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师兄:我今天是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我在坐的时候,突然出现这种我观的画面与我的所观的所缘它出现的混到一块,因为我不是经常观这种画面,然后走神后就顺着走神的画面走,走之后然后呢就无法盯住在一点嘛。然后我发现今天观了两次都是和所缘混到一块了 老师:你所缘是什么? 师兄:观这手。我看到它那手跟走神的画面混到一块了,乱七八糟的。然后,出现了两次,今天上午,今天下午,两次。脑子可乱了,我不知道该观啥了。但是中间出现一个情况就是:出现这画面之后呢,本来是盯着看的。画面出来之后呢,出来一个水池,然后水池漂着许多芹菜,能盯住一个芹菜就看着,但是发现进不去,就是看着不仔细。 老师:是心现在专注破了那个静,你在出画面的时候代表着静景,但是一专注把那个静破了,所以就乱了。 师兄:前面一个是走神走的时候,画面一出来,这样一觉知,然后就没有了。现在是没有觉知,就是跟它走的,但是这样就跟所缘混到一块了 老师:你的所缘是手吧? 师兄:嗯,所缘是手。然后不知道…… 老师:然后观了手出现这个景? 师兄:对,然后又出来一个景,又走神了。那时候也想着跟着走神去走 老师:所缘的手那个所缘一定是无法引起专注了,所以慢慢的出现了静景,由所缘慢慢把你引导到静上,所以就出现了那个景,接着就搅到一起 师兄:对,搅到一起。 老师:要么你就体验一种。 师兄:那时候你就分不清了,可乱了。 老师:经常你要观手的话,观时间长了就观不住了。因为它变成观手的念头,所以其他念头都不要想,专观这个手,由手排除其他念头,这样就到一个静,就无法提起专注,手上的觉受就感觉不到,不容易提起。 师兄:也能感觉到手 老师:对,有一点,不明显。 师兄:不是那么明显,不是专门的注意力全部在这 老师:对对对,不会发生明显的觉受消失的这一现象,它就变成一种培养静的所缘,而不是培养专注的所缘。虽然同样是观手,侧重点不一样,就出现画面 师兄:按正常的,是不是出现这种画面,然后盯着一点之后,但是没有更深入的进去,那个是不是平常在观的时候,应该是加一点再用力的往里面看一下,再加一个这样的意念? 老师:也可以就是继续这样加专注,这样观细,往微细的方向观。如果你观的是一个动态的,向那个将动未动处观;静态的向着微细处观。它就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先观一个整体,观整体的过程完成平静,然后逐渐过渡到观其中的一点,观微细、将动未动,这是专注。专注破了这个静景之后,没法专注了,然后重新再观整体,再观,要有个时间保证,没有时间保证是没法入定的。过去说的一句话叫久坐生禅,就这样。 你比如像今天中午说的,设置树叶,树叶从树上飘下来,观这样一个过程,飘下来的过程中如果你觉得这个时候能够入静了,静已经达到了,观得住,就关注它微细的移动,一点一点的移动。观这一点一点的移动,你觉得观不住了,因为这时候你会有明显的观不住,或者观的速度比较快,或者你觉得艰难。那你这时候你就继续观它飘啊,随风飘扬,多么美好,继续观这,不用继续观微细。观一段时间之后你觉得心又稳定了,然后再观微细。这时候又破,又观不住,就让它飘下来。落到那个水面上。落到水面上,然后它在水面流啊流啊,这时候你又能观得住,觉得静能稳定,然后慢慢的再观,再观它随波逐流的时候,慢慢的微细的动作。你也可以设置,流的过程中,然后一个蚂蚁爬上来,你觉得这个境界,因为蚂蚁爬上来,树叶把蚂蚁救了,能升起大悲心,升起柔软心,这时候心比较稳定,稳定之后你就观那个蚂蚁,蚂蚁在那个树叶上一步一步慢慢的爬。如果再观不住就继续让树叶再流,就这样……随着这个景走,这就是中间的一个一个过程连续破,逐渐逐渐就稳定了。稳定之后当你真正能盯住观的时候,很快就入定了。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保证。这时候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在这个观的过程中,比如说刚开始这样坐着观的,因为这样时间需要很长。