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手、观呼吸===== ====<重要性>==== 为什么观手、观呼吸是很重要的基础项目呢? 在整个实证的过程中,对我们障碍最大、实证最难突破的就是身体。为什么?因为身体是我们最熟悉、最依恋的物质体,尤其重要的是我们总是把身体当做自己,我们总是无法克制地要使用身体去感知世界,逐渐我们就和身体牢牢捆缚在一起,同起共眠,形影不离。 然而,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我们的身体是和现在这种低级思维状态相应的,是和低级思维状态一体两面的,因此只要我们使用身体,哪怕我们还有一丝一毫身体的觉受,我们就一定处在思维衍生状态的低级状态,一定无法摆脱现在这种低层次思维状态。 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很多人身体健康有问题,甚至疾病缠身,这都导致身体的觉受严重化,无法轻松摆脱身体的觉受,不得不因为身体而被牢牢束缚在现在这种低级思维状态。 因此我们实证的第一步就是必须破除身体的觉受,同时这也是最难的一步。怎样破除身体的觉受呢?我们通过观手和观呼吸改变身体的物质构成,让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和微观物质构成得到改变,从而使我们很容易摆脱身体的觉受,甚至摆脱身体的整体存在感。 当然,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思维状态改变身体的物质状态并摆脱身体的物质状态。这种方法与观手、观呼吸相比较,观手和观呼吸操作性更强,效果更稳定,因此我们把观手、观呼吸作为实证的基础项目。 ====<基本原理>==== 构成我们身体的微观物质是“气”这种微观物质。气的物质属性分为物理特征和运动特征(气机)两部分;根据思维本体学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物质具有思维属性,气的思维属性是思维的相续状态。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气的物质属性和思维属性改变身体的微观物质结构和物质状态。观手和观呼吸主要是改变身体的物质属性。 在观手和观呼吸的实证操作中,我们通过观察、体验和调整气的物理特征和运动特征进行实证。当然由于心物是一体的,因此在实证过程中我们往往是物质和思维两种方法、两条路同时进行。 气的物理特征指的是气的麻、胀、热、暖、酥暖等主观感觉。这几种主观感觉代表气的不同层次、不同状态,其中麻是低层次的,酥暖是高层次的;层次越高,乐感越明显。我们需要在体验这些主观感觉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乐感,通过对乐感的提升达到提升气的物质状态的目的。 气的物理特征包含气的麻、胀、热、暖、酥暖等主观感觉,同时还包含这些感觉的稳定性、区域性等特征。气的主观感觉越美好、越稳定、范围越大则层次越高。举例来说酥暖就是气的物理特征方面比较高的层次、比较高的状态。反过来,那些乐感不明显、瞬间生灭的、范围比较小的主观感觉就是气的低层次状态。比如麻、刺痛等主观感觉,这种主观感觉不美好,同时伴有不稳定、范围局限等特征,属于气的低层次状态。 气的物质属性既包含上面讲的气的的物理特征,同时还包含气的运动(气机)特征。怎样通过观察、体验和调整气的运动特征来改变身体的物质构成呢?总的原则来说是沿着提升乐感、调整思维这条路进行实证,不过这部分比较复杂、不容易操作,因此不详谈。 ===观手=== 为什么选择观手?因为手是最灵活的,和心最相应,俗话说:心灵手巧、得心应手等,因此观手最容易集中注意力,最容易操作。 手位于人体的上部,我们处在动态中的时候,气机是上浮的,因此即使在运动中也同样能够观手;同时手与心最相应、最灵活,因此气机最活跃、最敏感,气的物理特征和运动特征最容易表现出来,最容易被捕捉到,这样可操作性就非常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手实证。 手是身体局部组织器官,为什么观手能够改变气的整体状态,并获得身体整体觉受的突破和身体存在感的消失呢?通过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我们对物质和空间有了全新认识,物质在空间属性上没有大与小的区别,没有局部与整体的区别。因此局部就是整体,只要获得局部突破,就能获得整体突破。这样只要我们通过观手,获得局部物质状态的突破,就能获得整体物质状态的突破,就能获得身体整体觉受的突破和身体整体存在感的消失。 ===观呼吸=== 在思维本体学的实证中,我们把呼吸分为呼吸的物理特征和呼吸的运动过程两部分;呼吸的物理特征包括呼吸引发的气机变化,如麻、胀、暖、酥暖、气脉反应等等;呼吸的运动过程包括呼吸的宏观运动过程和呼吸的微观运动过程;呼吸的宏观运动过程指的是一般人的呼吸状态,如运动中的呼吸状态和平静时的呼吸状态;而呼吸的微观运动过程只有在实证中才能显现出来,它表现为呼吸过程的微细变化片段、微细变化过程。 