生活中明白自己该怎么做,要不然你是无法和生活结合起来的。

看图中水平线方向的两个箭头,就是从A发展到C、从B发展到E,这几个箭头是代表我们平时的人,平时在大街上,大家都是从一个观察对象跳向另一个观察对象,就这样眼睛不停地看、不停地看、不停地看,这就是A到C,B到E,这种箭头就是跳跃性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来来回回地这样发展,这是我们平时生活中。

那么B这个发展,当我们选择B这个念头的时候,那么就会跟着这个念头展开相续性思维,这个图代表的是科学家们的发展,比如说,我们盯着B这个念头,比如说,做数学题,假如这B是一个数学题的话,那么在做这个数学题的过程中,它每一步都有好几种可能,比如说发展到第一步,第一步有几种可能,第二步有几种可能,我们对这些可能性进行推测、判断,这就是说使用选择性思维从这几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可能进行发展,所以B这个发展模式它是高频率地使用选择性思维,只不过他是盯着一个观察对象去展开的,是高频率使用选择性思维。这就是科学家们在发明的过程中虽然也很专注,但这种专注是使用高频率选择性思维的专注,所以他没法成功,因为选择性思维是我们这种思维状态的基础,只要你使用它就一定会停留在这种状态。

然后看D,D这个念头,展开这个念头发展,这是一种走神,它没有选择性,比如我们走神的时候都是按照我们的愿望或者以前熟悉的事情,就这样展开联想,这中间不需要去推测有什么可能性,怎么怎么的,不需要这样的,它都是自然而然发展——意识流,完全自然地沿着熟悉的路去进行,不断地展开。也就是说,你坐在那里走神,很快你就能发现自己走神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有的一个小时,然后才突然发现自己走神了,这是一种意识流的方式。那么这个方式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容易形成……它本身就是一种静,如果是我们对这个思维内容进行改造的话,让这种走神继续延长,那么它容易形成专注,因为走神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时间过得特别快,那么它本身就是一种专注,只有在专注的情况下时间才是非常快的。所以走神是可以用来实证的,在实证过程中我们只要改造这些思维内容就行,比如说,思维内容不能是从123456这样发展,而是改造成像后面那F一样,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完全是一样的,在这个方向去发展,那么这样就可以实证成功了。这就是利用走神。

至于说E那个念头,E是发展到E1、E2,也就是走了一两步然后就停止了,这是我们一般人的走神,这个走神不严重,就是稍稍地走神走了一会马上就发现走神了,就拐回来了,所以这个是不利于实证的,E这一个是需要排除,是不容易被用来实证的。

这就是对着几种发展模式,我们在实证中需要了解。在这些发展模式中比较容易利用的就是B这个发展模式,它虽然在高频率使用选择性思维,虽然这种高频率使用的特点不利于实证,但是选择性思维本身就是一种专注,这时候只要改变它的这种发展过程中的对各种可能性的选择就可以了,也就是对思维内容上改变就可以成功了,因为这种状态专注力是非常强的,所以说在生活中你不要责备社会上的人都在散乱,他们在看这看那、想这想那的,但他们有一种能力就是什么?就是专注,在大街上他们在到处看,他就具备这种能力,使用专注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在人间比较容易实证,这也是其中一种功能,就是容易形成专注。那么你到鬼道的时候,就丧失这种能力,在地底下生活的这些动物们,他们也没有这种能力,那都是严重的走神,是不利于实证的,所以我们说人身难得,人身难得也包括其中就是这个方面,这个方面就是容易形成专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证中的时候要充分地利用选择性注意,利用它容易形成专注这个特性去实证,也就是使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

使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这也是大家作为上班人员(居士)必须掌握的,这一点掌握不好的话,你的实证是不容易成功的。因为什么?使用普遍性留意实证的话,你实证的道路是通过排除选择性思维去成功的,这个必须是专业人员,你生活非常地悠闲,没有那么多的事,就像过去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也就是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可去想,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实证是容易成功的。但是这个条件是大家在生活中尤其是现代生活中你是根本无法具备的,大家都是匆匆忙忙的,生活节奏非常地快,那么这时候你就要学习掌握使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掌握该怎样做。只要使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这个方法你能掌握得好,那么实证是很容易成功的。我们很多人在实证,为什么失败?那就是不会使用这种思维功能去实证。我们在实证中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在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实证的,因此失败的几率非常非常地高。你想一下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在实证,那么多人在打坐,就没有几个人能入定的,他们一定有共同的原因,只不过大家都是在这样在茫然地去实证,从来不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样就必将导致前面一个人摔倒了,后面一个人跟上去也要摔倒,在同一个地方无数人就这样扑扑通通地前仆后继地摔倒。

对这两种思维功能的实证,我们简单谈这一点。通过谈这一点,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分析自己,就是说你没事的时候你就在大街上或者你平时在办公室,你就这样思考人,思考人是哪些特征?思维特征是什么?该怎样去利用?了解他思维特征、思维功能、思维的形式,对这些深入地思考,思考之后掌握该怎样利用。

今天就谈到这里吧。下去之后,哪些同志如果有兴趣的话,或者有绘画方面的特长,就把咱们刚开始说的那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观树叶这个可以画成一个图,或者你会制作动画更好。画成一个图之后,然后这样就有一个教育的意义,因为现在很多人实证的时候都是很茫然,随便拿一种方法就是根本就不去想该怎样做,不去想原理,就随随便便地去实证了,这是容易失败的。当你把这个图画出来之后,后来的人,他再去实证的时候他就会思考这个图究竟是什么意义,那么他就不会去茫然去实证,而能够先去了解原理。所以下去之后,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志可以去制作一下,制作这样的图。通过图去能够教育很多人的。

文件来源:http://www.bentifx.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0&extra=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