观的过程中,你觉得观不住的时候,就心上来说,观不住的时候,不责备自己,不判断,不责备,不追求,不去追求这个境界就行。你要知道一点就是功力是诱导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靠练是练不出来的。想办法让这个心相应,诱导,诱导出来。 在观的过程中,你比如说,你觉得这个腰慢慢的坐着,觉得腰酸了,或者腰困了,这都是苦受,苦受升起来,如果这苦受不干扰你的观的话,就继续观;如果苦受明显升起来的时候,那你就慢慢的调整姿势,让身体慢慢的调整,非常非常慢的调整。因为不能让这个苦受打破你的乐受的连续性。咱们观这个乐受,方法就是,从如来藏出来不是一对一对念头嘛,每一对念头的第一个念头都是向着如来藏,和柔软心相应。它就是这样一个路,沿着这路走,一切乐受建立的前提都是柔软心,没有柔软心生不起乐受来。一切的苦受建立的前提都是刚强,所以就是沿着乐受的角度去走。在苦受升起来的时候,就表明一点,刚强心起来了,然后就这样排除那个苦受就行。 所以身体这样,你就慢慢慢慢的调整,让它自己直,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然后你觉得这个姿势很美好,然后乐受升起,和你的柔软心相应。过段时间观着观着你觉得这个腰又困了,坐不直,坐不直你就慢慢慢慢的放,就这样,很慢很慢的,总有一次它会非常的挺拔,然后一直坐下去,一坐几个小时。掌握一点,就是一切苦受都是建立在刚强心基础上的;乐受全部是建立在柔软心基础上的。没有柔软心升不起乐受。所以就是沿着乐受的路去走.这有个反复的过程,需要两三个小时,然后自然而然的你就盯着一点观,入定相应比较轻松一点,容易。搞会原理就可以。苦受升起来的时候,它就产生一种因素,让你背离如来藏。这时候一定不能让苦受把这个乐受的过程打乱,乐的过程中就是安住于柔软心,一定要柔软心升起,使你看到它非常美好。比如像咱们说的,你喜欢小动物,你就观小动物。 师兄:我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走神的话,还得拉回来是吧,走神的话还得拉回来? 老师:对,走神的话就得拉回来观这个景,你设置个景就这样。你喜欢小孩子,你比如说****(师兄网名),观的时候观自己的孩子这样爬,就沿着这个很平坦的路这样爬,爬的过程中,你观它 就升起柔软心,它就很美好。爬的过程中你觉得心里很平静了,你就观那个小孩子,或者爬的过程中你观察他的手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往前伸,或者你观小孩子,到那一堆小玉米粒或者小花生豆的地方,他去捏那个小玉米粒,小花生豆,或者小玩具。他用手去捏,像吃饭一样,手慢慢的伸过去,观一段时间你觉得观不住了,就让那小孩子再爬。只要你设置的那个场景能让你升起柔软心就行,柔软心自带定,大悲心自带定,不需要练的。让你的柔软心升起。要完成两个条件,第一要柔软心升起来,第二是保持柔软心的连续性。这样马上就入定,其实入定就是要素达到了,然后用时间来取胜。时间换取胜利,没有一定时间保证的话,你是不可能胜利的,只要你达到这个时间,达到这个持久,这个柔软心始终这样。这中间就是你设置场景,柔软心升起来保持这个场景,如果是观一段时间,观不住了,就是柔软心升不起来。你就是没事的时候,你去帮人家看孩子,或者你看那刚出生的可爱的小动物,尤其是刚出生的可爱的小动物,这样你观小动物的爬行,能升起柔软心,要去观的话,很轻松就入定。 师兄:就是观那培养柔软心的,放生也是的 老师:对,放生也是培养柔软心的,都是为了心相应的,保持这个柔软心。 师兄:要是不知道放生是什么,大伙都在放生,他也跟着放生,这也培养柔软心吗? 老师:他放的时候肯定多少升起柔软心的,爱心嘛。 师兄:主观上他不知道,跟着大家去的,是不是都是的? 老师:对对,就是说平时注意锻炼,出门了带一点零钱,不用很多的,然后路边有乞丐了,随手给他,不要去考虑那个乞丐是不是骗人的。不用管人家的事,他自己的事他自己负责,你只管这样做,这样培养这种柔软心。(师兄:劝架也算?)对对,平时你这样培养,这样练的话你的柔软心很容易升起,升起之后自然就会入定,自然就会观得住的 师兄:比如碰见花草,不去揪不去折 老师:对对,碰见花草就是把自己粉碎跟大地融为一体。 