观察和体验呼吸的物理特征和运动过程,所达到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观察和体验呼吸的物理特征,将达到改变身体素质、改变身体物质状态的目的; 观察和体验呼吸的运动过程,将改变我们的思维状态,引导我们进入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阶段; 同样是观呼吸,根据我们主观取向的不同,将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在实证中,一定要首先确定你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目的选用与之相应的方法。目的决定方法,方法决定结果,这一点一定要牢牢掌握,否则就会出现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互相脱离、南辕北辙的现象。 举例来说: 观察呼吸的微观运动过程,我们需要专注的观察和体验呼吸运动过程的微细变化,体验呼与吸的转换,最终会使呼与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长,并因此而证入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阶段。注意这里是体验过程的微小片段、微小瞬间、微细变化,而不是体验过程的美好,不是体验; 由于通过观察呼吸的微观运动过程而证入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阶段这种方法不容易掌握,有一定操作难度,因此下面我们着重谈一下通过观察呼吸的物理特征改变身体的物质构成这种方法。 观呼吸能够改变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和微观物质构成,这是通过体验和调整气的物理特征和气的运动特征(气机状态)而实现的: 1 直接体验和改变“气”的特征: “气”具有麻、胀、暖等感觉特征和外张与内收等运动形式。这些感觉特征和运动形式虽然不同,但它们可以分为美好与痛苦两大类。我们对思维状态高、低不同级别进行划分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根据美好与痛苦等主观美感体验作为标准进行划分,我们一定不会认为痛苦的状态是高级状态,这是因为我们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对乐的追求和对苦的规避。我们正是通过这种追求乐的本能,通过体验“气”所带来的不同层次的乐而证入更高层次的思维状态,并同时证入更高层次的物质状态,从而改变“气”这种微观物质的基本状态,达到提高身体素质,使身体不再严重障碍实证; 2 通过改变思维状态而改变物质状态: 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我们只要能改变思维状态就能改变物质状态。我们现在的思维状态属于思维衍生状态的低级状态,是“意”的相续性思维状态。这种低级状态有“动”和“静”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其中“静”属于“乐”,有利于调整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提高身体素质。 对气机的调整,对身体的改变从根本上说都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都是通过对“乐”的追求而实现的。 在实际操作中,以上两种方法往往是同步进行的,因为二者是一体的。在哪个阶段哪种方法更容易操作,我们就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需求灵活选择具体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实证的灵魂。 ====<操作标准>==== “静”和“乐”是实证操作中的两个基本标准。 ====<功效标准>==== 观手、观呼吸达到哪种标准算是合格的呢? 目的决定功效,只要达到目的,实验(实证)就是合格的。观手、观呼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从而解除身体对实证的障碍,因此观手、观呼吸只要达到身体的觉受、身体的存在感基本消失和容易消失,基础项目的实证就达到了合格标准。 ====<实证操作>==== ===观手的实证操作=== 观手主要是体验手上麻、胀、热、暖等等感觉的变化,体验这些感觉向乐受转化的过程和向稳定性、整体性转化的过程,并由此而达到提高思维状态的目的。 观手可以分为动态观手和静态观手两种方式: A 动态观手指的是在运动中观手。动态观手的优点是便于操作,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思维处于动态中,以动为主,在动态中观手这种方法顺应了思维的这种特征,因此容易操作,能够为观手的进一步突破打下基础。动态观手的缺点是不容易通过观手获得根本突破,因为物质方面的突破必须建立在“专注的静”的基础上,动态中是很难达到这个基本要求的。 具体操作就是在动态中,比如打太极拳等,仔细体验手上麻胀热等感觉的变化过程。哪种动作能够让手上感觉表现的明显,就可以重复使用这些动作并体验这些动作带来的手上感觉的变化情况。 在操作中要注意是体验手上麻胀热暖等感觉的变化情况,而不是体会手的运动形式,不是体验姿势的优美与否。 B 静态观手是指在静态中观手,比如在静坐中观手。关于姿势问题,其实是很随便的,因为姿势是形式、是方式,是为根本目的服务的,你觉得哪种姿势更容易升起麻胀热等感觉,你就用哪种姿势。