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的两种情况

我们知道,佛陀教给我们两种解脱的方法,一个是观心,一个是禅定。因此,开悟也只有这两种情况。

从禅定开悟:从禅定开悟首先要做到心一境性,哪怕是最低限度的专心。然后有一个外缘突然打破这个心一境性,学者立刻就能证入那种无分别念的本来状态。这种状态有的人有几秒钟,有的人甚至有几分钟。在这种状态下,他对一切外景都清清楚楚,也能走,也能看,照样做事,但就是没有分别念。因为第一次回归久别的家园,他会感到陌生,他会很希望回到以前的分别念状态。愿力是不可思议的,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心动,然后产生念头,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他是通过外缘而回到本来的,因而会有一种急切想出的心,他会从一些心力比较大的念头出,所以他会跳过第一对念头“我”和“他”,因为第一对念头心力还不是很大,他会直接进入一些心力比较大的对立念,比如爱和恨等,不过很少有人能直接进入意的相续性。通过这个途径开悟,只能断分别我执,不能断法执。既然法执不断,他肯定要对法相产生反应,因而不能常住真心。所以我们说小乘阿罗汉只是给生死请了一个长假,但绝对不是某些人说的那样,阿罗汉只是伏下我执,而没有断我执,这是在谤佛,这是在贬低阿罗汉。阿罗汉同样会认识到这个问题,因为毕竟已经知道自己老家的情况,他开始认识到大悲心是心体,只有培养大悲心才能常住真心,因此,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一切阿罗汉最终都要回到菩萨道,来干什么?当然是培养大悲心了。在这里我们也只是站在凡夫的角度说培养大悲心,其实大悲心根本不需要培养,因为如来藏具足大悲心。真理是不需要创造的。阿罗汉通过禅定与如来藏相应而得以证入如来藏,既然已经证入如来藏,他当然立刻就知道如来藏是以大悲心为体的,他会在一刹那间转向菩萨道。佛陀言教是很不可思议的,佛教理论体系是极其严密的。社会上那些擅自诽谤阿罗汉的言论,实在是自见其陋。有的人开悟的外缘是耳根听见外声,比如听见驴叫;有的人是眼根看见外景,比如看见桃花;有的人是从身触开悟,比如开水烫着手……还有一些人在禅定的过程中,因为定力比较不错,他能听到体内气血运行的声音,甚至是别人心里说话的声音以及小鸟们的说话。我们体内的气血运行是有声音的,尤其是内气运行到头上时,这种声音就更大,简直就像一声霹雳,这种人在静坐的过程中,会突然被这种声音打破而一下子开悟。他往往会认为只有头脑霹雳一声才是开悟,很执着于这种观念,这是很不对的,简直是自己画老虎吓自己。有的人在开悟的时候看到一个耀眼的光团,他认为这是开悟必有的,这也不对,这个光团的确存在,而且还会放大光明,但这并不代表去除我执,要不然你问他:你见到光高兴吗?他肯定会说:当然高兴,不过不敢高兴,一高兴就看不到了。所以开悟与否,要看他是不是根除我执,而不是什么见光闻声,那都是古大德们说的法尘影事。通过禅定开悟的人,如果学习过佛法,他会明白自己已经开悟了。但有的人没有学习过佛法,只是在生活中,因为正专心办事,突然受到外缘的打破,他一下子就回归本来,一切都清清楚楚,再也没有好与坏,爱与恨,再也没有了惊与恐,和他以前受惊吓的情况大不一样。因为没学过佛法,他并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他会永远牢牢地记住的,因为那是怎样的刻骨铭心啊。禅宗大德们正是因为看到了佛法的核心和真谛,因此有的大师甚至不让学僧看经书,直接去证。的确很伟大,也正是因为太伟大了,引得有些人攻击禅宗,这是很可怜的。

从观心开悟:因为佛法是相应法,只要我们和真心相应就一定能证入如来藏。我们的真心就是一片大慈悲,因此佛陀教我们:能观心者,究竟解脱。通过常住大悲心而开悟。这种开悟不需要外缘,完全凭自己的愿力出入(刚开始还有出入),因而他往往能看到第一对念头“我”和“他”。也正因为有大悲心的缘故,他很简单就能证到能所双忘。山河大地皆是自己,甚至声音和阳光都是自己,彻底断掉一切分别。我们知道大悲心能一边做事,一边常住,所以他能够“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净土宗是何其伟大,但千万不要文人相轻,看不起甚至攻击禅宗,要知道禅宗是非常了不起的。再说密宗,不仅有禅宗的善巧方便,在空其身见方面更有独到之处。即使被有的大乘学人轻视的小乘,最终也是同证佛果的。我们经常会很怀念佛陀时期,那时候大家为追求真理而来,即使争论激烈也不会搞派系攻击,假若今天的佛教也能象佛陀时期那样原汁原味,那佛教将是怎样一副欣欣向荣的局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