师兄:慈悲心? 老师:对,慈悲心就是这样,它无非是比大悲心稍稍浅了一点。大悲心是非常深邃的,一般人可以说是在这种状态的人你是不容易守的住的,除非你是定中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你经常生活在这种状态下你承受不了,因为大悲心真正升起的时候,这个身体是基本上不怎么使用,不发生作用的。他就是刚从定中出来的时候说话他那个声音和他那个动作各方面都是非常缓慢,非常柔软,这就是因为大悲心的作用,更深邃的那种作用。 师兄:不是说腿痛得熬不住的时候,也可以就是继续观??长时间来保持这个乐受,保持这个柔软心,然后时间长了 老师:对,你就看你沿着走的路是什么样的路,就是说你走的是苦受的那条路还是乐受的那条路,因为从如来藏出来,有两种心理,一种是外张的,一种是向内的。你走乐受的路的话就沿着乐受的路,用时间去赢取胜利,保证乐受的路不被打断,中续的,不被打破的,你就保证不被打破就行。有苦受了,你想办法把它摆脱,比方你端端正正坐了一会,觉得腰酸了,困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轻轻的放下来,放下来之后让它处于一种乐的状态,因为苦受升起的时候,它是刚强心的表现,它是背离柔软心的。如果你走的是苦受的一条路,那你就用本能,必须用强力去逼迫它,把它本能逼出,沿着乐受的方向去突破,追求乐。也就是你有那种决心和毅力,坚强的意志的话,你就走苦受那条路,也很快。没有那种坚强的决心的话,那就干脆是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去突破。 师兄:走那种乐受那条路是不是有点慢呢? 老师:不慢,乐受的路,柔软心真正升起,观得住,景设的好,一天时间就可以入定。连续 ,时间达到就一定能入定的,只要你这样持续的持续的观,一个上午,四个小时,就轻轻松松达到欲界定这个地方,很简单就可以达到,因为你本来就有这种定力。 师兄:无非就是一个方法的问题,不知道就很艰苦了。要是知道了就很容易了, 老师:对 。 师兄:我什么都观不住怎么办? 老师:观住观不住心烦乱,是刚强心过重,要练柔软心,练柔软好了自然就观得住。 师兄:我发现如果观的东西过硬,也不利于柔软心,容易烦,所以我今天就设置管那个毛笔,毛笔的笔毛,比较软,我觉得可能还和柔软心相应一点。 老师:对。 师兄: 然后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就是观一观昏沉了,但是忽然间一震,就觉得眼前亮了,亮了按道理应该是专注,不过我当时昏沉的什么都不记得了,怎么会这样? 老师:不记得是习惯在发生作用,你记得的时候反而不能突破,这就是精进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形成一种习惯。 师兄:后来我分析是因为屋里是打着灯的,可能是之前眼睛不感光,后来一下子感光了,所以才会亮,可能不是专注的亮。 老师:也有这种可能。 师兄:眼睛是闭着的,睡觉的时候有光你也不感光 老师:如果你眼睛真正是闭着的,那说明你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因为好多人都是在这种似梦非梦的状态中突破的,(师兄: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啊)就是习惯在发生作用。(师兄:马上要开天眼了这个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它就是真正的突破有时就在你不知不觉间,你觉得是似梦非梦的,在这种情况下习惯在发生作用,因为在那个似梦非梦时,就是将要睡的时候,静是不容易破的,所以这时候唯一的就是习惯发生作用,就是这时候悄悄的专注。 师兄:专注就是在白天要勤练 老师:对,勤练然后形成习惯,然后这时候能达到。 师兄:然后那时候没有作意 老师:对,没有作意,这像道家说的混混沌沌,杳杳冥冥。 师兄:我今天一天就是这状态,不过有点晕,觉得有点催眠。 老师:那就是你处于昏沉的状态。 