手也是这样,随便怎么放都可以,很自由的,只要有利于手上感觉升起就可以。 静态观手的优点是容易入静,能够培养起“专注的静”,能够获得突破。缺点是由于我们的思维习惯于运动,因此不容易入静,不容易快速体验到手上感觉的变化情况。正是因为有这个缺点,因此在实证中,刚开始的时候如果思维非常散乱,不容易入静,那么这时候可以顺应思维的这种“动”的特征,先让手微微地动,比如稍稍伸出一根手指,微微运动,观想写毛笔字。这样就容易让思维慢慢静下来,容易体验到手上感觉的变化;当然也可以让手稍稍摆动,随便怎么运动都行,只要能让手上感觉快速升起,只要能快速对手上感觉的体验形成专注就可以。当思维逐渐静下来后,手指就慢慢收回来,不要动了,这时候因为手上的感觉已经升起,因此就能够专注地观察手上感觉的变化。 观手的具体操作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喜动阶段):=== 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非常忙碌,难以保持平静的心态,更有不少同志身体素质比较差,这些问题都导致刚开始观手不容易产生效果,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 怎样使初学者能够快速体验到观手的效果?怎样使初学者能够容易掌握实证方法并不断培养实证兴趣?这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必须首先了解我们现在的思维状态以动为主,经常处于散乱中,因此要顺应这种“动”的特征和“动”的习惯,在动态中观手。这样就比较容易操作,比较容易出效果。我们可以观打太极拳的慢动作、观想写毛笔字等等。关于观察对象的选择问题,基本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选择的观察对象容易产生柔软心、容易快速形成专注:我们现在所处的思维状态具有专注能力,只不过这种专注是选择性专注,因此我们要选择能够引起自己专注的观察对象进行观察,比如如果喜欢打太极拳,那就观打太极拳的慢动作;如果喜欢绘画,那就选择绘画的慢动作; 另外,爱心、柔软心容易形成专注,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当我们处于深深爱心中的时候,是不容易走神的,因此我们所选择的观察对象应该是容易产生柔软心的观察对象。比如你非常喜欢自己的宠物猫,经常抚摸它,那就可以观察自己抚摸宠物猫的慢动作,这样就容易形成专注。 2 选择的观察对象容易快速产生反应:观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体验手上感觉的变化而改变身体的物质状态,因此所选择的观察对象一定是最容易引起手上感觉产生的观察对象。比如有的同志是干建筑工作的,要频繁的用手拿东西,最容易刺激手部感觉,这时候就可以选择刚干完活后观察手部感觉,由于手部刚刚经受显著刺激,因此手部感觉很容易升起。 在动态中或在静态中,让手缓慢地移动,仔细体会手上麻胀热等感觉的升起和变化。要注意这里是体会手上感觉变化而不是体验慢动作的美好。 等手上麻胀热等感觉明显以后,就容易集中注意力,因为我们对自己身体上的感觉往往是很敏感的,是很容易形成专注的。 在这个阶段,手上感觉能否快速升起是关键。为此我们不仅可以观慢动作,也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方法,只要能够让手上感觉快速升起就算达到了目的。比如我们也可以让双手下垂,或者在干完一些繁重的手工劳动如上面所说的建筑工作后,马上放松,开始体验手上感觉的变化;我们甚至可以专门对手部施加一定的刺激,让手上的感觉容易升起,比如可以快速双手对搓、专门做一些力度比较大的抓握运动等,这些方法都容易让手部的感觉快速升起。生活中这样的方法、这样的机会非常多,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要经常使用手,我们对手是最为熟悉的,是能够创造很多方法、很多机会让手上感觉快速升起的。 在第一个阶段,根据个人情况,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创造一些适合自己的能够让手上感觉快速升起的方法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关键的。 等手上麻胀热的感觉很明显了,专注力已经比较强了,这时候运动幅度就可以小一点,逐渐向静转化,转为以静为主,比如手掌微微地开合等等,观这种微细的动作,体会气机的收缩和扩张;也可以观察两手相吸和相斥的感觉,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持续增强注意力,能够让手上的感觉得到强化和稳定化。 为什么两手会出现相吸和相斥的感觉?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一切物质状态的表现都是和思维状态一一对应的,我们从思维根本状态进入思维衍生状态的时候,刚开始会出现一对一对互相对立、心力相反的念头,整个思维衍生状态都受这种心力相反、互相对立的念头支配,因此物质世界就表现为收缩力和扩张力同时并存的现象,只不过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以某种力为主,这种力就表现为显性作用,而另一种力则表现为隐性作用,两种力保持着此消彼长,互相平衡的关系。手上感觉的相吸和相斥就是这两种力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第二阶段(喜静阶段):=== 随着专注力的进一步增强,手上感觉更加明显,即使不运动也能够非常明显的体验到手上麻胀热暖等感觉,同时这时候你会感觉到手的运动是多余的,这种运动已经干扰到你的专注,使你无法进一步培养更深层次的专注,你开始希望静下来,这时候就要顺其自然停止手的运动,要保持身体一动不动。但由于前面一直是在动态中观察手的感觉,因此思维已经习惯于观运动,潜意识会继续观察运动,这时候可以顺其自然,在意念中中继续观察手的运动,体验手上感觉是怎样和意识的运动一一相应的,这里要注意是意动而不是形动,不是身体形态上的运动,要注意保持身体形态上的完全静止。举例来说这时候在意念中想手扩张,然后注意体会手上麻胀热的感觉是怎样随着意念的扩张而扩张的。就这样,持续地体验手上感觉是怎样随着意念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专注力会更加增强,手上的感觉会随着专注力的增强而增强,随着专注力的增强而越来越美好,乐感越来越强。在这个阶段,手上感觉会出现美好的暖的觉受,这是第二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如果说“喜欢静”是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那么“暖”就是这个阶段的物质特征。静和暖,这两个特征是第二阶段的标志性特征。 ===第三阶段(突破阶段):=== 这个阶段连意念上的运动也要舍弃,因为我们使用这种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手上麻胀热等物理特征的感觉,当手上这些感觉比较明显的时候,意念上的运动就会障碍对这些感觉的专注。这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开始完全专注于手上麻胀热等物理特征的变化,不再需要使用手的意动强化对手的物理特征的观察了。这个阶段舍弃意念的运动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因为这个阶段手上暖甚至酥暖的感觉是非常美好的,当美好的感觉升起的时候,我们往往很自然、很本能地陶醉在这些美好感觉中而不会去考虑别的事情,这就是追求乐的本能,这时候本能会发挥作用,我们自然会专注于手上美好的感觉,因此不需要继续通过意念上的运动来强化专注力。 在这个阶段,手上感觉逐渐只剩下暖的感觉,麻胀感已经完全消失,因为麻胀感是心不够专注时气机表现为外张时的反映,而暖是在专注的静形成后才出现的物质方面的表现。这时候手上会出现被一团美好的暖洋洋的气包围的感觉,逐渐会失去手的存在感,无法分清哪根手指在哪个地方。如果你的两只手是叠在一起的,那么这时候你将无法分清左手和右手,两只手完全融为一体,只剩下一团暖洋洋的美好的感觉。有时候这团暖洋洋的气会向全身扩展,范围逐渐变大。这时候,有的人会在追求乐的本能的驱使下,不由自主希望这美好的感觉能够范围更大,能够包容整个身体,这是错误的,因为在思维本体学的基本理论里,物质和空间没有大与小的区别,局部就是整体,只要我们能够获得局部的突破,就能获得整体的突破。因此在这里只需继续专注于手上的感觉就可以了,让手上的感觉继续向着稳定、美好的方向发展,和手上的感觉融为一体,很快就会获得全身整体的酥暖,失去身体的存在感、空间感,到了这种状态,一切身心健康方面的痛苦感将荡然无存。 这个时候专注力会越来越强,但由于专注能打破静,随着专注力的持续增强,静会被打破,专注会变得很不稳定。由于心物是一体的,这种不稳定的专注直接表现为物质状态的不稳定,直接表现为手上感觉的不稳定。有的人在这个地方容易追求,往往对这些美好产生惊喜,希望这种美好感能够保持、增强,希望这种美好感能够扩展到全身。这时候很多人往往会自以为是地想办法引导这种美好感向全身发展。这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是最关键的时候,也是大多数人最容易失败的时候。 为什么是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在这个阶段如果专注力能够提升,也就是说如果能够稳定地持续地观察和体验手上这些物理特征的变化,那么很快就会升起整体的酥暖的感觉。酥暖的升起标志着物质状态的重大改变。但往往很多人在这个地方无法让专注继续保持和稳定发展。这种情况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 - 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其他干扰性念头:由于这个阶段专注力并没有达到很高很稳定的状态,因此其他念头会不时插进来,干扰专注的形成。如果这些念头无法及时发现和及时排除,那将导致走神现象的发生,结果就失去专注。由于这些念头往往是希望性念头,比如希望保持酥暖状态等,这些念头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当希望达到的目的在无法达到的时候就会转化为失望,这样念头就会持续展开,这就必然导致退失,失去美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在理论上明白心物是一体的,我们对境界的追求等念头都是低层次状态的思维特征,我们是不可能带着低层次思维状态的特征进入高层次思维状态的,因此要及时发现和排除低层次思维状态的特征。