师兄:今天一下午就处在昏沉中 师兄:观这种画面的话,睁开眼睛去观,那种画面容易出现那种很亮的,很漂亮,然后在这种状态下,一闭上眼睛,全都变成黑暗的,画面立马就亮起来了,而且感觉看得很清楚。 老师:美好的山河大地 师兄:但是我想不应该是用眼睛去看的,但是我感觉眼前是很清晰的。 老师:对,经常放松入静的人,只要稍稍把眼睛睁开一点,看到一点点的地面,周围的境界,用不着太长时间,你就把这境界变了,这仅仅是入静,你不用管它,这种静出现的时候容易破坏。这种境界也有个好处,平时你的心很散乱,你觉得无法静下来,你只要稍稍睁开一点点、一丝缝,然后就看这个境界,很快的就达到非常美好的境界,然后身上一下子就清凉。 师兄:如果说闭眼看到的,就是很清晰很清晰那种景压过来,怎么这么清晰的景啊!就是眼睛完全闭着,看看是不是眼睛看到,眼睛睁开看看没有 老师:那是逐渐接近欲界定这地方,当你稳定的处于欲界定这种地方的时候,你睁开眼,闭上眼,开天目,就完全看得见,有太阳,有阳光,山河大地这样的境界。不见阳光的,一律在欲界定以下,只是说这种清晰度越来越强 师兄:好像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么清晰 老师:对对,这个就是靠近那个闪烁的位置,也就是继续在往上发展它会一闪一闪的,在这过程中马上就打开天目,真正开天目。 师兄:那是必须很稳定的,不稳定一动念就出来了 老师:对,还不是非常稳定,因为看到这些境界之后,你免不了高兴,因为它带有静的成分,一高兴马上就没有了。 师兄:必须无作意 师兄:什么时候没作意可以看到呢? 老师:向定中走,定中走就可以 师兄:就是突然一层画面下来一样,没有一个准备,突然就过去了。 老师:你刻意坐的时候反而没有,就是在你不刻意,用时间来保证。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来坐,用时间来把你的作意磨掉,前面其实做的都是准备工作,养成习惯的,事实上真正的入定就是那很短的不长时间 ,前面全都是做准备工作的。 师兄:进入界面以上的那个地方就是非常自然,有一点作意都不行,前面的必须是作意练的 老师:对,必须作意练,练得过程中就是培养柔软心升起,然后慢慢的,时间慢慢把作意压下来。 师兄:就像奥运会体操比赛一样,前面猛练,到时候自然发挥。 老师:对,熟练了,就潜意识在作用。就和织毛衣一样的,你刚开始织毛衣,你学呀学呀,这怎么错怎么走,始终织不好,熟练了闭上眼,啪啪就这样,潜意识在作用。实际上比织毛衣还容易,你习惯入定的时候稍微一放松马上就入定,很轻松就入定,就是刚开始心不相应,所以你用那个排除的过程。 师兄:所以排除很重要,这一段时间天天这样练,养成习惯了。 老师:对,天天这样练,心不散乱。然后你习惯于入定了,往上一坐,和别人不一样,你马上想入定了,这样你路熟了,很快的,以前你用40分钟,经常入定的人,闭上眼,一瞬间就入定,解决生死。过去的人你看自主生死,容易的很。闭上眼一瞬间就入定了,然后生死就解决啦,那都是个习惯,就是咱们成一种习惯,要知道身体的不适感,心烦也是的。 师兄:寻找乐受 老师:对,刚强心是无法持久的。还有一点是不能过分执着于相、就执着于追求某一种东西,一定要在柔软心上下功夫。觉得腰酸腿困了、坐不直了,不要去追求我要坐直、保持这种姿势这才叫练功,不练功的。因为如来藏本身就有这种状态,现在是诱导的,不是练功的,要沿着心的路去走,心地法门。 师兄:不用特意双盘 老师:对。双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入定的人服务的。因为你入定了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双盘之后他气血比较流畅,容易持久,当然他的身体,他的气血在阻塞的时候,在中间过欲界定这段有一定障碍。所以你可以保持其他的姿势,只要不影响你坐就行,它需要一个时间作为保证。从高境界下来的人,心柔软,双盘自然就上来了。所以腿的痛都是一种刚强心。 师兄:** 师兄跟我说他那个柔软心发不起 老师:柔软心发不起就练,想办法练 师兄:忏悔行不行? 