只有低层次思维状态的特征全部排除完了,我们才能进入高层次思维状态并进入与之相应的高层次物质状态。 - 审美疲劳:在现在这种低层次思维状态我们的专注属于选择性专注,选择和反向选择的力量同时并存,并在力量的对比上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无法继续专注。 以上两种情况都导致状态的不稳定,这时候怎样处理? 一 要继续保持和深化心相应: 要知道酥暖以及一切美好感的得来都是建立在心相应的基础上,心越相应,美好感就越强、越稳定,因此要在相应上下功夫。 怎样相应呢?要让心变得专注和柔细,在细、深、悬上下功夫,要用“无我”的观念和酥暖的气团融为一体,合二为一。 二 这时候我们一方面要专注的体验手上这些物理特征的微细变化,另一方面要随时防止其他念头插进来。如果我们能够随时发现其他干扰性念头并随时排除,那就不会走神,同时也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因为审美疲劳也是念头作用的结果,是分别念的作用结果,也是建立在走神的基础上。只要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念头,及时排除这些念头,就不可能走神,就会形成高度的专注。只要专注能够形成,那么很快就会获得物质方面的根本突破。 这时候的具体操作:在柔软心的作用下,或者在排除其他念头的前提下,酥暖会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美好,越来越稳定,这时候一边要用无我的观念完全和这种美好感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要随时排除其他念头,不让任何其他念头产生,仅仅让本能发挥作用就可以了,要完全在本能的引导下继续发展并获得根本突破。 即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根本突破,但也一定至少能够得到暖,这就为实证中使用其他观法打下基础,比如为观腿痛打下基础。 **观手获得根本突破的标准:**物质方面表现为整体包容的酥暖,没有任何身体的存在感;思维方面表现为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极端美好感; **注意事项:** - 昏沉和散乱:刚开始观手,由于手上没有任何感觉的升起,因此很多人容易堕入昏沉甚至睡眠中,有的人则相反的困扰于繁忙的生活而容易处于散乱中。昏沉和散乱虽然表现不同,但根本原因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无法及时发现其他杂念,无法及时排除这些杂念所导致的。唯一不同的是这些杂念的性质有所区别。导致睡眠的是无法觉知和排除的意识流,导致散乱的是生活中困扰的事情。 - 身体反应的多样性:在观手的过程中,由于思维的不稳定性,这时候会表现为身体其它部位觉受的变化,比如其他部位出现热感、针刺样感觉等。这些觉受的出现有以下几个特征:(1)位置不固定;(2) 瞬间生灭;(3)属于苦受,没有乐感;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从理论上明白这些觉受的出现是思维不稳定的物质表现形式,我们需要继续致力于培养思维的专注力。当专注力达到了,其他部位的觉受就会消失,手部的觉受就会明显而且呈现乐受状态。如果这时候转移注意力,那将因为其他部位的觉受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如果这些觉受靠近重要脏器,那么在这种思维比较混乱的情况下,最终导致气机在这些重要部位聚集,比如在头部聚集,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 - 手烦:在观手的过程中,由于受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极变”规律的客观支配,因此容易出现烦躁心理,同时由于心物是一体的,思维上的烦乱就会表现为手上感觉的烦躁状态,不再具有乐感,反而苦受很明显。这时候就需要停止观手,改用其他观法,比如观身体外的观察对象。 - 突破阶段的退失问题:(如上文所谈) 总的来说,在观手的时候,要顺应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思维以动为主的特征,先在动态中观手,动的幅度逐渐变小,慢慢过渡到形态上不动,改为意念动,在心中观想动的动作,最后连意动也舍弃,专注地观察气的物理特征的变化,让追求乐的本能发挥作用,在本能的引导和主导下让这些变化向着美好、稳定等方向发展。由于受现在这种思维状态选择性专注基本特征的支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很多人这时候往往观不住,容易走神,这时候要注意一边观手,一边观察思维,排除走神。这样做的结果是要么专注力逐渐增强,使观手获得突破,要么逐渐变为观心,通过观心获得突破,这两种结果都是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