老师:忏悔也行,这些全部都是为了培养柔软心的,还有很多的相上的做法都是为了培养柔软心的 师兄:原来都以为那是迷信的,那他不知道可能就是迷信,知道了就不是。拜佛那个,以前总以为是迷信。 老师:对,过去人说,你拜观音大士,观音大士拜谁?拜自心,它引导你向心上会。你拜佛,佛拜谁?要知道拜佛的目的是什么,相上的目的都是往心上会,最后的归结点全部都在心上。 师兄:就像五法三自性,这设置的几个词都是为了说明真心问题的,不理解就好像是迷信似的 老师:对 师兄:那做佛事时敲的那些东西呢? 老师:敲东西有的是引导你入静的,有的是破你昏沉的。木鱼这种声音嗡嗡它容易引导你入静,铛铛响,清脆的声音,它容易破你的昏沉。所以说你到时候,咱们这些中其中有一个人如果入定,或者虽然没入定,入静了,虽然没入定但达到静中时间很长了,你不要去喊他,不要去拍打他。你可以拿一个碗可以,在他耳边敲打敲打,轻轻的声音。 师兄:他那时候正好在欲界定,一敲,开悟了。 老师:有可能,就像你现在练得过程中需要把手机关掉,当你熟悉之后,经常能达到这个层次之后,手机是不需要关的。听到手机的声音就一下子让你开悟。 师兄:或者手机定个闹钟,定两个半 三个小时。我三个小时正好到那块,我定三个小时就行。 老师:对,比如说你在禅堂打坐,那雪峰禅师禅堂,他这样观察你,大家一排排坐着,就到那个时间了,他啪把惊堂木一拍,或者把竹签摔到地上,专门制造这声音,因为到那地方你不知道怎样,在那地方你可能是停留了很久,没遇到合适的机缘,但他看得到、他了解得清楚,基本上到那时很你明显的面部各方面是不一样的,然后他一打一扔,听这声音马上就开悟了,所以说制造声音。 师兄:集体开悟 老师:对。一下子开悟好几个。 师兄:那老师,这样开悟,假如手机一响,进入了如来藏,那出来方便吗? 老师:方便,出来自己都知道方法怎么出,出来的方法跟你进去的方法基本是一样的,无非是沿着相反的心力走。 师兄:老师如来藏经常进去吗? 老师:不用问这个。你能经常进去的时候你就知道。 师兄:老师我看到网上一个人说,他进入如来藏,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噢。他就是用出体走啊走,走了好多年,进去。进去回来之后,他说他四个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说无法形容。 老师:那就问释迦牟尼 师兄:我就有疑问,他怎么可以出体进入如来藏,他是说宇宙的源头,他这样表述的,他说我们人间谁进到这个源头他都知道的,他现在在美国。 老师:没事喝茶。自己练。你证到那个境界,就会一切都清楚了。 师兄: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一直在琢磨,就是末法时期的众生,就是唯一一条路,就是先到极乐世界。后来我一直在想,就是到极乐世界,假如我们去,就是习气还是有嘛,一个念头跟极乐世界不相应,不是又要掉下来了吗? 老师:首先来讲,你想怎么去,通过哪种方法去? 师兄:相应 老师:怎样相应? 师兄:进如来藏一样的,跟这个相应 老师:你知道怎样进入如来藏? 那跟这个根本不是一回事。你现在想到极乐世界你用的方法是什么方法?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层次。 师兄:说真的,我不想去的,我是说心里话。 老师:那是因为你没看到,你看到了,你自然想去啦。 师兄:进入如来藏的状态会比极乐世界高一些吗? 老师:不能这样说。 师兄:那人死了之后,超度的念那个经。那个死人的神识,他听到这些经文,他融入到那一种状态,会不会进入极乐世界? 老师:经是有很多经的,不是引导他去极乐世界的经也不行,佛陀说的经有很多的。 师兄:哪个经是进入极乐世界的经。 老师:弥陀经。 师兄:假如证到如来藏,进任何世界都方便吗? 老师:对。一点没错的,想去就去。 师兄:老师前天说,我们都是在胶卷里面,学佛就是要跳出来,要进哪个世界就进哪个世界,要什么身体就什么身体,来去自由。 师兄:其实去极乐世界就是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就是换了个地方,换了个世界,其实还是没什么用。 老师:肯定不一样的。那是一个定景。那些所有的境界全部都是产生定力的。 师兄:定境那也是天道啊,也是要退回来的呀。 师兄:请老师开示。 老师:极乐世界的一种方法去,就是平时人搞的念佛方法,平时随便念念佛,拜拜佛,初一十五在一起聚会一下,吃吃斋,等等。这个还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斋教,表面是佛教,实际是斋教。斋教在佛教界定名叫做附佛外道。就是散乱心,然后死后他是昏沉,但因为大家经常在一起念佛,死后都是生活在记忆中,所以周围围绕的还是这些人,你们在一起还是照样念念佛,误认为这是极乐世界。这是大家设定的这个境界,因想而成像,想什么见什么,想莲花见莲花,你想着莲花开,这莲花照样开,就是这样。 然后再一个,就是真正的佛教寺院,净土宗寺院,极乐世界很多观法,通过这些观法达到定境,一心不乱的定境。至少是达到与定心相应,然后直接开天目,就证。这是其中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只见境,一般是不见诸佛报身,因诸佛报身对初地以上谈的。 再有一种方法是《六祖坛经》上谈的,就是直接证入无念,然后开悟,开悟之后立刻见弥陀。 三种路,就是看你走哪一种。 师兄:开悟之后再入定,再进入高级的定中,才见弥陀的吗? 老师:证入如来藏是当时就是完全一种心境,就是当时的心、当时的思想境界。在之后的定,所有的佛土全部都是为散乱心的人设置一个境界,让他达到这里不散乱,不退转的,就这样。但是对诸佛来说,不存在净与秽的,因为这些定境是为众生设置的,不是为佛设置。佛不需要这些境,因为地狱照样是佛土。 师兄:阿弥陀佛48愿,他用愿力。。。 老师:对,不错,愿力也是相应才行。就像你在那里在玩耍,家长在喊你回来回来,你听不见,你顾着玩呢。就像念佛一样,你一边念佛,一边跟别人聊天。边织毛衣边跟别人聊天的。所以表面在念佛,心不相应的。他就是发再大的愿也毫无意义的,这些愿必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在咱们这个世界你开悟,证入如来藏,你首先见到的是释迦牟尼,然后你有愿进入极乐世界的话你见到的是弥陀、和辅助的极乐菩萨。 师兄:......那个时候想着要观什么,但是记忆力特别差。 老师:你那时候为什么觉得烦。 师兄:就因为你想,但是你做不到。 老师:对,就因为你想,你没必要去追求,你观它点头过程就行,瞌睡就是这样一直坐着打瞌睡,专注的观。打瞌睡的前提就是瞌睡,昏沉没到来的时候,你坐上,坐上之后你在观心,就这样专注的观心,刚开始观,身体觉受没消失之前,你的观心一定会落入静中,慢慢的你会觉知这个昏沉来,也就是说这之前一定是观心观得非常好,或者是你做别的那个心比较专注,这专注练得比较好。然后是睡意来了,来了马上就觉知。只要你觉知它马上就消失。因为睡眠、瞌睡建立的前提就是走神,走神就是你一觉知它,它马上就不走神。觉知力比较强,然后和睡眠形成一个很清晰的界面,观到的时候瞌睡马上退去。 到观什么,你又堕入静中了,隔了一会,睡眠又来了。你稍微一清晰,马上睡眠又退去,就在这界面处用功的 ,这个地方是最关键的。那是因为你的昏沉真正形成了才是痛苦的,昏沉没有真正形成时是不会痛苦的,为什么?你觉知这个睡眠到来了,你觉知它的时候,它马上就消失,一消失,头脑高度清醒,这个界面处不会痛苦,未形成就痛苦。昏沉真正形成的时候你想再去破不容易,除非你的经验非常熟练,破的过程中你能观一些景,盯着观,很快就破。不要说昏沉中,梦中都照样破。经验的问题,经验必须靠体验,也就是之前你有入定的体验,然后这时候就能发生作用。真正形成了,那你就下坐,那就没办法。 师兄:老师就像您说的一下就特清醒了,然后就真的不知道再观啥了,然后再接着再找? 老师:对,因为静境到了有时候你不知道观什么 师兄:观的时候你觉得你都观住了,但是忽然一瞬间身体就歪了,你就很奇怪,明明都观住了为什么还会歪呢 老师:就是那样,这就非常厉害。因为什么,你知道从哪个念头睡过去,这说明观瞌睡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功夫啦 师兄:但是特别奇怪当时比较清醒,那为什么会歪呢? 老师:那肯定的,不清醒你观不到。(为什么会歪呢)那就是有一个念头观不住。 师兄:后来也是我分析的时候,那确实当时有一个走神没观住。 老师:因为你真正观的功夫达到很熟练的时候,你才能清楚的知道是从哪个念头入睡的,清清楚楚的知道就是因为这个念头睡过去的。将来你出的时候你会盯着某个念头,要现在出,马上就醒过来,马上就出来。达到这种程度一般都能自主生死。 师兄:那你还会做梦么? 老师:但是那时是一种潜意思在走,不是现在逻辑思维。现在这种逻辑思维是建立在作意的基础上,对某种境界的刻意的执着。 师兄:进去的时候清楚的知道是由哪个念头睡过去的,然后这里还有逻辑思维? 老师:对,进去之后,那种一潜意识的作用,潜意识也是连续性的。 师兄:那不是就能控制梦? 老师:对,就是控制梦的,观到马上就出来。 师兄:在梦里起观马上就出来? 老师:马上就出来,高度清醒的出来。 师兄:那你一起观,起观就出来? 老师:出来进入一种定境,也可以进入现在这种状态,那看你怎样出的。看你当时出的怎样出的,如果你盯着整体的境界这样观的话出来时进入欲界定;如果你盯着一种更微细的就咱们说的很多定景心境相应的话,进入的是定境。如果是进入定景,在外界看来,你还在睡眠,因为身体并不发生作用。如果是进入现在这种状态,出的时候你身体起来了,别人说你醒过来了,其实你没动的时候照样醒过来了,那是因为你进入另一种定景。 师兄:就在那坐一夜。 老师:对,只要你有这种毅力。但是昏沉真正起来的时候你通常是扛不住的。如果你观心观瞌睡确实做得好的话,在自主一点修行的人,这一课是必须解决的,瞬间解决的,梦中自主。也就是说梦中自主你做不到的话,你是不可能保证自主生死的,这一点毫无疑问的。包括净土宗也是这样,净土宗过去一个莲池大师说过,你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能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这点是非常关键的,梦必须解决的。 师兄:就是坐中的昏沉。 老师:静建立在走神的基础上。 师兄:但像这种情况,因为处在这种精神状态。刚才岱岳说的情况,我这几天打坐时间就2个多钟头,甚至一醒就觉得刚才像睡着一样,做梦一样,念头一个一个起来。因为之前我到山上之后就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之前因为好奇,我以为我在山上,到那几天就是先大睡了几天,然后精神状态好起来。到这之后的几天,十分钟不到就突然觉得睡好像睡过去似的。 老师:那就是观不住了,心散乱。 师兄:在山上也是心放下了,没有作意了。 老师:对,经常处于静中。静认知的好的话,它也处于一种清明,也能一坐很长时间。如果能在这种红尘中练就一身功夫的话,远远超越你在山上。在山上练就的功夫,在红尘中走失了,不叫功夫。 师兄:禅宗那种假公案那是怎么回事? 老师:假公案就是有时候认知到欲界定以下的境界。 师兄:禅宗的公案不都是外缘打破吗? 老师:不是,有的公案在不到那种程度的时候是一种静景,或者是一种相续性的昏沉。外缘打破的时候他也能得到一种浑身清凉。就像即使不练的人,一般人,你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外人去给你把这境界打破的时候,你会一下子进入愣神状态,这时候周围的境界照样清清楚楚,一个念头都不会起来,反应不过来。隔了一会你才反应过来,之后照样心力提起,有一个心动的过程,心咚咚跳,照样有一种境界。它是一种误认。禅宗的公案打破的前提,必须是住于观心的状态,住于思维的本体,必须住于这种境界,然后才是回归如来藏。如果你是住于所缘,就像织毛衣一样,脑子里的念头控制不住的不停的想,但你也不是刻意在想某件事,就像走神一样,有人处于连续的走神,别人大喝一声,吓一跳。有的人住的时间比较稳定,比如说他的走神,功夫非常成熟,然后一下子马上愣神,一愣神就进入这种境界,吓一跳,反应不过来。他也觉得浑身清凉,这时候也有一种像一下水浇下来一样,全是清凉。觉得这种境界也是很美好,以前没体验过,他也有一个心动的过程,照样对周围境界清清楚楚的,但他就反应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